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企业估值公式(巴菲特如何给企业估值)

炒股技术 2023-02-06 07:32炒股技术www.xyhndec.cn
  • 关于巴菲特对公司内在价值的估算方法中的“资本化比率(k-g)” 的问题。
  • 巴菲特对公司内在价值的估算方法,进来帮我看看
  • 巴菲特都用什么股价估值模型?怎样使用呢?
  • 巴菲特是如何评估一家公司的内在价值的?
  • 巴菲特买什么样的股票多投资的?标准是什么?
  • 举例说明 巴菲特怎么定义股票估值
  • 股神巴菲特的5条选股技巧适合中国股民吗?
  • 1、关于巴菲特对公司内在价值的估算方法中的“资本化比率(k-g)” 的问题。

    你得看公式的适用范围撒。
    我觉得这并不是一个什么公式,其实K-G是一个求极限所推导的一个结果,当K小于等于G的时候那个公式不能求极限,因为结果是无穷大的。如果K大于G,那么就应该像前10年那样,单独求出结果然后求和。所以这个计算都会分阶段来计算,前面十年都是直接求出了每一年的具体结果的。K应该就是一个折现率,我在百度上看一个人回答说K应该是必要报酬率,他应该说的是K-G为必要报酬率。必要报酬率应该是投资者的一个资本成本的,这个成本是包含了机会成本的,以前在学技术经济学的时候经常提到这个词。公司的增长不可能无限制,到一定程度后增长率都会下降,当增长率小于资金成本的时候,你的投资收益是呈现收敛趋势的,结果会是一个有限的数。
    http://zhidao.baidu./question/203398512.html?push=reduce你看看原始公式就明白了。

    2、巴菲特对公司内在价值的估算方法,进来帮我看看

    ,要说明10年后的10元钱和你当前的10元是不一样的,如果利率是10%,那么一年后的11元相当于现在的10元。
    由于一个公司未来会产生收益,所以应该对未来收益换算成现在的钱,来确定未来对于现在投资的影响,这里的乘以贴现因子就是换算成现值
    然后再把未来收益加在一起,就是企业的总价值了。
    由于公司不可能无限成长,所以公司的经过一段时间成长速度肯定会低于利率水平,所以分2个阶段计算。第一个阶段设为10年,就是公司成长速度高于利率的阶段,第二个阶段是10年后到无限远处,表明公司的成长低于利率的阶段,公司的收益趋向于0,可以通过数学公式求极限算出来,算法一样,把未来收益折现后相加就好了。

    3、巴菲特都用什么股价估值模型?怎样使用呢?

