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电影:预计明年国产动画完成基数调整后继续保持稳步增长趋势
核心观点
动画制作要素的把控力强,制作成本推升和长制作周期拉高准入门槛。动画电影制作包括前期(剧本、设定、设计、分镜)、中期(动画、建模、绑定、灯光、渲染)和后期(特效、合成、剪辑、配音配乐、成片)及发行四个环节,作为虚拟产品,动画电影的开发与游戏开发类似,相比真人电影的制作风险和上映风险更低。动画电影各环节成本比例大约为1513,,近年来动画电影制作成本持续增长,部分优质动画制作成本已达到10 万美元/分钟,制作时间达到2 年以上,对于动画工作室的资金实力和制作能力都有更高要求。
从“影剧联动”低幼系列动画领涨市场,到神话题材的优质合家欢成功突围。2009~2014 年期间,以 “喜羊羊”和“熊出没”等以影剧联动的低幼动画电影票房大获成功,引领国产动画票房持续走高,成功突破10 亿票房关口。
但大多数低幼动画单片票房在千万级别,票房天花板难以突破。新生代动画工作室开始面向更广阔的受众进行新尝试,最终《大圣归来》、《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等表现突出,其共同特点是“神话题材(受众广泛)+设定新意/故事共情(烘托口碑)+高精制作(抬高下限)”。在《哪吒》推动下,19 年国产动画票房将突破70 亿大关,为过去四年国产动画票房总和,预计明年国产动画完成基数调整后继续保持稳步增长趋势,在23 年突破百亿市场。
海外动画电影长盛法宝优质内容,系列迭代,全球发行,衍生繁荣。参考美国和日本的动画电影市场及其头部公司的发展情况,我们可以发现,优质内容占据绝对份额,头部集中度高是普遍现象,TOP10 动画票房占比超过70%,远高于真人电影市场。系列迭代优化票房曲线,前三代系列动画的票房增长稳定;投入产出比上,系列动画电影(6.2x)比独立动画电影(3.0x)更高。全球发行增厚票仓基础,美国动画电影全球票房收入是国内的3 倍。衍生繁荣提升盈利能力,头部动画IP 衍生规模为内容的10 倍,授权和衍生业务的营业利润率40%~60%区间。迪士尼、东映、东宝等动画龙头通过“原创+收购”完成IP 矩阵构筑,通过内容创作叠加后端授权/衍生持续造血。
“优质创意+精致制作+强力宣发”,光线传媒有望持续引领国内动画电影产业。相比其他参与方,光线传媒的优势在于1)行业低谷期招兵买马,抢占赛道,率先布局,完成动画全产业链覆盖;2) “公司小股权,项目大股权”
的参股模式保障项目控制力的,有效提升工作室的主观能动性;3)具备国内最顶级的制作团队和宣发团队,充分满足工作室在制作产能和宣发上的需求;4)历史合作项目上多方共赢,有望实现“滚雪球”效应。根据储备动画项目的制作计划,预计20~22 年动画电影贡献利润分别为3.8、7.0 和11.2 亿元,具备高成长性。
风险提示政策审核趋严风险;劳动力成本持续抬升;行业竞争加剧;核心项目票房不及预期;动漫版权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