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车市生怪象 黄标车限行能否缓解污染堵车困扰
汽车环保限行却使“二手车”市场滋生出一种怪象有人专门低价收购“黄标车”,再转卖到没有实施限行的欠发达城市。
新华网贵阳11月28日电在贵阳9平方公里的一环路核心区内,每天有30万辆汽车运行,密度之高国内外罕见。11月20日起,上述限定区域内开始实施严格的“绿标准入”制度,这意味着未达到环保要求的“黄标车”“无标车”将被限制在核心区外运行。
目前,北京、上海、深圳、青岛、南京、广州、杭州、武汉、成都等十几个城市已相继出台“黄绿标”制度和相应限行措施。西安、郑州、乌鲁木齐等城市也在逐步推进环保限行工作。
城市管理者们纷纷采纳的“黄标车”限行,能否成为缓解“大城市病”蔓延的一剂良方?
“二手车”市场怪象
北京是我国最早实行汽车环保分类制度的城市,早在2002年就建立了“黄绿标”制度。随后,深圳、青岛等城市纷纷跟进,出台“黄绿标”制度和相应限行措施。
,汽车环保限行却使“二手车”市场滋生出一种怪象有人专门低价收购“黄标车”,再转卖到没有实施限行的欠发达城市。
点击互联网就不难发现,一些发达城市打出“高价收购黄标车”等旗号的商家不在少数。
记者走访贵阳合朋二手车市场,不时有人上前推销二手车。“2003年上牌的帕萨特2.0,要不要?”“我有小排量的车,品种多价格便宜。”
当记者问起“黄标车”限行,一位姓王的商家坦言“不少二手车都是发达城市限行淘汰下来的,过去大家认为西部实行环保限行还早,所以车子转卖过来还是很有市场的。”
从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到贵阳挂职任市长助理的杨宇梁说,贵阳有不少汽车是外地环保限行淘汰,甚至经过翻新改装的。这些车是城市环境和交通安全的潜在威胁,到了西部城市对它们说“不”的时候了。
贵阳市村二手车交易有限公司一位销售经理说,实施“黄标车”限行的消息不胫而走后,二手车的价格销量都在跌,主要销往乡镇和各地州城市,“现在贵阳的车市已经呈现新车排队进城,旧车齐约下乡的局面。”
黄标车城市大气“第一杀手”
据了解,所谓“黄标”和“绿标”都是环保检验合格标志,但“黄标车”未达到国家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尾气排放污染量大、浓度高、排放稳定性差,被认为是高污染车,因而往往被限制在人口密集的中心城区外行驶。
“拿到‘绿标’也意味着拿到了驾车畅游全国的通行证。”贵阳市民简芊告诉记者。
2009年7月,环境保护部印发《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管理规定》,要求各地结合实际推进实施,最终统一全国环保标志标准,实现环保标志规范化管理,规范和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监督管理。
按照《规定》,装用点燃式发动机汽车达到国I及以上标准的、装用压燃式发动机汽车达到国III及以上标准的,核发绿色环保检验合格标志。未达到上述标准的机动车,核发黄色环保检验合格标志。
此举被认为是推进汽车环保限行,鼓励加速淘汰“黄标车”。
环境保护部近日发布的《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称,2009年,占汽车保有量17.1%的国I前标准汽车,其排放的四种主要污染物占总排放量的50%以上;占保有量25.4%的国III及以上排放标准汽车,排放量不足总排放量的5%。
其中的“国I前标准汽车”,主要就是“黄标车”和“无标车”。
《年报》称,2009年环境监测显示,大中城市空气污染已经呈现出煤烟型和汽车尾气复合型污染的特点,一些地区酸雨、灰霾和光化学烟雾等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频繁发生,都与机动车排放的氮氧化物、细颗粒物等污染物直接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