    净现金流贴现
    想理解并使用它必须有一点财务知识作基础
    没有人能准确地计算出一个企业的真正内在价值(即使是巴菲特),差不多就行了
    最近,一直阅读和思考巴菲特的文字。已经考完会计,第4次读 《巴菲特给股东的信》的时候和以前的感觉大有不同。以前都停留再理解巴菲特的一些看法的层面,到底怎么计算一个公司的价值,怎么去具体判断一个股票是否有巨大的投资价值的问题上我是糊涂的。我最近一直思考的问题就是巴菲特是怎么计算的。巴菲特采用的是计算企业内在价值的方法,具体采用的是现金流量贴现法。
    我认为巴菲特理念关键在于保证内在价值的相对准确性,然后通过比较内在价值和市场价值,看是否有足够的安全空间,来决定是否购买!保证内在价值的准确性需要两个条件。
    1.优秀企业,能够保证现金流量的稳定和增加,这是计算内在价值的关键!
    2.能力圈自己能够理解的范围,坚持只做自己理解的企业!只是计算现金流量的关键!
    顺便说下什么是巴菲特眼中的优秀企业!应该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它是顾客需要的;2被顾客认为找不到替代品;3不受价格上的限制
    我觉得中国满足这样条件的茅台算一个!巴菲选中的包括 可口可乐 吉列 富国银行等。
    我们不如这样反问一下,给你100亿和最优秀的管理人员,你能在可乐和酒上面打败可口可乐和茅台吗?这一个比较好的证明方法!
    巴菲特喜欢的就是用适合的价格购买进优秀管理人员管理的优秀的稳定企业。这里有2个重点,合适的价格和优秀企业,这两个问题是相互关联的!巴菲特的所有关于公司的要求都是为了能够可靠的预计企业未来可以产生的现金流量,如果没有这一前提,计算出的企业价值将是非常不可靠的。如果不是优秀的企业,什么价格都谈不上合适!因为你无法确定企业的未来!巴菲特的一切理念都是为了争取更为可靠的估值,这也是巴菲特不断强调能力圈的原因,只有自己能够理解的业务和企业才能够计算出准确的现金流量!
    巴菲特采用的现金流量贴现法,巴菲特认为这是一种能够准确估计公司内在价值的方法。这是以计算优秀企业为前提的!
    这种方法的重点问题有2个,一个就是公司现金流量,一个就是贴现率,贴现率就是无风险利率。巴菲特认为贴现率为美国30年期国债的利率。现在要解决的现金流量的问题,采用的间接法编制的现金流量的数据,一般计算中采用的是 (1)公司净利润+(2)折旧费用,折耗费用,摊销费用和某些其他现金费用.巴菲特认为这个华尔街时兴的东西并不能真实反映公司的现金流量,这样也就无法评价公司的价值,巴菲特认为公司的现金流量应该是 (1)公司净利润+(2)折旧费用,折耗费用,摊销费用和某些其他现金费用-(3)企业为维护其长期竞争地位和单位产量而用于厂房和设备的年均资本化开支。
    第三点的判断比较重要,这里设计到一个关键词语“能力圈”,巴菲特只坚持做自己了解的企业。为什么呢?前面已经说过,提高计算内在价值的准确性!只有自己了解的企业,我们才有能力准确的判断(3)企业为维护其长期竞争地位和单位产量而用于厂房和设备的年均资本化开支。这个是基于我们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的!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和分析水品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有自知之明!
    下面举例来估计巴菲特的计算过程,更多过程有待思考和研究。因为企业关于(3)企业为维护其长期竞争地位和单位产量而用于厂房和设备的年均资本化开支。我无法具体判断,所以用企业的净利润代替!就是假设折旧费用和真实的发生费用相等,就是前面的费用(2)和费用(3)相当。巴菲特在1988年投资可口可乐.
    以下资料来源于《沃伦巴菲特之路》罗伯特著,有修改
    未来现金流量预测1988年现金流量为8.28亿美金,1988年后的10年间,以15%的速度增长(前7年实际为17.8%),正是优秀的企业性质,保证了现金流量的稳定,到第10年,现金流量为33.49亿美金。从1988年后的11年起,净现金流增加为5%.
    贴现率以1988年的3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9%为标准。贴现率是个会变动的数据。
    估值结果
    1988年可口可乐公司股票内在价值为483.77亿美金。
    如果假设现金流量以5%的速度持续增长,内在价值依然有207亿美金(8.28亿美金除以9%-5%),
    比1998年巴菲特买入时可口可乐股票市值148亿美金还要高很多!这里使用的公式和前面10年后使用的公司相同,为现金流量现值=持有期末现金现值/k-g,k为贴现率,g为增长率,该公式在k小于g时候使用。
    下面对k大于g的计算进行说明,也就是增长率为15%的前10年的计算过程。11年后的计算使用上面提到的公式。
    预期年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估计稳定现金流 9.52 10.95 12.59 14.48 16.65 19.15 22.02 25.33 29.13 33.5
    复利现值系数 0.917 0.842 0.772 0.708 0.650 0.596 0.547 0.502 0.46 0.422
    年现金流量现值 8.74 9.22 9.72 10.26 10.82 11.42 12.05 12.71 13.41 14.15
    现金流量总量为 112.5 亿
    10年后的现金流量总量为 第11年现金流量为35.17亿
    35.17/9%-5%=879.30亿,为折现到10年底的现值。折合为现值879.30/0.4224=371.43亿
    得出内在价值为483.9亿,区间为207亿到483.9亿之间!
    复利现值系数可以查表也可以自己计算,本例中 第一年为1/1.09,第2年为1/1.091.09以此内推!

    4、巴菲特是如何评估一家公司的内在价值的?

