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现场检查办法(待上市公司名单公布)
1、环保检查制度
内容来自用户:安全环保是一家
环境保护检查制度1目的为了加强公司环保监督管理,提高和改善公司现场环境质量,特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对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现场检查的管理。3定义污染物排放单位指产生和排放污染物的生产车间及其他部门,以下简称排污单位。
4职责4.1管理组织4.1.1由安全环保处负责组织环境保护现场检查。4.1.2负责现场管理的部门在组织联查时应将环保作为检查内容之一。4.2职责分工4.2.1安全环保处每年要制定检查计划、组织或参与检查、评估检查结果、纠正违规
行为、下达整改通知、审查整改计划、监督整改措施的结果及违规考核等。4.2.2各排污单位要配合安全环保部门检查,包括组织协同检查人员、提供相应材料、
必要时提出整改措施并负责措施的实施。
5工作内容和控制方法5.1基本要求5.1.1环保检查的基本任务是掌握各时期每个单位的环保管理情况,发现各种排污隐
患和违规排污行为,及时整改或纠正,达到从源头控制污染的目的。5.1.2环保检查必须有明确的要求和具体计划,检查结果要形成文件。5.1.3对环保检查出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要有相应的处理结果或结论。
5.2检查内容5.2.1对重点污染岗位,检查是否按相应的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5.2.2检查污染事故隐患,并提出防范和整改意见,发现并制止违规排污行为。5.3.35.5.5
2、银监会及派出机构开展现场检查应依照什么程序进行
根据《中国银监会现场检查暂行办法》第四条 银监会及派出机构开展现场检查应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确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进行。
第七条 本办法所指现场检查包括全面检查、专项检查、后续检查、临时检查和稽核调查。
全面检查是在一定周期内对法人机构公司治理、经营管理和业务活动及其风险状况进行的全面性检查,原则上每5年至少安排一次。
专项检查是对被查机构某些业务领域、区域进行的专门检查。
后续检查是对被查机构以往现场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问题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的检查。
临时检查是根据上级部门重大工作部署或针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重大突发事件开展的检查。
稽核调查是采用现场检查方法对特定事项进行专门调查的活动。
第十六条 银监会现场检查部门负责现场检查的归口管理。银监会及派出机构承担现场检查职责的部门负责现场检查立项,组织实施现场检查,提出现场检查处理意见,评估被查机构整改情况,就现场检查情况及时与机构监管、功能监管等部门进行沟通。
银监会及派出机构的机构监管、功能监管等部门,根据自身职责,配合开展现场检查工作,负责提出现场检查立项建议,提供现场检查所需的数据、资料和相关信息,并可根据需要开展有关的现场检查,跟踪检查意见的整改情况。
3、中国证监会缉查执法现场检查的对象可以包括哪些
你好!
稽查执法是证监会的基本职责和核心工作,是加快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实现市场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为进一步加强稽查执法工作,切实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提出以下意见。
一、提升线索发现及处理能力
(一)提高监管工作发现违法违规线索的能力。会机关业务监管部门和派出机构要以发现线索、及时移送等为重点,进一步完善行政许可、日常监管、现场检查等工作的制度建设与程序规范,提高监管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增强违法违规线索发现能力;发现违法违规迹象的,应按照稽查执法要求固化证据,也可会同稽查执法部门采取稽查提前介入方式进行调查取证,确保相关材料能够有效转换为稽查执法案件证据;违法违规线索清楚的,应在5个工作日内向稽查执法部门移送,由稽查执法部门开展初步调查或立案调查。
(二)拓宽发现违法违规线索的渠道。各证券期货交易所等自律监管组织要加强异常交易等监控系统建设,提高交易数据分析水平,明确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的识别标准,建立信息披露类案件线索报送标准和工作机制。达到违法立案标准的线索,应在5个工作日内报送稽查局;涉及上市公司、非上市公众公司、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基金管理机构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服务机构的,抄送相关辖区的派出机构。制定证券期货违法违规举报受理工作规程,完善处理工作机制和程序,建立举报人保护和奖励制度。充分发挥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基金管理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作用,建立向监管部门报送违法违规线索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强对新闻媒体有关证券期货违法违规行为的报道、评论等信息的监测和分析,对于社会影响广泛、线索基本清楚的重大媒体线索,及时展开调查。
(三)完善违法违规线索处理工作机制。设立违法违规线索处理中心,提高对内幕交易、操纵市场、虚假陈述等违法违规线索的监测能力和分析处理能力。在分析、评估的基础上,根据线索清晰度、与立案标准的符合度等因素,将线索分为立案线索、待查线索和其他线索。对于立案线索,要及时开展立案调查;对于待查线索,要及时启动初步调查;对于其他线索,可转日常监管部门或有关单位处理。稽查局要通过日常单项通报、定期通报、信息系统共享以及召开联席会议等方式,与自律监管组织、派出机构和日常监管部门建立案件及线索的快速处理机制,定期向线索报送单位反馈线索处理情况。派出机构受理的案件线索,参照上述要求分类办理,并通报相关单位。
二、完善案件调查管理机制
(四)进一步加强立案工作。制定并印发各类案件的立案标准,对于触发立案标准的行为及时立案调查。稽查局和各派出机构均有立案权,稽查局立案事宜根据《会领导班子成员关于审批事项分工合作的意见》(证监发[2013]27号)办理,涉案主体为拟上市公司、上市公司、非上市公众公司、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基金管理机构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服务机构的重大案件,必要时,稽查局可会签相关业务部门。派出机构要进一步规范有关立案事宜,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立案会商制度。自律监管组织和日常监管部门要进一步明确监管措施适用的具体条件和程序,细化自由裁量的标准,实现与立案标准的有机衔接;存在需要及时对违法违规行为予以制止、纠正、警示、惩戒等情形的,要及时采取行政监管或自律监管措施并记入诚信档案;需要采取监管措施的行为达到立案标准的,在采取监管措施的,要及时移送稽查执法部门,不得以监管措施替代行政处罚。在加强立案工作的,要进一步梳理完善行政许可和监管标准,清晰界定责任,实现精准打击、过罚相当。
