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债券市场(2020下半年债券市场)

炒股技术 2023-02-01 14:55炒股技术www.xyhndec.cn
  • 各位好心人,请大家来帮个忙。。!!!
  • 滞胀时期债券市场的的情况
  • 关于债券市场收益率下降,对市场的影响是什么?除了债券价格上升。
  • 前三季度外资净买入逾8000亿元中国债券,外资为何青睐中国债券?
  • 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现状
  • 为什么2020年清明节后债券型基金收益偏高?
  • 听说股票基金在2020年取消了真的吗?
  • 1、各位好心人,请大家来帮个忙。。!!!

    2010年上半年,金融市场总体运行平稳。6月份,银行间市场债券发行量有所增加,短期债券发行比重明显上升;货币市场利率继续上行;现券交易量有所减少,银行间债券指数和交易所国债指数涨跌不一,国债收益率曲线呈现快速平坦化趋势并整体上移。6月份,股票市场指数继续下跌,成交量继续萎缩。
    一、债券发行情况[注1]
    上半年,银行间债券市场累计发行债券19103.2亿元,同比增加11.3%;6月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债券3790亿元,较上月增加9.3%。截至6月底,债券市场债券托管量为14.8万亿元[注2],其中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托管量为14.3万亿元,占债券市场债券托管量的96.8%。
    上半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债券以短期和中期债券为主。6月份,5年期以下债券发行的比重较上月有明显上升。
    二、拆借交易情况
    上半年,同业拆借市场总体运行平稳,市场交易活跃,交易量累计为11.1万亿元,同比增加40.5%。6月份同业拆借累计成交1.8万亿元,较5月份减少6.6%;交易品种仍以1天为主,1天品种共成交1.5万亿元,占本月全部拆借成交量的82.9%。
    6月份,同业拆借利率继续大幅上升。6月份,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2.30%,较5月份上升63个基点;7天品种加权平均利率为2.68%,较5月份大幅上升73个基点。
    三、回购交易情况
    上半年,回购市场交易相对活跃,债券质押式回购成交36.8万亿元,同比增加7.9%。6月份,债券质押式回购成交量为7.2万亿元,较5月份增加4.3%。交易品种仍以1天为主,1天品种共成交5.1万亿元,占本月全部质押式回购成交量的71.1%。
    6月份,银行间债券市场回购加权平均利率较5月份大幅上升。债券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2.38%,较5月份劲升67个基点;债券质押式回购1天品种加权平均利率为2.21%,较5月份上升56个基点。
    四、现券交易情况
    上半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量同比有所增加。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成交24.5万亿元,同比增加12.8%。6月份,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成交4万亿元,较5月份减少19%。银行间债券指数收盘为134.68点,较上月末下跌0.05点;交易所国债指数收盘为125.66点,较上月末上涨0.28点。
    五、股票交易情况
    6月份,股票市场继续下跌。上证指数月末收于2398.37点,较上月末收盘下跌194点,跌幅7.5%,沪市日均交易量为696.6亿元,较上月减少258.6亿元。

    (资料来源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中国国债登记结算公司、上海证券交易所)
    [注1] 债券发行情况仅指我国银行间市场公开发行的人民币债券情况(不含央行票据)。
    [注2] 不含央行票据托管量,含公司债券托管量。
    2010年上半年,我国金融市场继续健康、平稳运行,市场流动性总体充裕。货币市场交易活跃,市场利率波动中明显上升;债券市场指数有所上涨,债券发行规模稳步增加;股票市场震荡下行,股票融资大幅扩展。
    2010年上半年,国内非金融机构部门(包括住户、非金融企业和政府部门)融资总量6.0万亿元,同比下降32.3%。融资结构中,贷款融资的主导地位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股票融资占比明显上升,企业债券融资继续增加较多,直接融资在配置资金中的作用明显增强。
    中国人民银行分别于2010年1月18日、2月25日和5月10日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各0.5个百分点。
    (一)货币市场交易活跃,市场利率波动中明显上升
    货币市场回购交易平稳增长,拆借交易大幅增加。上半年,银行间市场回购累计成交38.4万亿元,日均成交3146亿元,日均成交同比增长7.7%;拆借累计成交11.1万亿元,日均成交914亿元,日均成交同比增长40.6%。从期限结构看,市场交易主要集中于隔夜品种,回购和拆借隔夜品种的交易份额分别为79.3%和87.7%。交易所市场政府债券回购累计成交2.6万亿元,同比增长100.2%。
    从货币市场融资结构看,融资主体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货币市场资金供给格局有所变化。受商业银行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宏观调控和监管要求加强资产负债管理等因素影响,货币市场融资格局相应有所变化,国有商业银行在货币市场净融出资金大幅减少,其他商业银行也由上年同期净融出资金转为净融入。上半年国有商业银行净融出资金10万亿元,同比减少6.4万亿元;其他商业银行净融入资金为4.1万亿元,同比增加4.3万亿元。二是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金需求总体有所减少。受国际、国内宏观经济不确定因素较多及国内股票市场波动加大等因素影响,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交易行为较为谨慎,融资需求同比下降较多,证券及基金公司、保险公司上半年净融入资金同比分别下降29.9%和95.8%。,随着自身资金来源和资产负债状况的改善,外资金融机构融资量同比减少,上半年净融入资金同比下降32.6%。
    不够吗?整理一下就可以了。

