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用户超一亿 大众消费方式将重塑
“16笔。”这是网友“流失的小溪”8月份的淘宝购买记录,这16笔交易花费了他将近2000元钱,“已经习惯经常被快递‘打扰’的生活了。”
十一年前,人们并不知道轻点鼠标也能买东西,十一年后,和“流失的小溪”一样习惯于在网络上购物的人数已经达到一亿——在近日召开的“2010全球城市信息化论坛”上,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在演讲时表示,我国利用网络购物的人数已达一亿,今年网络购物交易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网络已经在无形中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
十一年与一个亿
中国网购市场发展至今已经走过十一个年头。1999年,8848.成立,成为中国B2C的开山鼻祖。同年,邵亦波创立易趣网,开中国C2C网站先河。这个时期,互联网刚刚在中国兴起不久,网购更是新潮;但就是这样一个陌生新奇的事物,却在最初就彰显了蓬勃的发展前景。在易趣推出个人网上开店服务后短短一周内即吸引5000多位网友“尝鲜”,这也是中国首批真正靠网络来赚钱的网民。
2003年5月,“非典”促成了淘宝网的上线。一个月内,淘宝网便迎来第1万名注册用户。2005年,中国消费市场迎来井喷。2005年8月,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了该年7月份的消费增长率为12.7%。此时,中国的消费增长率已经连续16个月增长速度超过12%。同年,淘宝网宣布继续免费3年。
2006年的网购市场开始回归理性,频频出现收购、合并、注资,几大重要网购网站出现鼎立之势。2006年3月13日,公司旗下的拍拍网正式运营。2006年12月,TOM在线与eBay成立合资公司,公司更名为TOM易趣。2007年6月5日,卓越网正式更名为“卓越亚马逊”。此时各大网购网站日趋成熟,认清自己也看准竞争对手,在白热化竞争中,积极发掘开拓新的市场。
2008年,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当政府以及社会各界苦苦探寻扩大内需的途径时,以淘宝为代表的网络零售行业却保持翻番的增长势头。以千亿计的存量市场,加上不可估量的增量市场,网购助力中国经济逆寒流而上。
2010年,网络购物交易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伴随着网购交易规模迅速扩大的是网购人群的膨胀。商务部8月30日发布的《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08—2009》指出,2009年,网络购物使用率继续上升,目前已达到28.1%。商务部副部长蒋耀平说,随着网络购物观念的普及,网络购物已经成为网民消费生活的习惯之一。
被网购改变的消费方式
网络改变的不仅是购物途径,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流失的小溪”是典型的“奶爸”。在孩子出生前,他通过淘宝把几乎所有可能要用到的东西都准备齐全。最近,他开始直邮奶粉,由于对国产的奶粉缺乏信心,在孩子没有喝母乳后,他请朋友帮忙从国外带些奶粉回来,不过在麻烦了朋友几次后,他觉得不好意思,于是寻思找家信誉过得去的代购卖家直邮奶粉,经过一番比较,他选定了一个卖家。一月后,孩子喝到从荷兰直邮过来的奶粉,“流失的小溪”觉得自己的心情好了很多,“没有网购,这一切都没法实现。”
作为一名建筑设计师,陆凤喜欢在网上买数码产品和奢侈品。“刚刚为男朋友订购了一条名牌皮带作为生日礼物。”陆凤乐呵呵地说,“平时工作忙,网购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27岁的陆凤,网购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年。当时,国内只有寥寥几家购物网站,她在佳能公司的网站上订购了一台数码相机,用的是银行汇款;2003年时,她开始在网上选购手镯、胸花等饰品,采取的都是货到付款的方式;2008年以来,她可以自由畅快地运用第三方电子支付,小到零食、衣服、化妆品,大到家电、高档首饰,凡是生活中需要的,几乎都在网上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