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自主新跨越 中国电力装机突破9亿千瓦
岭澳核电站二期一号机组投产,标志着我国电力装机突破9亿千瓦,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实现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设、自主运营
2010年9月20日。随着广东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一号机组商业运行指令的发出,主控室大屏幕上显示机组正以108万千瓦的满功率将源源不断的电力输往电网!
讯息从主控室传向大亚湾核电基地的每一个角落,5年的风雨历程,无数的心血汗水在这一刻仿佛核裂变一样,迸发出巨大的欢乐。
随着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一号机组投产,我国电力装机突破9亿千瓦,标志着我国电力工业发展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在投产庆祝大会暨核电发展高层论坛上说。
岭澳核电站二期一号机组的商运投产,实现了中国百万千瓦级核电站的“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设、自主运营”,为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核电品牌,形成规模化、批量化建设中国品牌核电站的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承重墙”——
岭澳核电站二期撑起核电自主化的脊梁
站在大亚湾核电基地的观景平台上,放眼望去,一座座厂房散布在广阔的草坪之间。中广核工程公司的员工介绍说“西边那一片就是大亚湾核电站,东边那片蓝色的厂房是岭澳核电站一期,再往东那片厂房就是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
从西往东,在大亚湾畔依次排开的这三座核电站,正是中广核集团在推进核电自主化的道路上,完成的一个漂亮的“三级跳”。
第一跳,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引进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建成大亚湾核电站,实现了我国百万千瓦级大型商用核电站“零”的突破。
第二跳,通过对大亚湾核电站引进的百万千瓦级核电技术进行52项重大技术改进,建成了岭澳核电站一期工程,实现了部分设计自主化、部分设备制造国产化。
第三跳,通过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全面掌握第二代改进型百万千瓦级核电站技术,形成百万千瓦级核电站设计自主化和设备制造国产化能力,并为引进和掌握第三代压水堆核电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国家给我们的要求是,岭澳核电站二期一号机组设备国产化率不低于50%,2号机组不低于70%,平均国产化率60%。我们超额完成了任务,目前设备平均国产化率达到了64%,在建核电站整体国产化率已达85%。”中广核工程公司总经理束国刚告诉记者。
对于中国核电事业来说,“自主化”三个字蕴含的分量重于泰山。30多年来,我国核电从无到有,虽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如何不断提高自主化能力和水平,一直萦绕在核电建设者的心头。
“作为‘十五’期间唯一批准开工的国家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岭澳核电站二期‘四个自主’全部实现了,设计单位、建设施工单位全是国内的,设备制造也几乎都是咱国内的。”
中广核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郑东山说。
在技术创新方面,岭澳核电站二期实施了全数字化仪控系统、半速机、严重事故应对措施等55项重要技术改进,形成了具有自主品牌的中国改进型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技术路线CPR1000.
在自主设计方面,中广核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联合中国核工业第二研究设计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建立了“以我为主”的自主设计平台,高质量完成了工程设计任务。
在自主制造方面,国内制造企业已掌握了蒸汽发生器、反应堆压力容器等核岛重型设备的核心制造技术,常规岛汽轮机、发电机、汽水分离再热器等关键设备的设计、制造技术。
在自主建设方面,建立了集约化、标准化、专业化的核电工程建设和管理模式。
在自主运营方面,大亚湾核电站和岭澳核电站一期的各项运行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更重要的是,中广核集团已建立起了专业化的核电运营管理体系,使岭澳核电站二期的运行管理全面实现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