    2、滞胀时期债券市场的的情况

    一,经济增长凸显"滞胀"阴影
    (一)经济增速可能在4季度迅速回落
    我们研究认为,根据当前的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程度,宏观调控力度以及石油价格上涨的影响,经济增长在2004年4季度到2005年上半年将迅速回落.
    1,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程度为4年来新高
    通过对99年6月份以来的投资对GDP的贡献度的测算(参见下图),我们可以看到GDP增长对投资的依赖程度自2000年以来持续上升.在1999-2000年,投资对GDP的贡献度在27%,而202003年上升到37%.这种情况在2004年上半年得到延续.2004年上半年,GDP对投资的贡献度为37%,高于2003年同期8个百分点,高于2000年18个百分点之多!可以看到,本轮的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投资拉动型特征,一旦投资得到有效抑制,目前经济快速增长的局面可能难以维系.
    图1 投资对GDP的贡献度
    随着2004年二季度以来宏观调控的进行,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了抑制.从图2可以看到,自2003年以来,固定资产累计投资同比持续快速上涨,2003年全年固定资产累计投资同比增长28.4%,而2002年全年这一数据为17.4%.进入2004年的第二月,该数据更是上升到53%之高,投资过热的迹象十分明显.为此,央行连连出台调控措施,实行了差额存款准备金率并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大量央行票据对冲由于外汇占款导致的货币投放.,更为重要,也更为直接的是行政手段的实施.随着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强,2004年投资过热的迹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反映在数据上为固定资产累计投资同比增速的迅速回落,从2月份的53%回落到7月份的31.1%.我们预计,种种迹象表明,目前的宏观调控将持续一段时间,投资增速的下滑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图2 近3年固定资产累计投资同比增速
    一般而言,投资对经济增长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即上半年投资的回落对经济的影响预计在第4季度甚至明年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2,石油价格高企抑制经济增长
    进入2004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攀升到40美元/桶以上,一度逼近50美元大关.主要是受以下因素的综合作用:(1)全球需求增长,特别是中国石油需求的持续增长;(2)库存的下降,主要是近年来西方国家商业石油库存不断下降;(3)美元贬值使国际石油价格不断攀高.相对于2001年美元兑欧元汇率的最低点是0.8849,2003年美元兑欧元汇率达到1.2611,美元贬值幅度达到43%,而同期国际石油价格上涨了20%左右;(4)以投资基金为主的投机性资金大举进入,推高油价.
    根据中信证券的研究,导致目前国际油价连创新高的各种因素在2004年第4季度不会马上改变,预计202004年下半年国际油价还将维持在历史高位水平.
    目前的高油价已使亚洲许多国家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据国际有关机构202003年的推算,一桶原油超过30美元,亚洲国家平均通货膨胀率增加0.4个百分点,经济增长速度放慢0.25个百分点.如果油价每桶上涨10美元,并持续下去,202004年亚洲经济增长将下调约0.8个百分点,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也将进一步升高.进口石油的亚洲国家因使用替代能源能力较小因而需要付出高额费用,国际收支平衡受到极大的影响.而对于产油的亚洲国家,如果油价平均保持每桶35美元以上的高价位,其经济增长速度就会上升0.6个百分点.
    中国逐渐由资源自给型国家转变为资源进口型国家.按照2003年的数据,中国的原油进口已达到1/3.根据中信证券研究咨询部的研究,如果国际石油价格维持在30美元/桶以上,我国的GDP增长率将下降0.25个百分点;在此基础上石油价格每上涨10美元,则我国的GDP增长率预计下降0.8个百分点.
    ,随着宏观调控的进行而导致投资增长的受限,以及石油价格高企的影响,预计2004年第4季度乃至2005年上半年,中国GDP将摆脱目前快速上升的轨道,季度同比增速迅速回落到7-8%的水平.
    (二)物价高企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
    1,粮食价格长期难有大幅回落