(五)建立案件分类管理制度。建立大案要案类(A类)、常规案件类(B类)、简单案件类(C类)三类案件的分类标准,并根据案件具体进展适时进行动态调整。A类案件主要包括涉嫌证券期货犯罪、涉案主体特殊、涉嫌违法情节特别严重、市场持续高度关注、上级机关有具体明确查办要求以及涉及其他重大敏感新型案件;C类案件包括成交金额和违法所得较少或没有违法所得的内幕交易案件、案情简单的操纵市场案件、不涉及重大财务造假的信息披露案件等违法情节较轻的案件;B类案件为A类、C类案件以外的其他案件。稽查执法部门要对不同类别的案件进行分类管理,优先组织安排A类案件的调查、审理等工作,确保重大案件的查办质量和效率。
(六)改进案件调查组织方式。稽查局负责所受理线索的立案交办、全系统案件调查工作的协调督导评价、交办案件的统一复核移送以及派出机构自立自办案件备案管理工作。上海、深圳专员办分别与稽查总队上海支队、深圳支队合署办公,主要负责案件调查工作。稽查总队、上海稽查支队、深圳稽查支队以承办A类案件为主。各证券期货交易所和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等会管单位的执法部门在承担自律监管职责的,应按照稽查局的统一调配,配合做好稽查执法工作。天津、沈阳、上海、济南、武汉、广州、深圳、成都、西安等9个大区稽查局在承办所在辖区案件的,需承办稽查局交办的跨辖区案件。大区稽查局以外的派出机构以自立自办所在辖区案件为主,根据稽查局的指定,承办或参与承办跨辖区案件的调查。调查过程中遇到可能影响案件质量、查办效果等情形的,稽查局可根据需要或承办单位申请,另行指定案件承办单位。稽查局要建立统一的案件管理系统,建立健全案件调查的取证标准和制度规范,及时进行现场或非现场督导,切实履行全系统案件调查的协调、督导、评价、统计、宣传以及调查力量的调配使用等职责,定期向会领导和系统各单位通报全系统立案及案件调查情况。稽查执法部门要按规定及时将立案以及案件进展等信息录入案件管理系统。
(七)明确调查取证基本要求。案件调查工作要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执法效率和社会效果,进一步提升及时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初步调查和立案调查应当使用统一的调查通知书等法律文书,相关法律文书的样式、编号、使用规范等由稽查局负责制定。案件调查的取证工作应当突出法律责任导向,集约使用调查资源,按照行政处罚的证明标准,优化取证内容,做到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程序合法。完善稽查工作底稿制度,通过工作底稿如实记录调查程序、取证过程、调查事项和初步意见。稽查工作底稿连同证据装订入卷,与调查终结报告一起保存,任何人不得更改。进一步完善调查终结报告的编制归档制度,制定证券期货违法违规行为调查认定卷宗规范,围绕认定违法违规行为的证明目的、证据类别、证据形式等,准确撰写调查终结报告,有效立卷装卷,确保符合审理处罚、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证据要求。
三、坚持和优化查审分离体制
(八)全面授予派出机构行政处罚权限。制定《派出机构行政处罚工作规定》,将行使行政处罚权的范围扩大至全部派出机构。扩大派出机构自办案件范围,纳入自办范围的案件,原则上由派出机构审理、处罚,但大案要案、疑难复杂案件和可能对当事人权益造成重大影响的案件仍由行政处罚委员会审理、处罚,相关复核移送工作按照交办案件的程序办理。行政处罚委员会负责派出机构行政处罚工作制度和拟处罚案件的备案审查工作,加强对案件审理的监督、指导,保障全系统行政处罚工作的统一性。派出机构审理案件的相关法律文书及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由该派出机构负责送达与执行,也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委托其他派出机构送达或执行;行政处罚委员会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由稽查执法部门委托当事人相关辖区派出机构负责送达与执行。各派出机构要确保及时、规范送达,提高行政处罚的执行率。
(九)加强调查、审理工作的衔接、配合。在坚持查审分离原则的前提下,调查和审理部门要加强衔接配合,在法律法规规定范围内,用足用好法律赋予的职责,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行政处罚委员会要加快制定各类案件审理标准,统一案件认定、处理标准,为案件调查提供指引。进一步加强案件管理,明确各类案件审理时限,优化审理工作机制和程序,不断提高审理效率。对于事实清楚、依据充分、情节轻微的案件适用独任审理程序。对于重大、复杂、疑难或新型案件,在调查取得主要证据、调查部门形成初步认定意见后可以按相关规程开展审理提前介入。在审理提前介入阶段及正式审理阶段发现证据不足时,审理部门可根据相关规定和程序要求调查部门补充证据。补充证据以两次为限,每次补充证据应当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补充证据后经审理认为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违法行为成立的,审理部门可以结案。进一步完善查审部门分歧解决机制,经调查、审理部门沟通协调后仍存在重大分歧的案件,由会领导召集调查、审理、法律等相关部门研究决定,派出机构依照上述原则办理。加强行政处罚工作透明度建设,依法及时公开行政处罚信息,在依法保护证人的前提下,为当事人行使阅卷权利提供便利,保障行政处罚当事人的知情权和救济权。
(十)建立特殊案件快速会商处理机制。会机关和派出机构要分别建立特别重大案件的快速会商处理机制,主要负责处理A类案件中需要快速回应社会关注等情形的特别重大案件。会机关快速会商处理机制由会领导牵头,协调稽查局、行政处罚委员会、法律部及相关调查部门组成专门工作小组研究案件调查和处理问题,必要时可吸收会机关相关部门和派出机构、相关交易所、会管单位参加。在特殊处理机制下,需要采取监管措施的,有关部门要及时跟进。办公厅、稽查局牵头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实行分阶段新闻通报办法,及时公布行政处罚及日常监管措施等处理情况。派出机构可参照上述机制办理。
(十一)建立完善快速结案制度。坚持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原则,鼓励涉案当事人自查自认自纠违法违规行为,主动减轻或消除危害后果和不良影响,积极补偿投资者。对于整改效果较好、危害后果和不良影响明显消除、投资者利益得到有效补偿的,可以依法酌情从轻或减轻行政处罚。会机关交办案件在调查环节出现规定结案情形的,由调查部门提出结案建议,稽查局复核后按程序报会领导批准;在审理环节出现规定结案情形的,由审理部门按程序报会领导批准。派出机构自办案件结案的,按照相关规定办理。
四、加强系统内外的协调配合
