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锂电池还不如炒锂电股票赚钱:锂电冷热两重天
“逢锂必涨”的疯狂投资背后,锂电企业却面临生存之困。
“生产锂电池还不如炒锂电的赚钱呢!”这是河南焦作亿月星锂电厂的总经理马凤利历经近半年的锂电投资后得出的结论。
他的锂电厂因为经营困难,已经在两个多月前关闭了大部分产能。而富有戏剧性的是,在这段时间他买的锂电概念股成飞集成却股价飞涨,让他的投资收益翻了两倍多。
锂电企业整体经营业绩差,而相关上市公司却能在资本市场呼风唤雨,这种怪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锂电产业的发展失衡,在炒概念与重发展之间,锂电的未来变得扑朔迷离。
妖股频现
成飞集成,这家在今年第三季度曾五度遭到证监会发出“禁炒令”的上市公司,在第三季度仍然出现12次涨停,并以涨幅231.59%位居第三季度国内A股市场之首。
这家被称为今年股市“第一妖股”的公司,正是在和锂攀亲后股价才一飞冲天的。
今年7月6日,成飞集成发布公告称,拟向不超过10名特定对象以不低于9.70元/股的价格发行1.06亿股,募资不超过10.2亿元用于增资中航锂电建设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此后,公司股价以连续涨停的方式踏上“牛股之旅”。
整个第三季度,锂电池概念股被炒得火热,成为当仁不让的市场明星。与锂沾亲带故的31只股票中,有近90%的个股上涨。
8月份新上市的赣锋锂业和天齐锂业更是打破了此前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的魔咒,首日就分别大涨185.99%和176.83%,分列8月份上市新股涨幅排行冠军和季军。“锂电池概念”正是促成这两只股票大涨的重要原因。
“锂电股的疯狂更多是概念上的炒作。”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黎雪荣在接受《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波‘锂电热’是从国家颁布一系列发展新能源和电动汽车的政策开始的。”
今年3月20日,我国颁布《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到2011年,包括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在内的新能源汽车要形成50万辆的产能,新能源汽车销量要占到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
9月8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了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其实从当前来看,锂电企业的收益并不好,有好多都是在亏损。”黎雪荣说,以成飞集成增资的中航锂电为例,该公司今年一季度收入1601万元,净利润为-24万元。
必然过剩
“中国锂电池投资现在的确是过热了,甚至有些恐怖。现在一投就是两三个亿,这么多的资金投进去,却没有产出,都是空的。”专注于车用锂电池生产的恒正科技苏州公司董事长董明表示,“一家锂电池企业,光是生产设备的投资就要花几个亿。”
咨询公司Frost&;Sullivan发布报告称,在一系列投资下,2015年中国动力锂电池产能将达到39亿安时,而2015年,中国乘用车EV/PHEV和电动商用车需求在12万辆左右,需消耗锂电池约9亿安时,仅占当期产能的23%。
2015年前,锂动力电池投资仍将大步向前。北京普莱德、上海捷能等整车厂参股企业的锂电池生产基地在3年内将投产;力神和波士顿能源近期将在重庆启动动力锂电池生产基地建设;万向、锂源、比亚迪等企业均已公布产能扩张计划。
“锂电行业的下游是电子产品以及锂电动力产品,比如电动汽车。而未来锂电市场的需求更多将是来自于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的需求。”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锂行业专家张江峰对《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说,“对于锂电的开发,我国目前已经有了一些成熟的经验,而对于电动车的开发和应用则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在这个时期内,如果过多的投入锂电领域,将造成整个产业链的失衡,使得锂电产业面临产能过剩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