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宁王”拟赴港募350亿,A股平均比港股贵101%!
近日,市场传出重磅消息,被誉为“宁王”的宁德时代计划赴香港上市,募资金额高达350亿,成为自2021年初以来香港最大规模的一次上市。这一消息被彭博援引知情人士透露,引发市场热议。与此江波龙也宣布拟在港交所主板发行H股股票。仅上周,就有迈威生物、三花智控、海天味业、恒瑞医药四家A股公司发布赴港上市计划。
据初步统计,年内已有21家A股上市公司筹划或分拆子公司赴港上市,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医药生物、电力设备、有色金属等领域。其中,美的集团、龙蟠科技、顺丰控股等已顺利登陆港股,而康乐卫士、歌尔股份、南山铝业等公司则计划分拆子公司赴港。值得一提的是,北交所第一家拟赴港上市的企业康乐卫士于1月29日递交了发行H股申请。
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18日,内地与香港两地共有151家企业实现A+H上市。从行业分布来看,这些企业多为非银金融、医药生物、交通运输、银行等行业的大型企业。值得注意的是,A股的平均价格较H股高出101%,这一现象在农林牧渔、电子、轻工制造等行业尤为明显,溢价率分别高达253%、193%、174%。相对而言,家用电器行业和银行的A/H溢价率较小。
对于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归结于近两年投资者对高股息和红利策略的重视,以及预期中的港股红利税政策调整。这些因素导致较多资金流入港股的高股息资产,如家电、银行、煤炭等板块,进而影响了这些行业的A/H溢价率。按A股的市值区间划分,A/H溢价率和市值大体呈负相关关系。
尽管港股市场活跃程度有所提升,但整体而言,港股的流动性仍较A股和美股差。只有部分市值高、辨识度高的大公司能吸引更多资金关注。例如,腾讯、阿里巴巴、美团等公司的合计成交金额占到了港股总成交金额的21%。
从投资角度看,A/H溢价是两地相对收益空间的重要指征,受全球流动性、中国名义增速与全球地缘政治环境等综合因素影响。当A/H溢价高于历史均值时,如果有利好催化,投资者可以适当关注港股市场。在今年2月至5月的反弹行情中,由于反弹初期A/H溢价远高于历史均值,港股更便宜,因此反弹时的涨幅也更大。这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策略均值回归策略,能提高组合的风险收益比。这也意味着当港股市场出现机会时,投资者可以通过关注A/H溢价来捕捉投资机会。恒生沪深港通AH溢价指数,揭示着内地与香港股市之间的微妙关系,这一数据来源于富途。在深港交融的大背景下,这一指数承载着两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的历史脉络与未来前景。
展望未来,明年的港股市场预计将迎来崭新的气息,大约将有80只新股蓄势待发。这些新股背后,隐藏着众多实力雄厚的企业巨头。今年筹划赴港上市的21家A股公司便是明证,他们的平均市值高达惊人的1400亿。其中,美的集团和顺丰控股等龙头企业更是以数千亿的市值引人注目。这些企业的到来无疑将为港股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在政策的春风中,香港新股市场也在下半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香港交易所的最新动态也预示着对新股的友好态度。对于已经在A股上市的企业,只要符合条件,便可以在香港交易所申请上市时享受快速审批的便利。这种高效的过程无疑将吸引更多企业前来香港上市。
德勤的估计进一步证实了香港新股市场的繁荣。今年全年新股集资额已达到惊人的876亿元,同比增长近九成,稳坐全球新股融资排行的第四位。而明年,预计会有更多的新股涌入香港市场,预计集资额将达到惊人的1300至1500亿港元。这种繁荣景象预示着香港资本市场在全球的重要地位。
除了为企业提供融资渠道外,港股上市还是企业国际化战略的重要推动力。尽管港股上市后的公司相对于A股可能会有一定的折价,但从企业自身的国际化发展角度来看,这无疑是一场值得奔赴的宴会。港股市场的国际化程度高,拥有多元化的投资者构成,这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新的融资渠道,还能加深海外产业方对公司的认知,促进公司业务出海。众多企业已明确表示,港股上市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拓展海外业务,实现国际化战略。
无论是为了融资还是为了拓展国际化战略,港股上市都是企业的重要选择之一。在政策的鼓励和市场活力的推动下,我们期待未来港股市场能够迎来更多的新股,为香港的资本市场注入新的活力,推动中国资本市场的全球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