(十二)完善内部执法联动机制。建立稽查执法与信息披露监管联动机制,对上市公司、非上市公众公司等信息披露义务人进行立案调查的,要在调查通知书中载明涉嫌违法的主要类型,并在立案、调查结案、审理结案、行政处罚等环节及时告知信息披露义务人,督促其及时披露案件有关信息。办公厅、稽查局等部门要按照稽查执法信息发布的相关规定,加强信息发布工作管理,在发布涉及信息披露义务人的执法信息时,应先由信息披露义务人进行披露。建立健全稽查执法部门、日常监管部门、自律监管组织之间的会商沟通机制,及时通报相关立案、调查和审理情况,研究解决案件查办难题,协同做好各类监管措施的实施工作。稽查执法部门应及时将当事人拒不配合接受调查的情况记入诚信档案,对于虽未达到立案标准或不予行政处罚但需要持续加以关注的,通过稽查关注名单的方式通报日常监管及自律监管部门,并及时将发现的问题以稽查建议书等形式反馈相关单位或部门。有关派出机构、日常监管和自律管理部门要建立稽查通报事项的后续应对机制,有针对性地予以持续关注,涉及整改要求的,督促当事人限期整改,及时通报稽查执法部门,并依法公开披露当事人整改情况。
(十三)加大行政司法衔接配合力度。进一步健全与各级公检法机关的执法协作机制,加强涉嫌刑事犯罪案件的会商、移送与办理,推动完善证券期货犯罪行为的追诉标准和司法解释。对于达到刑事追诉标准的案件,在案情基本清晰、主要证据已调取后,即可启动与公安机关的沟通会商。会机关移送公安部的案件,由稽查局、证券犯罪侦查局与案件调查单位会商,必要时可邀请会内相关部门参加;经上级机关同意移送的重大案件,必要时可通过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证监会共同参加的打击证券期货犯罪协作平台,依法做好侦办组织、侦查监督、审查起诉、司法审判等相关工作,切实加大刑事追责力度。派出机构向所在辖区公安机关移送的案件,可参照建立相应的会商机制,必要时提请会机关有关部门研究。推动建立证券期货案件行政执法商请公安机关支持的工作机制,会同公安机关研究细化并有效落实执法协作、治安处罚、刑事追责等相关规定,探索建立办案支持工作机制,有效解决涉案信息查询困难、当事人阻碍执法等突出问题。
(十四)健全行政执法外部协作体系。从会机关和派出机构两个层面,通过签订合作备忘录等方式,与地方人民政府建立制度化的案件反馈机制与协同执法机制,涉及对地方经济或社会有较大影响的执法行动要及时通报当地政府;与其他金融监管机构、政府有关部门建立专门的沟通协作机制,畅通案件信息查询渠道,落实《证券法》赋予我会的执法职权,建立健全跨部门的资本市场监管与执法协作体系。加强跨境执法协作,畅通跨境调查与协查通道,提升跨境取证效率,有效打击跨境违法犯罪行为。
五、严格执法监督与考核问责
(十五)完善稽查执法流程控制。提高案件查办效率,案件调查审理周期原则上不得超过一年,确需延长办理期限的,应报会领导审批。大力推进稽查执法信息化建设,规范案卷管理制度,实现稽查、处罚和行政复议等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进一步强化执法信息公开,增强执法工作透明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调查、审理部门做出的立案或处罚决定,上级领导和其他部门、单位不得提出不予立案、不予处罚或从轻处罚的意见,但有权对不予立案、不予处罚或从轻处罚的意见提出立案调查、依法予以处罚或从重处罚的要求,由调查、审理部门依法定程序重新研究处理决定。严禁证监会系统任何人为涉案主体或当事人说情以及违反程序干预、影响稽查执法工作。,建立说情人备案通报制度,进一步完善稽查执法工作保密制度,违反规定的,严格追究责任。
(十六)建立健全执法评估评价机制。建立稽查执法评估工作机制,按照我会关于监管执法评估工作的总体部署,评估稽查执法工作的合法合规性及综合执法效果,不断改进稽查执法工作。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设定科学的评价考核指标,根据案件调查、审理、执行的数量、质量、效率、效果,以及执法行为是否规范、合作机制是否健全等情况,综合评价各执法单位的稽查执法工作,确保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派出机构监管工作的评价考核、稽查经费的分配、稽查执法干部的考核等,要将上述评价结果作为重要依据。
(十七)建立健全执法监督问责机制。制订我会行政复议意见书和行政复议建议书工作规程,明确发布的形式、程序、效力等内容,有效落实复议意见书和建议书制度。强化行政复议对稽查执法的监督规范作用,稽查执法部门要对复议意见书中提出的问题及时提出改正方案并切实改进完善。结合相关行政诉讼应诉和答复工作,及时将司法机关或国务院法制部门对我会稽查执法的审查意见转化为内部工作要求。建立稽查执法专项巡视、案卷评查等制度,进一步加强执法监督,对于不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因故意或重大过失未发现线索、发现线索不报、有案不立、查处不力以及影响干扰正常案件查办的,依法严格追究责任。
六、健全稽查执法组织保障体系
(十八)强化稽查执法信息技术保障。建立监管信息电子化查询机制,实现会机关监管数据互联互通。会机关各部门、各证券期货交易所和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等会管单位要支持案件调查对相关数据的查询,建立稽查执法电子化查询机制和渠道,简化稽查执法查询程序,并在查询支持单位和案件调查单位建立专门的查询登记备案制度。组建稽查执法技术服务中心,加强新型取证工具和数据分析系统的研发和使用,提高快速取证能力。发布实施《关于加强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客户交易终端信息等客户信息管理的规定》,制定配套技术指引,规范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按照统一标准收集和存储客户交易终端信息,提高调查部门采集和分析数据的效率。
(十九)加大稽查执法经费保障。稽查执法经费的增长要适应执法任务和执法力量快速增加的需要。探索建立经费的分配使用与各执法单位案件查处工作量相挂钩的机制。加大对稽查执法部门核心技术服务、重要稽查取证设备以及执法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投入。改善稽查执法人员待遇,建立稽查案件补贴制度,进一步提高办案差旅食宿标准,深入推进稽查总队、上海稽查支队、深圳稽查支队事业单位薪酬制度改革。建立稽查保障基金,为一线调查办案人员人身意外伤害及案件查办等工作提供保障和支持。
(二十)大力充实稽查执法力量。增加稽查执法人员数量,重点充实一线执法力量和调查取证技术支持队伍。加强大区稽查局领导班子建设,实行稽查局长单列管理,局长可以配备为正局级,副局长可以配备为副局级。大区稽查局局长兼任所在辖区派出机构党委委员,派出机构主要负责人为稽查执法工作第一责任人。派出机构及大区稽查局分管稽查、审理工作的局领导分工调整及相关处室负责人的任免,需分别征求稽查局、行政处罚委员会的意见。各证券期货交易所和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执法部门负责人的任免,需征求稽查局的意见。建立后备干部稽查执法挂职锻炼制度,司局级后备干部应分期分批到一线执法岗位参与案件调查审理工作。
(二十一)强化执法队伍建设。大力加强稽查执法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业务过硬、坚持原则、敢于碰硬的执法队伍。,大力加强专业能力建设,建立稽查岗位专业(技术)职务序列管理制度,完善行政处罚委员会委员、审理员聘任制度,加大专业职务人员公开遴选力度。建立稽查执法岗位与日常监管等岗位定期轮岗及干部交流制度。建立虚假陈述、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违法案件的专业执法队伍。对稽查执法干部每年开展不少于两周的专业培训,不断优化稽查干部队伍的专业技能和知识结构,持续提高稽查执法队伍的战斗力。
4、上市公司的工作流程
