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政策加持 “大语文”成又一风口

炒股技巧 2022-11-23 09:43炒股技巧www.xyhndec.cn

  今年秋季新学期,全国中小学全部启动部编版语文教材。新教材大幅增加了传统经典、重视阅读量和阅读能力的提高。,中高考改革中,语文学科的基础地位和重要性更加突出,大语文成为备受瞩目的学科培训之一,各路巨头、独角兽企业纷纷布局这一赛道。专家建议,语文学习阅读是基础,要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专题撰文信息时报记者徐珊珊

  高考改革

  语文学科能力要求提高

  据悉,“部编版”教材注重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语文教材所选古诗文数量有所增加,体裁多样。小学有古诗文129篇,初中有132篇,包括古代诗词,文言文,还有部分古典名着的阅读。如果从课文统计的话,小学古诗文选篇总体占比30%左右,选篇数量有增加,初中基本跟以前差不多。增设专题栏目,安排了楹联、成语、谚语、歇后语、蒙学读物等传统文化内容,使学生在积累语言的,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授课专家、语文版义务教育修订教材培训组首席专家、全国特级教师张赛琴指出,新版小学《语文》调整了三分之二的课文内容;减少了五分之一的课文篇目;教学内容与考试要求密切结合,并且更重视语文能力训练,对阅读写作的要求大大提高。

  ,高考改革,语文学科的难度与知识面广度都在提升。2018年,四部委针对教培机构的专项治理行动中,“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各类与招生挂钩的考试、竞赛,课后作业过重等成为重点整治的现象,数学学科受到更多限制;英语学科由于受高考改革的影响,学生可以多次考试取最高分,导致学习英语的紧迫性和积极性下降。语文学科的改革朝深度、广度延伸,“得语文者得天下”成为未来新高考的新趋势。

  市场不断升温

  巨头布局加码大语文

  自教育部发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版)》等政策以来,语文学科的重视程度上升,人文综合素养需求大,大语文市场不断升温。“大语文”是什么?相比于语文学科对字词句知识点和阅读写作能力的考察,大语文的外延更广,融合了中外文学史,国学、传统文化等各个方面,融入了自然地理、科学技术等跨学科领域,侧重对于学生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一方面,传统教培机构、在线教育独角兽、互联网巨头均开始布局加码,针对“语文”学科的专项辅导机构也开始增多,投融资消息不断。另一方面在“语文综合素养”领域,阅读、演讲、口才、写作等互动类的内容产品不断涌现,以少儿英语、数理思维为切入点的产品,也纷纷拓展语文轻课。例如,少儿在线素质品牌河小象日前完成2亿元人民币B元轮融资。河小象创立于2017年,定位3-12岁少儿在线素质教育,提供以“大语文”为核心的在线素质类课程。今年年初,腾讯教育旗下k12在线辅导品牌企鹅辅导发布了“三位一体生态化语文”产品体系,囊括了阅读写作、知识专项、“汉文化”“悦读”等素养专题,入局大语文领域。

  作为大语文巨头,【()、】(300010)此前刚刚公布2019年上半年财报。上半年,立思辰营业总收入约为9.03亿元,较2018年同期同比增长64.1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3916.11万元,较去年同比实现扭亏为盈。其中,立思辰倚重的大语文业务更是给其打了一针强心剂,大语文学习服务收入1.43亿元,同比增长142.04%;现金收款2.32亿元,同比增长98.12%。

  广州本土机构中,卓越教育提出了“强语文”集团战略目标,利用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资源和优势,进行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体系规划,建立更科学的课程体系,拓展语文的输出渠道,提高卓越教育“强语文”的品牌知名度,聘请中国诗词大会冠军陈更担任课代表,推出独立IP——国学动漫《嘀嗒传奇》。

  明师教育大语文负责人何铭杰介绍,其“大语文”产品经过3年打磨,已升级到2.0,目前学员大概有500多人。“大语文”课程在广州80%以上的上课点均有开,课程也落地到佛山、顺德、珠海、江门、中山。广州乐学品读行则一直提倡与坚持“读厚一本语文书”课内外共振体系,目前在广州、佛山、东莞12个校区开课,相比去年同期,有接近100%的增长,增长约在4000人次左右。

  语文短期难以量化

  机构教研能力是关键

  “大语文”赛道的竞争在加剧。但事实上,“大语文”并非一件容易的生意。相对其他学科,语文学科更加侧重积累,难以在短期见效,而语文综合素养提高,更是难以量化。,对于语文学科辅导中作文、书法、演讲等传统拓品类出口,家长具有付费意识尚可,但对积累性质的大语文新课程,家长付费意愿还需探讨。另一方面,相对传统语文学科,“大语文”课程对机构的教研能力与教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位大语文老师告诉记者,大语文课程要求更高,备课一般要花更多的时间准备,需要阅读更多背景资料。

  “这种竞争会体现在台面之下,就是在家里练内功。”广州乐学品读行教学总监刘静峰认为,教学效果的反馈,教研的打磨,是接下来最大的挑战。“不要看他上得很热闹,而是上完课落下什么。任何培训不能脱离课堂的学习和考试,短期应该有所体现,如果半年一年还没有成绩变化,或者是孩子的能力没有得到提升,培训效果值得商榷了。”

  何铭杰表示,如何将科技技术与课程设计相结合,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开发更多样化的课程内容,需要教育从业者花时间探索。不同于英语,几十秒就可以做一个互动,语文的挑战是如何将课程切割成多个有趣的点,让学生在趣味学习中获取知识。“在我们大语文App中,有数十款名人角色图鉴,扫码成功解锁不同图鉴,同学们就能了解这些名人的传奇故事,品赏古诗。AR技术让书中场景立现眼前,裸眼3D效果,酷炫又有实感。”对于这一赛道的玩家来说,沉下心把教研和内容产品打磨好,为不断增长的用户需求做好准备,才是王道。

  语文学习课内延伸到课外

  多角度阅读

  新形势下,中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策略该如何调整?张赛琴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学生应从简单的读读背背,转变为读懂内容,读懂写法,读活文字,悟出思想的能力训练;第二,从单一的背背范文,转变为多样性、常规化、有要求地写作训练,每课小练笔,学仿写,续写,猜写,缩写,扩写,改写,写必有得。每单元都写作文,内容、写法、语言等方面要达到“大作文”要求;第三,从盲目的学习转变为落实单元目标和完成课后练习。,在学习方式上,可以进行大量阅读,多角度阅读。除了课内文章的阅读,课内推荐书目的阅读外,可尝试不同类型的文章阅读。阅读量和诗词量大的孩子,感官会更加敏锐,也会更具观察力、思考力、写作力。同样是读一本书,有些孩子只看到情节,书读得多的孩子会深入感受更多,比如表达形式、蕴含的内容等等。很多学生只关注文章的内容和知识层面,但知识的更新迭代速度太快了,阅读不仅仅是了解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阅读方法,让孩子在阅读中发现规律、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

  对于语文学习,华附语文老师黄德初建议,,要从课内到课外。语文的外延和生活是相通的,如果一个学生只拘泥于课堂,那么他的源头活水会非常少,思路枯竭。,要从题海到书海。理科刷题相对有效,强调熟练和精确性,但语文更强调积累,强调思维。阅读是语文的基础。第三,从现在的语文学习要求来看,更多地走向了能力层面。

Copyright@2015-2025 www.xyhndec.cn 牛炒股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