    我国今年的秋粮有望获得丰收.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预计20200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将比上年度增产6%左右.如是,将扭转连续4年产量大幅下滑的局面.,美国农业部也根据秋粮的情况调高了对中国粮食产量的预期(参见下表).
    中国粮食产量情况预计
    种植年度
    2002/2003
    2003/2004
    2004/2005(F1)
    2004/2005(F2)
    粮食产量(百万吨)
    343.09
    324.08
    337.30
    345.30
    备注:(1)种植年度为每年8月至次年7月.今年的秋粮计入04/2005年的产量.(2)F1为美国农业部7月份的预计数据;F2为美国农业部8月份的预计数据.
    ,应当看到,即使今年秋粮增产,依然无法满足国内日益扩大的粮食缺口.,预计粮食库存持续下滑的局面难以得到根本解决(图3).
    不过,随着播种面积的扩大以及因农产品价格上升而导致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提高,到2005年秋季粮食问题有望得到较好的缓解.
    图3 我国粮食库存情况预计(单位:百万吨)
    2,石油价格对物价的影响不容忽视
    在前文中我们分析到了石油价格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而国际油价对我国物价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根据中信证券的研究,如果国际油价维持在30美元以上,我国的CPI将较去年同期上扬0.4%.目前国际石油价格很有可能维持在40美元附近的高位,短期内下降的空间有限.而国内的油价虽然经过调整,与国际油价的上涨依然有一定的差距.换句话说,即使国际油价维持在目前的水平,国内仍存在油价继续上调的可能.而且,根据历史上调价情况看,即使国际油价回落,国内油价调低的步伐总是较慢.,在国际石油价格维持高位的环境下,我们不得不重新评估国内的物价水平.
    ,随着宏观调控的进行,以及粮食,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短期内难以迅速回落,我国经济在第4季度至2005年上半年面临着经济增速回落,物价继续走强的局面.这种局面具有一定的"滞胀"特征,值得我们关注.
    二,债券投资:控制风险为主,加强创新设计
    自2003年下半年以来,随着经济的走强,物价的回升,债券市场结束了多年的牛市,经历了连续的收益率上升行情.在过去的1年时间内,交易所中长期国债收益了上升了150-200BP,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见图4).
    图4 2003年8月以来交易所部分国债收益率变动情况
    鉴于中国经济增长面临"滞胀"阴影,而国际环境中美元又进入了明显的升息周期,不少机构预计美国经济在2004年和2005年均将维持在4%以上的增长率,失业率也将持续下降到5.5%左右,而通货膨胀率维持在2%左右.根据这种分析,美联储很有可能在2004年年底之前再度升息50BP,达到2.25%,而2005年年底可能最终把利率调高到4.0%以上.由于中国采取近乎固定利率的汇率政策,长期看美元利率与人民币利率的调整方向基本一致.如果美元利率连续调升,则人民币利率调升的压力将持续上升,最终调升人民币存款利率很难避免.
    在面临利率上调风险的情况下,债券投资无疑要把投资风险放在首位,我们建议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一是控制投资仓位.在过去债券市场的牛市行情中,不少机构运用债券收益率与货币市场利率(回购利率)的利差放大持仓,以期获得超额收益.这种操作方式在收益率下降时期可以获得利差和溢价的双重收益,在收益率上升时期则扩大了持仓风险,导致在资金面紧张的情况下不少机构资金链出现断裂,不得不斩仓出局.我们认为,在利率可能面临上升周期的环境下,投资者一定要控制好投资仓位,保证流动性需要.
    二是控制投资久期.众所周知,利率上升周期的久期控制非常重要,很多基金公司在202004年初就把债券投资久期缩短到2年以内,应该说规避了收益率上升带来的投资风险.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控制久期较控制投资仓位更重要.
    三是加强控制风险的久期中性投资策略.随着跨市场国债供给的持续增加以及期限结构的更加合理,运用不同期限,不同品种进行久期中性的投资可能成为弱市中致胜的重要手段.对于仓位较重,久期较长以成本计价的机构,很难通过减仓来实现降低风险的操作(实现了亏损),不妨可以考虑通过对冲来降低风险持仓.,这种操作需要对风险进行充分的评估,并结合对收益率曲线的把握来进行.,两个市场间,同市场不同品种间的利差可能会经常出现,进行这种利差套利交易也是弱市中可以取胜的交易策略.
    (作者单位: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债券销售交易部)
    结论来源:《油价对经济及行业的影响》,中信证券研究咨询部