为进一步提高监管工作的透明度,规范对上市公司的检查行为,依法有效履行监管职责,依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证监会”)《上市公司检查办法》(证监发[2001]46号文)、《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工作的意见》(证监公司字[2000]62号)等规定,制定本工作程序。
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宁波证券监管特派员办事处(以下简称“本办”)是证监会派出机构,组织实施辖区内上市公司的检查工作。
二、上市公司检查方式包括巡回检查和专项核查。
三、巡回检查是例行的合规性检查,本办每年按一定比例对上市公司进行巡回检查,并对有关中介机构的执业情况进行评价。巡回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二)公司治理结构的规范性,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运作情况、董事会秘书工作情况、公司章程制定及执行情况以及公司与控股股东在人员、资产、财务、业务、机构等方面的分开情况;
(三)募集资金实际使用与筹资时公开披露内容的一致性和变更程序,募集资金管理的合规性;
(四)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制度的合规性;
(五)证监会或本办认为应予检查的其他方面。
四、专项核查是针对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进行的调查核实。专项核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二)投资者投诉、举报及舆论关注的问题;
(三)重大资产重组情况;
(四)日常监管中发现的重大问题;
(五)证监会或本办认为应予核查的其它事项。
五、在进行现场检查之前,本办将书面通知被检查的上市公司。而巡回检查应提前三个工作日通知上市公司。
六、本办组成专门的检查组对上市公司实施检查,检查组至少由二名成员组成。
七、上市公司在现场检查之前,应准备好相关资料,并指派专人配合检查。接受巡回检查的上市公司应准备好以下资料
(一)公司章程及有关议事和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监事会议事规则、总经理工作细则、财务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信息披露制度、以及股东大会对董事会、董事会对董事长或总经理有关对外投资、担保、资产处置等方面的授权文件;
(二)公司上市以来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会议资料,包括但不限于会议通知、会议记录、会议决议及决议公告、前十名股东名册及表决单、股东或董事的授权委托书;
(三)公司与控股股东在财产、人员、财务、业务、机构方面的关系说明;
(四)公司组织机构图及与分公司、子公司的产权关系图;
(五)公司产、供、销系统流程图及简要说明;
(六)公司债务、财产抵押及提供担保情况的说明;
(七)最近一年完整的会计资料,包括各种会计凭证、帐簿和报表;若现场检查在公司中报披露以后进行,还须准备中期会计资料;
(八)历次募集资金使用效果的说明及有关依据;
(九)近年来重大资产重组情况的专题说明,包括资产置换、重大收购兼并、大股东变更等;
(十)公开发行股票以来在指定报刊上公布的信息;
(十一)本办认为需提供的其他资料。
八、在巡回检查期间,应有一名审计报告签字的注册会计师或经办的注册会计师在场配合检查,并在现场检查开始之前,将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审计工作底稿备置于被检查上市公司;若现场检查在下半年实施且被检查上市公司已经中期审计,还须另备中期的审计工作底稿。在专项核查期间,如核查事项涉及有关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和财务顾问等中介机构,本办将视情况要求相关中介机构提供工作底稿和配合检查。
九、巡回检查的现场检查过程一般分为“听取情况、法规考试、检查约谈、初步反馈和沟通说明”五个程序
(一)听取情况由被检查上市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介绍情况,公司的监事会主席、董事会秘书及财务负责人都应在场。一是听取被检查上市公司有关情况介绍;二是听取会计师事务所有关审计情况的介绍(会计师事务所应提交一份有关被检查上市公司审计情况的书面说明)。
(二)法规考试现场检查期间,对被检查上市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成员和总经理等其他高级管理人员,进行有关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的证券法律法规考试。
(三)检查约谈检查组根据分工对上市公司开展实地检查,实地检查原则上不超过七个工作日。检查组检查可采取以下措施
1、对被检查公司的经营场所进行调查与核实;
2、查阅、复制与检查有关的文件和资料,并要求被检查公司提供的复印资料上加盖公司印章、签注日期,并注明与“原件相同”;
3、询问或约谈被检查公司的有关人员和与检查内容有关的会计师、评估师、律师及其他有关单位和个人,可要求其对有关事项作出说明,并在谈话记录上签名;
4、法律、法规规定可采取的其他措施。
(四)初步反馈检查组在实地检查结束前向被检查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口头反馈检查的基本情况。
(五)沟通说明被检查上市公司在检查组初步反馈后,可就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与本办及时进行沟通,包括提供有关事项的说明和相关证据。
十、本办于现场检查结束后五个工作日内向被检查上市公司发出检查通报;对检查中发现问题的上市公司,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通知书抄送上市公司股票挂牌交易的证券交易所。被检查上市公司对整改通知书内容持有异议的,可在收到限期整改通知书后10个工作日内向证监会提出申诉意见。
专项核查结束之后,本办将专项核查报告直接上报证监会。对存在问题的被检查上市公司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
对检查中发现的涉嫌违规问题,本办视情节轻重分别采取内部批评或向证监会建议公开批评、移交稽查等处理意见。
十一、被检查上市公司在收到限期整改通知书一个月内向本办提交整改报告。整改报告应包括董事会关于整改工作的决议、对照限期整改通知书逐项落实整改措施的情况及效果;如限期整改通知书中涉及监事会,整改报告还应包括监事会关于整改工作的决议、监事会落实有关整改措施的情况及效果。
被检查上市公司的整改报告应报送证券交易所,并予以公开披露。被检查上市公司对限期整改通知书持有异议并在规定期限内提出申诉的,有异议部分在尚未有明确结论之前可不予披露。
十二、被检查上市公司的整改工作应在本办下发的限期整改通知书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本办将跟踪监督被检查上市公司的整改情况,并对其整改效果出具评价意见,上报证监会。
十三、如发现被检查上市公司未按要求进行限期整改,或提供虚假的整改文件和材料的,本办将向证监会报告并视情节轻重提出相应的处罚建议。
十四、本办对上市公司的检查结果并不代表对公司的实质性判断。被检查上市公司及有关责任人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不得以检查未发现为由免除法律责任。
十五、本工作程序未尽事宜,由本办负责补充、解释
5、如何查拟上市公司名单?
