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转账手续费加强服务“三农”的能力
作者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 温彬
12月12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回顾了2019年经济工作,分析研究了2020年经济工作的形势任务。
一、2019年发展回顾主要指标进度符合预期
2019年在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背景下,坚持稳中求进,深化改革开放,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特别是年内成功化解了个别中小银行风险事件,金融风险得到有效防控。报告指出,“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进度符合预期。从现实中看,GDP、CPI等指标完成全年任务压力不大,就业等主要指标已经提前完成全年计划。应该说,过去一年,形势困难众所周知,取得成绩有目共睹,为明年的收官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2020年总体工作要求稳字当头、确保收官
会议强调明年工作“要坚持稳字当头”。纵观全文,通篇29次提到“稳”字,一方面由于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较去年“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措辞更加严峻,不仅国内多重问题“相互交织”,而且“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显著增多”。另一方面,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这是明年所处的时间节点和坐标方位,是2020年不同以往年度的最大特点,为实现圆满收官,必须确保经济、社会等各领域都平稳运行。
三、2020年主要经济依距“十三五”规划目标的差距而定
“十三五”规划确定了涵盖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资源环境等4方面25项指标,与各项目标衔接,目前存在的差距就是明年目标。
GDP方面,会议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回顾党的十八大和“十三五”规划,经济增长的目标都是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在过去八年经济增速基础上,考虑到第四次经济普查后GDP基数可能受到一定影响,预计2020年GDP需要增长6%左右。
CPI方面,虽然今年以来涨幅逐月加快,但前11个月增长2.8%,预计全年能控制3%以内。随着以猪肉为重点的“菜篮子”产品保供稳价措施见效,明年猪肉供给将逐步增加,年中以后CPI上涨压力将逐步回落,加上货币将更加灵活,预计明年CPI目标仍将确定为增长3%左右。
就业方面,目前已连续三年确定为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新增就业需求增长、经济结构转换容纳就业能力上升、营商环境改善会增加就业机会,但考虑到经济下行压力增加、外部需求放缓等因素将给就业带来压力,2020年的就业目标可能仍为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
国际收支方面,在我国出口与进口并重、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汇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汇率弹性不断增强等背景下,近几年国际收支都较为均衡,经常项目盈余占GDP比重在2%左右,2020年国际收支目标预计变化不大。
四、宏观基调逆周期调节
会议定调明年宏观调控政策要坚持稳字当头,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现在我们面临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等多重任务,不能采用大水漫灌式的调控政策已成各界共识。与此,目标导向决定我们需要在多重目标中寻找多元平衡,,逆周期调节更加强调的是方式方法的创新,而非简单的数量扩大。
五、货币政策灵活适度
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没有变,但表述由“松紧适度”变为“灵活适度”,意在突出货币政策的灵活性,说明明年我国可能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形势,货币政策总量保持稳定,但会根据经济形势进行调节,与会议提到的政策要“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相一致。“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要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的提法变为“货币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同经济发展相适应”,从范围上看,“货币信贷”较“广义货币M2”的范围扩大,“经济发展”较“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的范围扩大,说明政策更加着眼于对“全局”考量。就目前而言,货币政策要突出平衡好稳增长和控通胀。,会议强调“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可以预见,明年政策利率仍有调降的空间和必要,带动LPR和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
,会议强调要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一方面,制造业转型升级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会议多次提及 “提升制造业水平”“推进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打造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等,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信贷支持,而制造业资金需求通常具有规模大、期限长的特征,要“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另一方面,今年以来,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持续负增长,制造业投资创有数据记录以来的新低,企业发展遇到一定困难,需要信贷的支持,政策多次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民营企业、制造业中长期信贷支持力度,而本次会议强调,是政策在明年的延续。
六、财政政策大力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