高送转、增/减持和质押 教育概念股资本表现榜

股市行情 2022-11-20 07:33今日股市行情www.xyhndec.cn

  2018年财报季已结束,大部分A股的教育概念公司已披露财报。蓝鲸教育近期曾推送一系列如《发布年报,业绩对赌连年失败已非唯一“死穴”》、《2017年5支教育概念股更名,进军教育能否成功蜕变》等,针对个股、或针对板块的财报进行解析。

  如今,我们选择从上市公司财务公告的角度出发,对A股市场中的教育概念公司进行分析与盘点。即使这些公司跨界教育,与传统上市公司在经营上存在一定差异;但它们毕竟是上市公司中的一员,同样需遵循上市公司资本运作的规则。

  增减持、和质押,考究公司的经营状况

  上市公司于公告中披露的资本运作,除投资并购、资产重组外,还有四项运作可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公司高层对业务经营水平的看法增持、减持、高送转和质押。

  蓝鲸教育选取10家教育行业中较知名的典型公司,观察其2017年业绩及自2017年12月至今的增/减持、高送转和质押行为,推测这些公司教育业务的实际经营情况。这10家公司2017年年报披露的主要财务性数据,如下图所示。

  财务数据出现同比上升/下降的部分,我们选择用红/蓝色块标注。单纯从财报数据的角度出发,我们发现以为首,、开元股份和ST紫学业绩均有大幅增长; 、 、 与 业绩相对一般;以 为首,科斯伍德、 、 三家公司经营状况出现下滑。

  这些公司中,ST紫学、和晶科技、洪涛股份、科斯伍德和立思辰这五家公司相应的资本运作或有迹可循。

  ST紫学——学大教育经营模式无明显改良

  2017年初,校长运营圈曾发布一篇名为《培训行业1对1模式的死局》的文章。在文中,对学大教育低利润率的运营模式有过深入分析。

  一年后ST紫学年报显示,该公司教育业务的毛利率依旧不高,为28.47%。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ST紫学2017年营收高达28.1亿元,但扣非净利润仅为1063万。学大模式经过一年的优化整合,成本控制无明显改观。

  鑫鼎盛控股自2017年12月至今,数次减持ST紫学股票。ST紫学披露的2017年年报显示,鑫鼎盛控股为公司排位第三的大股东,持股比例为6.61%;鑫鼎盛表示减持原因为“自身经营需要”。结合ST紫学的经营情况,大股东减持或对其教育业务并不看好。

  和晶科技——引入外部资金,或用于为公司输血

  和晶科技2017年营收和净利润皆有增加,但其扣非净利润和经营现金流出明显下跌。尤其是经营现金流,同比下跌167.14%。近日,和晶科技先是拟增资7亿元控股环宇万维;后引入招商局资本下属投资机构。

  4月16日和晶科技实控人陈柏林刚解除质押,4月17日又质押3663.40万股给招商局资本的下属机构,作为“借款担保”。目前陈柏林手中持有的98.20%和晶科技股份皆已质押出去,在和晶科技三项(经营、投资、融资)现金流明显减少、斥巨资控股环宇万维的背景下,大股东高比率质押,一定程度上有为公司“输血”的意味。

  洪涛股份——负面信息频发需提振投资者信心

  2017年,洪涛股份扣非净利润和经营现金流均出现明显下滑。兼之跨考教育和学尔森未完成业绩承诺,尤其是学尔森的完成率为-160.91%(净亏损较高)——2017年12月至今洪涛股份披露了较多的负面信息。

  但实际上教育业务在洪涛股份的业务板块中重要性较低、营收占比有限,且该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增长明显。总体看来洪涛股份2017年业绩数据中规中矩、略有下滑。此时公司实控人刘年新大比例质押所持有的股份(用途为资金需求)、增持洪涛1%的股份——为公司“输血”、提振广大投资者信心的意味较强。

  科斯伍德——强烈看好龙门教育的未来经营

  虽然科斯伍德2017年经营下滑态势明显;但在收购了与其形成业绩倒挂的明星公司龙门教育后,只要不过多干涉龙门教育的日常经营、任其稳步发展,2018年科斯伍德实现“业绩转身”的难度并不大。

  但科斯伍德在收购龙门教育时耗费的巨额并购款,短时间内难以通过其他手段填补资金缺口。故我们发现自去年12月始至今科斯伍德的5次质押——包括质押龙门教育股权、实控人吴贤良股权,目的多为提供还款/融资担保。另一方面,实控人吴贤良增持科斯伍德1%的股份,明确向市场表明了其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

  立思辰——回笼资金,实控人态度暧昧

  立思辰2017年除营收增长外,其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及经营现金流皆出现明显下滑。尤其是该公司的经营现金流与和晶科技相似,同比跌幅也逾100%。可以说立思辰2017年信息安全+教育双主营业务发展较为艰难。2018年初该公司选择剥离信息安全业务,全力进军教育或许是必然选择。

  立思辰2016年在教育市场投资布局甚多,结合其2017年的现金流量表及教育投资案例来看,立思辰去年投资布局的规模明显降低;从侧面反映出该公司如今用于布局教育的资金可能已不充裕。故其选择剥离信息安全业务,回笼大笔资金。

  但剥离原主营业务造成的经营震荡难以避免,在此背景下实控人池燕明自2018年1月至今连续以“个人融资需求”的名义小额质押;一定程度上代表立思辰大股东,对未来短期内公司经营态势持观望态度。甚至存在池燕明个人资金短缺,通过质押套现的可能。

  “套路”较深的5家公司,需投资者密切关注

  上文中的5家公司,其资本运作的意图在一定程度上有迹可循。相比而言,五家的想法更为晦涩。

  开元股份业绩爆发之时,公司董事罗旭东、董秘郭剑锋和监事陈方驰皆因个人资金需求频繁减持,且数位股东同样以“个人资金需求”的名义反复质押股份;中文在线与开元股份情况类似,也是在业绩大增之时股东多次减持。

  秀强股份在净利润小幅下跌、扣非净利润“腰斩”之时,公司实控人之一卢秀强增持了3.05%的大量公司股份;威创股份同样在业绩出现一定下跌时,公司实控人及部分高管持续增持股份。

  汇冠股份业绩下滑时,其控股股东卓丰投资,选择将手中持有的全部股份质押。

  这5家公司的资本运作,相比于ST紫学等5家而言,更难分辨背后的缘由。广大投资者需密切关注后五家公司2018年的经营情况及资本运作;来衡量持有它们的股票,会为自身带来盈利或是亏损。

Copyright@2015-2025 www.xyhndec.cn 牛炒股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