你可以在360下个决策终端的软件,那里面都各个公司的代码以及行情
6、近三年上市公司造假的案例及分析
手段一非经常损益操纵“卖子求生”的中报预增王
在所有会计调节手段中,使用非经常损益操纵利润无疑是最容易,也最常被企业使用的手法。
通过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大额政府补贴和调整以前年度损益四种手法,上市公司们可以在短期内调整账面利润,以避免业绩变脸或满足再融资、保壳等目的。
4月28日,青海明胶在一季报中称半年报公司净利润将达到3700万元,较去年同期的25.38万元增长145倍,由此被冠上“预增王”名号。而公司股价也由8.98元一度拉升至10.29元,12个交易日内涨幅达到14.58%。
但业绩暴增背后,除去年同期实现的净利润基数较小外,公司上半年3700万增利更并非来自主营产品贡献,而是通过变卖子公司股权。
事实上,青海明胶一季度业绩惨淡,在营业收入实现1.92亿元之下,净利润却亏损638.80万元。
,青海明胶此前更已多次使用非经常性损益调节业绩。自2009年亏损1742.09万元后,2010年,公司凭借4292.02万元的税收返还、减免以及922.29万元的政府补贴实现扭亏,以55.42万元的净利润侥幸逃离了被ST的厄运。
2月11日,青海明胶公告称,拟以9000万元将子公司禾正制药的股权转让给重庆风投,而该笔股权转让产生的净利润为4700万—4900万元。正是该笔近5000万元的投资收益最终使公司力挽狂澜。
但一个不容忽略的事实是,根据公司去年年报中列举的9家子公司财务状况,在仅能实现盈利的3家中,四川禾正实现的营业利润最高,为660.97万元。
那么,青海明胶为何在业绩如此惨淡之时,将最具盈利能力的子公司转让套现?
“出售股权应该是提高业绩,为再融资铺路。”一位行业研究员向记者指出,“一季度已经亏损600多万,若半年报继续亏损,公司拟推行的再融资方案或将遇阻。”
5月23日,正当股价因中报业绩爆发而多日连阳时,青海明胶戛然停盘。5月31日,公司抛出4亿元定向增发方案,拟向不超过10名特定投资者发行6000万股,用于收购、增资宏升肠衣,并建设年产4亿米胶原蛋白肠衣生产线技改项目。
但公司的苦心并未受到认同,其精心打造的再融资方案一经推出即遭到二级市场投资者反对。5月31日,青海明胶一开盘就被一个15.98万手的大卖单封住跌停。在其后的几个交易日中,公司股价更多次跌破8.84元的增发价。
“尽管开辟肠衣公司打造了新的收入来源和利润增长点,短期难以对业绩提升产生明显作用。”上述分析师对上述收购计划如此点评。
业绩是可以调出来的会计调节“锦囊”详解
记者通过调查更发现,公司卖子铺路再融资背后,或存在溢价收购,利益输送之嫌。
收购报告显示,宏升肠衣成立于2006年9月,注册资本为5549万元,由天津水星创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水星创投”)、广西海东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海东科技”)以及陈维义等43名自然人股东共同持股拥有。
其中,海东科技是青海明胶持股比例70%的控股子公司,,青海明胶更有三位高级管理人员也担任宏升肠衣的高管,所以宏升肠衣和青海明胶构成关联关系。,公司并未披露43名自然人股东的详细情况。
根据预案,青海明胶将以18620万元的预估值收购宏升肠衣98%的股权,收购完成后还要以19000万元对宏升肠衣进行增资,建设年产4亿米胶原蛋白肠衣生产线技改项目。
但斥资4亿元投资下的宏升肠衣,却是一家资质较差的亏损企业,截至2010年底,宏升肠衣的净资产只有4318万元,而在营业收入实现3078万元的情况下,净利润更亏损200万元。
按照净资产来计算,宏升肠衣98%净资产的价格应该为4231万元,而青海明胶以18620万元交易,实际溢价约340%。
更令人疑惑的是,对于如此高溢价的原因,青海明胶却在预案中只字未提。
手段二收入确认的调控 白酒行业利润调控弹簧
除最常见的非经常性损益调节手段外,利用预收账款进行盈余管理则是白酒企业公开的秘密。
其中,最为知名案例莫过于,在行业景气度较高的2010年,贵州茅台高管收紧预收账款,故意延迟业绩释放。
自2009年起,贵州茅台昔日迅猛的成长性已开始一去不复返,2010年,更直接迎来了成长神话的破裂。
2010年,贵州茅台三个季度的盈利增长均低于市场预期。其中,2010年一季报净利润同比增长仅为4%,半年报净利润则同比增长11.09%,到了三季报,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则仅为10.22%。
但仔细查看公司报表,利用预收账款人为控制业绩释放的现象十分明显。以贵州茅台2010年三季度报表为例,截至9月末,公司的预收账款高达32.62亿元,同比增加20亿元,比2010年中期增加13亿元。
而相对应的是,贵州茅台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3.28亿元,同比增长19.47%,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41.74亿元,如果将该部分预收账款释放业绩,那么贵州茅台的真实业绩并不至于连续低于市场预期。
“这两年赶上白酒行业的高度景气,受益于产品价格提升,各白酒厂商的销量都较为迅猛。”一位北京地区私募人士直言,“在这种情况下,一线白酒公司业绩好坏跟公司高管的经营理念就存在了极大关系。”
与上述案例相对的,则是三线白酒企业古井贡酒的业绩爆发。
古井贡酒可谓2010年以来,白酒行业的一匹黑马。继2010年全年净利润增长123.71%之后,今年上半年公司更实现净利润约2.68亿元,同比增长约150%。
亮丽业绩报表背后,除产品结构调增和数次调价导致毛利率增高外,古井贡酒对于预收账款的充分释放也对业绩增利作出较大贡献。
以古井贡酒2010年三季度报表为例,截至9月末,公司合并报表和母公司预收账款,分别高达3.55亿元、5.34亿元,而截至12月末,上述两项预收账款数额则大幅度减少至9149.14万元和3亿元,说明公司在四季度将预收账款充分确认进收入。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白酒企业的盈余管理或者调节利润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由于会计收入确认与费用计提过程中含有诸多主观判断,其中存在一定的运作空间;另一方面,出于绩效考核等方面考虑,有时保持业绩的相对稳定也是经营必要。
手段三虚增收入 绿大地消失的采购大户
实际上,相比前述两种可以公开讨论的会计调控手法,更多的调节手段因触及法律层面,仅能潜伏水下,暗箱操作。
2007年10月31日,绿大地二次过会闯关成功。但不为人知的是,幸运通过的绿大地此时就已背负上了一条虚增收入、粉饰报表的原罪。
上市前,绿大地盈利主要依靠绿化苗木销售。根据招股书,2004年—2006年及2007年上半年,公司的重要销售客户分别有昆明鑫景园艺工程有限公司(下称“鑫景园艺”)、昆明润林园艺有限公司、昆明滇文卉园艺有限公司、昆明自由空间园艺有限公司(下称“自由空间园艺”)、昆明千可花卉有限公司、昆明天绿园艺有限公司(下称“天绿园艺”)等一大批昆明企业以及部分成都、北京企业。
这些公司的大额采购,更直接为公司业绩增厚做出重要贡献。2004、2005、2006、2007年上半年报告期内,公司对重要销售客户的销售额合计分别为8504万元、6849万元、5281万元、3495万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8.02%、43.56%、27.83%、26.33%。
,绿大地上市后不久,这些大客户就集体出现销售退回举动。绿大地2010年接受监管层调查中承认,2008年苗木销售退回2348万元,并由此追溯调减2008年2348万元营业收入和1153万元净利润;而2009年苗木销售退回金额更高达1.58亿元,这直接引致该公司当年巨亏1.51亿元。
上述事实表明,绿大地或存在与大客户联手,在上市前签订大额订单确认收益,但上市后又退回销售进行虚增交易之嫌。
而中审亚太会计师事务所也对2008、2009两年的销售回退出具保留意见,认为“受审计手段的限制,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对绿大地部分交易是否属于关联交易以及交易的真实性、公允性进行判定”。
事实上,这些采购大户之间的确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
其中,鑫景园艺是公司2007年上半年苗木采购第一大户,当期采购苗木的金额为755万元,占同期绿大地营业收入的5.69%。
值得注意的是,鑫景园艺持股10%的自然人股东晁晓林,又担任昆明晓林园艺工程有限公司(下称“晓林园艺”)的法定代表人,并持有该公司80%股权。而晓林园艺则在2007年上半年向绿大地购买超过300万元的苗木。
而两家来自成都的苗木采购大户贝叶园艺和万朵园艺,也存在相关联的迹象。
两家公司于2005年11月15日同一天成立,且注册资本均为100万元,注册经营范围也惊人一致的为“种植、销售、租赁、养护花卉苗木;花卉苗木的技术咨询;园林绿化工程的设计、施工(凭资质证经营)”。
,上述采购大户更相继在绿大地上市后“功成身退”。
曾在2005年向绿大地采购了价值1152万元苗木的第四大客户——北京都丰培花卉有限公司,因未按规定参加年检,于2006年12月25日被北京市工商局吊销了营业执照,率先“蒸发人间”。
两年后的2008年4月15日,天绿园艺也被吊销了营业执照。而贝叶园艺和万朵园艺则在2008年6月5日一道注销了工商执照。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0年3月17日绿大地收到中国证监会《调查通知书》前后,仍有两家绿大地曾经的采购大户神秘注销工商登记。
2010年2月3日,昔日第一大客户鑫景园艺经股东大会决议解散公司,委派相关人员到昆明市工商局办理了工商注销手续。
一个多月后的3月18日,自由空间园艺亦经股东大会决议解散公司,并办理了工商注销手续。
2011年3月17日,绿大地董事长何学葵因涉嫌欺诈发行股票罪锒铛入狱。
2011年3月21日,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确认,绿大地存在涉嫌虚增资产、虚增收入、虚增利润等多项违法违规行为。
“虚增收入的手法最常通过关联交易来完成。”上述审计人士表示,“像绿大地一样,一些IPO公司通过会计手段人为调节利润,做出业绩高成长假象满足发审委要求,这也可以解释为何新股公司上市后业绩变脸迅速。”
记者了解到,目前发审委对拟冲刺创业板公司的独立性和财务会计问题颇为看重。如果申请人存在同业竞争、重大非必要且持续性的关联交易,或者市场销售依赖等情形,将被发审委认为在独立性上有重大缺陷。