    3、关于债券市场收益率下降,对市场的影响是什么?除了债券价格上升。

    我来回答哈。
    第一句上半年中长端利率品种收益率出现了超预期的下降。什么意思喃,正如你所说,收益率下降,债券价格将会上升。上半年收益率都出现了超预期的下降,说明机构投资者认为上半年的中长端债券涨太多了,高估了,下半年怎么可能在高价位接棒喃?那么多资金怎么配置喃?
    第二句具有绝对收益率优势的信用品种又受到投资政策限制。这个很明白了,因为中长端的非信用债价太高他们不能配置,机构投资者想买些信用溢价高的信用债,但这又受到了监管部门的投资政策限制。
    第三句在规模上难以满足配置需求。这句话也很白,什么叫规模上难以满足配置需求?就是说我机构投资者钱太多啦,中长端债价格高估不敢配置;信用债又被政策所限,咋办喃?
    所以结论是这对于公司传统领域投资是巨大的挑战。结论是说我们恼火呀!我们难办呀!钱太多了,投不出去呀。

    4、前三季度外资净买入逾8000亿元中国债券,外资为何青睐中国债券?

    这就跟之前美国买中国债券后打算印钞票还是一个道理

    5、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现状

    (一)债券市场主板地位基本确立
    我国债券市场分为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随着银行间债券市场规模的急剧扩张,其在我国债券市场的份额和影响力不断扩大。1997年底,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债券托管量仅725亿元,2005年底银行间债券托管量已达到 25.96万亿元;从二级市场交易量来看,2012年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现券交易量70.84万亿元;银行间回购交易量达到147.6万亿元,占回购交易总量的87.1%。银行间债券市场已经逐步确立了其在我国债券市场中的主板地位。
    (二)市场功能逐步显现,兼具投资和流动性管理功能
    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快速扩容为商业银行提供了资金运作的平台,提高了商业银行的资金运作效率。从1997年至2012年(3月),商业银行的债券资产总额从0.35万亿元上升到11.7万亿元,占债券总托管量的57%。形成商业银行庞大的二级储备,商业银行相应逐步减少超额准备金的水平,在提高资金运作收益的,显著增强了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银行间债券市场也已成为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平台。1998年人民银行开始通过银行间市场进行现券买卖和回购,对基础货币进行调控,随着2000年来我国外汇占款的快速增长,2003年开始人民银行又开始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央行票据,截至2012年底,央行票据发行余额1.9万亿元,有效对冲了外汇占款。
    (三)与国际市场相比较,市场流动性仍然较低
    虽然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量大幅增长,但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债券存量增长,总体来讲流动性仍然较差。市场流动性可以从换手率指标进行判断,2005年我国银行间国债市场的年换手率仅为0.88,而从国际比较来看,同期美国国债市场的换手率高达40,其他发达国家债券市场的换手率一般也达到10左右。这反映了我国债券市场虽然总量快速扩张,市场微观结构和运行效率仍然有待改进。现券市场流动性不足使债券市场作为流动性管理的效果大打折扣,也影响了债券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进一步降低了市场的运作效率。

    6、为什么2020年清明节后债券型基金收益偏高?

    债券型基金收益和债券市场价格密切相关的,和节假日没有联系,现在债券市场比较好,债券基金收益也比较高。

    7、听说股票基金在2020年取消了真的吗?

    购买基金包括申购和赎回的费用,根据基金种类的不同,费用也不同,股票型基金的申购费率在1.5%左右,债券型基金低些,货币型基金不收取申购和赎回费用。
    申购和赎回费用在购买基金和赎回基金的时候扣除,比如你购买了1000份某股票型基金,基金净值为1元,申购费率为1.5%,则先扣除申购费用15元后,你申购成功的份额为985份,后来你需要赎回该基金,赎回确认时的净值为1元,则先扣除赎回费用14.78元,赎回的资金为970.22元。一般持有时间越长,赎回费率越低。

    Copyright@2015-2025 www.xyhndec.cn 牛炒股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