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析筹码分布图中的筹码移动
流转不仅仅是股价的单纯转换,它更是一种持仓数量的深刻转变。每一轮行情的发展,都从的转移开始,并以的重新分布而结束。表面上看,股价的波动带动行情的大起大落,但究其根本,却是持仓成本的转变在主导一切。为了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必须探究一轮行情的演变过程。
主力是个股波动的主要推手,有主力参与的个股交易往往更为活跃。当市场环境有利时,这些股票更能走出独立的行情。没有主力参与或主力参与度低的个股,其走势往往随波逐流,甚至难以超越大盘。
主力行为的本质在于对持仓成本的控制,他们通过在低价位买入,高价位卖出,实现利润。一轮行情的涨涨跌跌,与主力的行为紧密相连。一轮行情主要由三个阶段组成:吸筹、拉升和派发。接下来,我们将结合这三个阶段,探讨是如何实现可逆转换的。
吸筹阶段的资金博弈
吸筹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低位大量购进股票。对于流通数量有限的个股来说,吸筹的充分性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主力后续的控盘能力。主力的吸筹行为主要影响两个方面:
其一,持仓量决定了其盈利规模,持有的越多,能实现的利润就越大。
其二,持仓量也决定了控盘程度。主力吸筹越多,市场上的浮动就越少,主力对股票的控制力也就越强。
在实际操作中,主力往往会巧妙结合大盘的震荡,一边吸筹,一边洗盘。他们通过制造股价波动的假象,引发多空双方的激烈分歧,从而更容易吸筹。主力的吸筹过程就是一个交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力作为买方,而大众则是卖方。只有在低位完成充分的交换,吸筹阶段才算结束,发动上攻行情的条件才逐渐成熟。主力的吸筹区域就是其持有股票的成本区域。
以新海宜2015年9月28日的分布图为例(图1-15),这显示了主力吸筹后的典型分布形态低位区密集。在这个相对狭窄的低位震荡区,大量的完成了交换,这个过程就是从普通投资者手中逐步流入到主力手中的过程。
随着主力吸筹数量的增加,个股上涨并脱离主力成本区的概率也随之增大。对于投资者来说,这个主力吸筹的区域是一个中长线的理想买入点。这个区域不仅具有投资价值,还得到技术面的支撑,是一个买入的共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