而在2010年未通过审核的25家创业板公司中,有4家公司因报告期内会计核算不规范和会计处理不合理被否,占未通过企业数量的16%。
业绩是可以调出来的会计调节“锦囊”详解
相比绿大地,洛阳北方玻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洛阳北玻”)的上市之路则更一波三折。
但两者相同之处在于,均以虚假增收利润或刻意隐瞒负债的方式保证了IPO过会的通过率。
早在一年前的2010年3月19日,由第一创业证券保驾护航的洛阳北玻就已经过会。但却因存在未了的侵权官司和巨额赔付而被迫中止上市之路。
2011年5月30日,雪藏整整一年的洛阳北玻,二次上会(会后事项审核)获得发审委通过。
尽管过会成功,但公司轻描淡写避开的1亿元侵权索赔,实际上已成为其头顶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此前洛阳北玻止步上市,缘于悬而未解的英国和加拿大两项专利侵权事件。
2004年10月13日, Tamglass以其在欧洲的0261611号有关玻璃弯曲钢化机器和方法的发明专利技术遭到侵犯为由,在英国高等法院对洛阳北玻提起诉讼。2006年2月15日,英国高等法院作出判决构成侵权,要求原告应在收到二被告提供的“声明”(主要是对侵权收益及花费的确认)后4周内,在“损失预计赔偿”与“利润计算赔偿”中做出选择,以确定赔偿数额。,要求其诉讼费用25万英镑。
2011年3月10日,洛阳北玻子公司上海北玻收到加拿大联邦法院寄送的诉讼案件判决书,法院于2010年11月26日对Tamglass起诉Horizon Glass & Mirro 公司和上海北玻侵犯其在加拿大的专利号为1308257号“弯曲及强化玻璃板的方法及器材”和2146628号“弯曲及强化玻璃板工作站”的专利权案件做出缺席判决。
法院认为,上海北玻的侵权事实成立,特此发出禁止令,禁止其以任何方式出售侵权设备到加拿大;,上海北玻由于侵权造成的损失将由法院首席书记确定。
记者从投行人士处了解到,公司首发申请过会后,若因特殊原因而未能在合理时间内发行,应该向监管部门补报相关文件,并对招股书做相应修改。
而监管层则要对公司过会后突发事件对其造成的影响作出判断,若该事件发生后,对发行人生产经营、财务、实际控制人及管理层员工等方面均没有较大影响,则不需要提交二次上会重新审核。
“洛阳北玻二次上会,说明英国和加拿大两项侵权事件及其审判结果已经对公司未来上市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上述投行人士表示。
而为了保证二次上会通过,洛阳北玻先是在最新申报稿上表示,上述两境外专利案对公司最大的影响就是不能在Tamglass 公司持有的相关专利有效期内,向英国和加拿大销售所谓的侵权设备。
不过,由于报告期内公司向英国和加拿大销售的设备只有2台,仅占钢化设备销售数量的0.24%。即使失去这两个市场,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也不会构成重大影响。
,在上述三项专利有效期中,已有两项专利已经于2007年9月和2009年10月到期失效,而加拿大2146628号专利的有效期则截止于2015年4月7日。
,对两项或有负债的计提上,洛阳北玻认为,在英国专利案中,因其销售该台设备未盈利,原告无法向法院举证公司销售设备对其造成的损失,未选择赔偿方式,也没有向中国法院申请执行。,公司可能承受的损失主要为25万英镑的诉讼费用和利息。
而在加拿大专利案中,法院并未明确具体的赔偿数额。公司比照英国专利案认为,其利用涉案技术生产出口到加拿大的设备只有一台,承担的最高损失也仅为该台设备的全部盈利,赔偿最高不超过18万美元;,原告支付的律师费预计也不会高于英国专利案的25万英镑。
由于中国与英国、加拿大未签署任何有关司法协助的双边协议,也没有任何相关的国际条约、互惠待遇。英国、加拿院不能通过司法协助到中国执行其判决。
由此,出于谨慎性考虑,公司对两境外专利案可能带来的损失,计提预计负债800万元。
但记者注意到,洛阳北玻此次计算的赔偿金额与Tamglass 公司此前在加拿大专利上申请的索赔金额,存在较大差异。
2010年5月,Tamglass公司曾正式致函洛阳北玻,要求其履行英国高等法院官庭有关专利侵权诉的判决,并在收到函件十五天内支付全部索赔,数额共计1004.4万英镑。
若按照1英镑兑人民币中间价10.3871元的最新汇率计算,该笔赔偿额约合人民币1.04亿元。
这意味着,仅这一笔赔偿金额,就是公司计提800万元赔偿负责的13倍,相当于公司2010年净利润9678.49万元的1.07倍。
“洛阳北玻在申报稿上故意忽略巨额赔偿金一事,应该是出于过会风险的考虑。”上述投行人士表示,“其上会能否通过的关键在于,监管层对侵权官司对公司生产经营影响程度的判断。若计提负债的数额不大,则从侧面反映侵权官司对公司整体影响较小,增加过会成功率。”
手段五资产减值调节 ST秦岭的保壳之术
有人为上市“千谎百计”,有人为避免退市绞尽脑汁。
6月2日晚,ST秦岭公告称,公司于2011年6月1日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陕西监管局下发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关于对陕西秦岭水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采取责令改正措施的决定》。
公告显示,陕西证监局在2010年年报现场检查中,发现ST秦岭在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方面存在三处问题。
一是ST秦岭2009年以前采用分类折旧法计提折旧,未能及时将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毁损报废等不需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剔除,未将已提减值准备金额剔除。
二是ST秦岭部分固定资产未按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间作为入账时间。
,对于购入的非全新固定资产,ST秦岭未考虑该资产已使用时间、成新率等情况重新估计预计使用年限,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的会计估计依据不足。
,上述问题导致公司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错误。经初步测算,2010年因少提折旧约401万元,多计当期利润约401万元。
由此,ST秦岭凭借对减少计提资产减值的手段,冲高了当期利润。而若将时间推至稍早前的2010年,就可完整窥得公司调节当期利润的用意。
2010年下半年以来,冀东水泥开始进行对ST秦岭进行重大资产重组,筹备将其在陕西省的水泥资产以定向增发的方式注入秦岭水泥,并承诺拟注入的资产在2010年的净利润不低于2亿元。但该方案其后却因条件不成熟而中止。
由此,在重组未有实质性进展之时,保护珍贵的壳资源避免退市,则成为ST秦岭首要任务。而上述会计调节手法可理解做公司为扭亏业绩,刻意减少对资产减值的计提,冲高业绩。
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在年报披露过去2个多月后,陕西监管局下发《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将公司财务调节的手法公之于世。
当谎言被揭穿后,公司的摘帽去星之旅或遇阻。
今年3月22日,ST秦岭称董事会同意向上交所提交撤销股票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及其他特别处理的申请。
至今已过去4个月时间,该事件仍未有实质性进展。
颇为可惜的是,年报显示,因债务重组顺利,ST秦岭2010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300多万元,已达到去星摘帽的条件,即使冲回多计的401万元当期利润,公司2010年净利润仍然为正。
手段六费用调节+存货操纵 攀钢钒钛的金蝉脱壳
同样为了避免退市而大施财务调控之术的还有攀钢钒钛。
2011年4月25日至4月29日,“攀钢系”第二次现金选择权(“攀钢AGP1”、“攀钢AGP2”及“攀钢AGP3”)进入行权期。如果这些选择权全部被行权,不仅大股东鞍钢集团将需付出约245亿元的巨额资金,攀钢钒钛还会面临退市的风险。
而不久前的3月4日,攀钢钒钛交出了一份颇为亮眼的年报。其中,营业收入实现432.47亿元,同比增长12.37%,而净利润由2009年亏损16.36亿元,大幅逆转为盈利10.62亿元。
而在年报扭亏,成功摘帽重组成功预期较大的影响下,股价也从2010年11月初的约9元/股,一路飙升至2011年4月的14元/股左右,大大高于其第二次现金选择权的行权价格。
对于在钢铁行业整体产能过剩、成本上升的情况下,取得净利润大幅扭亏,攀钢钒钛解释为“进一步优化炉料结构,生铁成本控制成效较好;有效进行品种结构调整,降低了原燃料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狠抓降本增效,营业成本增速低于同行业水平。”
但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会计系副教授陈欣却认为,公司2009至2010年度报表显示的大翻身,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公司为了避免第二次现金选择权行权而进行跨年度利润转移和其它盈余管理的结果。
他指出,攀钢钒钛报表中以下几点可能存在盈余管理行为
一是管理费用。
2010年公司管理费用为32.19亿元,较2009年同期的40.59亿元下降8.40亿元,下降幅度为20%,而减少的管理费用约为公司2010年税前利润的77%。
攀钢钒钛在年报中将管理费大幅下降的解释为,“内退人员预计负债减少及公司采取措施压缩费用开支”。
蹊跷的是,针对上述“压缩费用开支”之说,最能够表现公司压缩费用开支的项目“差旅费”、“业务招待费”和“办公费”与2009年相比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分别增加14%、27%和12%。
事实上,在管理费用一栏中,减少最多的项目是“修理费”(10.21亿元)和“其他”(4.50亿元),分别较2009年下降约33%和36%。其下降金额为5.08亿元和2.58亿元,占2010年税前利润的46.6%和23.7%。
,修理费2010年占当年固定资产账面净值的比例为3.36%,也较2009年的5.14%有大幅下降。
陈欣认为,在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增加13%的情况下,与公司正常生产运营相关紧密的修理费用却下降了33%,这种反常的财务现象看起来有些不符合逻辑。一种可能是攀钢钒钛将一部分主要修理提前在2009年进行,这样2010年的修理费用就可以大幅降低,从而提高2010年的利润。假设2010年公司的修理费占固定资产账面净值的应有比例为2009、2010年的均值4.25%,则修理费会增加2.71亿元。
“更糟糕的可能性是由于攀钢钒钛有意推迟许多正常的修理,或者是将实际发生的修理费用推迟到2011年确认。”陈欣指出。
二是资产减值准备。
2010年,公司在坏账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方面的计提比例均出现大幅下降,且远远低于同行业上市公司的水平。
2010年公司的坏账计提为0.14亿元,仅占当年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与其他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之和(31.84亿)的0.45%,相比2009年公司的坏账计提比例4.42%大幅下降。
对比同行业公司可以发现,2010年行业龙头宝钢股份和四川本地钢铁龙头重庆钢铁的上述比例分别为2.13%和1.96%。
而在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方面,2010年公司固定资产折旧费用2.96亿元,占其固定资产账面净值的9.73%,较2009年8.78%的比例虽然有所增长,但仍然明显低于鞍钢和宝钢的计提比例。
其中,鞍钢股份2010年和2009年的比例分别是12.22%和11.61%,宝钢股份的比例分别是11.06和11.31%。
陈欣认为,攀钢钒钛2010年大幅度降低的资产减值计提,已存在以财务调节的手段,增加利润之嫌。
三存货跌价准备。
2010年,攀钢钒钛的存货跌价计提为0.60亿元,仅占当年存货账面余额(95.50亿元)的0.62%,相比2009年公司的2.03%大幅下降。
但同行业鞍钢股份和重庆钢铁上述比例分别为9.45%和7.39%,而行业龙头宝钢股份也有2.21%。
不仅如此,攀钢钒钛还对2009年的存货跌价准备进行了0.23亿元的转回。
“这些数据显示攀钢钒钛有利用少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或利用存货跌价准备转回来进行盈余管理的嫌疑。假设2010年公司的存货跌价准备计提与存货账面余额的比例为鞍钢股份、重庆钢铁和宝钢股份的平均值的6.35%,则存货跌价计提费用会增加5.47亿元。保守来说,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哪怕是达到公司2009年的水平或宝钢股份2010年的水平,也应该在2%左右,假设正常无转回,则存货跌价计提费用会增加1.3亿元。”陈欣指出。
而基于上述种种财务调控对年报的粉饰,攀钢钒钛巧妙上演了一出金蝉脱壳大戏。
由于此前攀钢钒钛已经实施重大资产置换,年报公布后不到1个月就成功摘星脱帽,由ST钒钛变身为攀钢钒钛。
受此影响,公司股价不断走高,顺利摆脱了被投资者大幅行权的危机。
7、谁有上海的上市公司名单?
沪市的有
600614 上海鼎立科技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00150 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600605 上海汇通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600629 上海棱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600819 上海耀华皮尔金顿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600171 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
600617 上海联华合纤股份有限公司
600618 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600836 上海界龙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00688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600315 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
600757 上海华源企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600689 上海三毛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00626 上海申达股份有限公司
600597 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600636 上海三爱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600602 上海广电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600612 中国第一铅笔股份有限公司
600210 上海紫江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00679 金山开发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600818 中路股份有限公司
600081 东风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00104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00151 上海航天汽车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600633 上海白猫股份有限公司
600619 上海海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00420 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600021 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600517 上海置信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600490 上海中科合臣股份有限公司
600149 华夏建通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600845 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600654 上海飞乐股份有限公司
600680 上海普天邮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00608 上海宽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01866 中海集装箱运输股份有限公司
600623 双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00555 上海九龙山股份有限公司
600610 中国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600848 上海自动化仪表股份有限公司
600844 丹化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00781 上海辅仁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00841 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
600835 上海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600601 方正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00621 上海金陵股份有限公司
600320 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00072 中船江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600604 上海二纺机股份有限公司
600849 上海市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600842 上海中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600530 上海交大昂立股份有限公司
600843 上工申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00508 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600615 上海丰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00073 上海梅林正广和股份有限公司
600645 上海望春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00630 上海龙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00272 上海开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600851 上海海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01727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00613 上海永生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00661 上海交大南洋股份有限公司
600607 上海实业医药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600624 上海复旦复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00652 上海爱使股份有限公司
600637 上海广电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600019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商业
600825 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600651 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
600655 上海豫园旅游商城股份有限公司
600754 上海锦江国际酒店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600838 上海九百股份有限公司
600628 上海新世界股份有限公司
600616 上海市第一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600826 上海兰生股份有限公司
600647 上海同达创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600824 上海益民百货股份有限公司
600650 上海锦江国际实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600278 东方国际创业股份有限公司
600827 上海友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00631 上海百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地产
600665 天地源股份有限公司
600696 上海多伦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600603 上海兴业房产股份有限公司
600638 上海新黄浦置业股份有限公司
600648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600634 上海海鸟企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600641 上海万业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600748 上海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600823 上海世茂股份有限公司
600732 上海新梅置业股份有限公司
600639 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600833 上海第一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600606 上海金丰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600663 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600767 运盛(上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600675 中华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公用事业
600611 大众交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00591 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600018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00115 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600640 中卫国脉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600050 中国联合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600284 上海浦东路桥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600649 上海市原水股份有限公司
600820 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600009 上海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
600692 上海亚通股份有限公司
600741 上海巴士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00635 上海大众公用事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00834 上海申通地铁股份有限公司
600642 申能股份有限公司
600662 上海强生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综合
600061 中纺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600026 中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600837 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00850 上海华东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600170 上海建工股份有限公司
600500 中化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600088 中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600119 长发集团长江投资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600620 上海市天宸股份有限公司
600817 上海宏盛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600730 中国高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00708 上海海博股份有限公司
600846 上海同济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600653 上海申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600895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601601 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01328 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601872 招商局能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
600832 上海东方明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00816 安信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600676 上海交运股份有限公司
600643 上海爱建股份有限公司
600822 上海物资贸易股份有限公司
600622 上海嘉宝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00000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600196 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00695 上海大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深市的有
002022 科华生物 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002028 思源电气 思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002058 威 尔 泰 上海威尔泰工业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002116 中国海诚 中国海诚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002158 汉钟精机 上海汉钟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002162 斯米克 上海斯米克建筑陶瓷股份有限公司
002178 延华智能 上海延华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002184 海得控制 上海海得控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002195 海隆软件 上海海隆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002252 上海莱士 上海莱士血液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002269 美邦服饰 上海美特斯邦威服饰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