    一、巴菲特对内在价值的简单定义

    巴菲特对内在价值的简单定义——它是一家企业在其余下的生命中可以产生的现金流量的贴现值。

    二、巴菲特通常对公司内在价值采用最简单的评估方法


    【评估企业内在价值的方法,越简单往往越有效。这就像田间施肥一样,通过各种数学模型和电脑计算得到的化肥施用量,貌似不会比老农凭经验施肥更合理、更简单】

    巴菲特在2000年财务报告中坦言,他对上市公司价值评估的方法是现金流量贴现率,而且,他只评价那些业务简单/他能够理解,并且可以预测/具有持续竞争优势/长期稳定的现金流。
    这种简单的评估方法包括以下3项内容


    1.使用最简单的长期现金流定义。
    这个定义就是所有者权益,相当于上市公司财务年报中的“公司收益+折旧等非现金支出-维护持续竞争优势的资本支出”。


    2.使用最简单的贴现率——一般参照长期国债利率。


    3.寻找最简单的明星企业。
    明星企业发展的历史表明,它们能够给股东以长期、稳定的获利回报。明星企业的典型特征是,具有巨大的无形资产和经济商誉。
    三、巴菲特的内在价值估算法

    假如有一家企业可以持续获得每年20%的投资收益,那么,有两种方法来估算该企业的价值。

    1、可以建立一个未来利润和现金流模型,并把预测的现金流按10%的贴现率/折现率择现成现值。这种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很难操作,而且由于想象中的投资回报期经常被夸大,所以容易高估实际价值。

    2、可以采用的较好的方法是,把股票当作一种债券来估值。

    假设市场利率水平保持在10%附近,票面利率为10%的债券通常会按票面价值出售,票面利率为20%的债券则会以两倍于票值的价格出售。

    例如,按100元发行而每年利息为20元的债券很快就会被买主把价格推高到200元,即翻一翻。回报率为20%的股票价格会稍高一些。如同债券一样,股票收益的一部分是现金(即现金股利),剩下部分留存起来。如果留存的盈利还可以保持20%的净资产收益率,它如同创造了一个以票面价格购买收益率为20%的债券的选择权企业每留存一元钱就会在将来多创造0.2元的收益或者其价值为2元(=2倍)。

    简单说,留存收益的价值是正常企业收益的2倍。通常情况下,企业留存收益的价值相当于企业增量收益与正常利率水平的比值。计算出的留存收益价值还需再进行折现以计算内在价值。

    内在价值=净收益*可持续的资本收益率/(贴现率*贴现率)

    由于我们假定长期贴现率为10%,这相当于说内在价值是收益的100倍再乘以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通常以百分比形式来表示,所以一个实用的记法是

    当证券的市盈率与净资产收益率100倍相等时的市场价值就是它的内在价值。(赟对这个持否定态度,自由现金流的折现值估算靠谱些)。巴菲特说“没有一个能计算出内在价值的公式。你得懂这个企业。”意思是有公式可以算出公司价值的人都是蒙人的!

    四、安全边际

    俺们通常所说的安全边际——在其内在价值上给5~8的折让,就是股票的市场价格比它的内在价值低多少?有多少空间可以作为我们投资的屏障?这样俺们的投资就很踏实的多,象巴菲特一样稳坐钓鱼船.

    5、巴菲特买什么样的股票多投资的?标准是什么?

    2个月算什么?他拿得最长的一只股票是13年。炒股心态要好,不要奢求一夜暴富。

    6、举例说明 巴菲特怎么定义股票估值

    大跌大买,小跌小买!

    7、股神巴菲特的5条选股技巧适合中国股民吗?

    我们可以崇拜巴菲特这个人,把他看作一个符号和标杆,但对巴菲特的投资方法还是要结合自己的情况,学会辩证运用。每一个投身股票市场的人或许都曾被股神巴菲特创造的财富效应所感召,设想自己也能通过投资股票实现巨大的财富积累。实际上,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和方法虽然适合于绝大多数投资者学习,但其创造的辉煌的盈利模式却很难复制。巴菲特可以通过其控股的保险公司,以固定的资金成本运作巨额资金,即便巴菲特以价值投资法则做股票,每年平均获取20%出头的投资回报也可以让他成为世界首富。但包括绝大多数机构投资者在内的投资者不可能拥有保险公司的资金运作平台。不过,巴菲特的成功和其广为流传的选股方法至少能增强普通投资者的信心,明白股票投资并非只有华尔街的那帮专家们才能胜任。,为什么在普通投资者群体中没有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巴菲特呢?这里既有基本面的原因,比如大多数投资者不会像巴菲特那样痴迷于投资,将其视为经营企业一样的终生职业,而只是作为一种理财的手段,业余炒股而已;也有来自于技术面的原因,即许多投资者没有准确领会和运用巴菲特的方法,导致投资成绩不突出甚至还发生亏损。我们可以崇拜巴菲特这个人,把他看作一个符号和标杆,但对巴菲特的投资方法还是要结合自己的情况,学会辩证运用。 第一条 找那些业务容易理解的公司大家知道,巴菲特不会去购买那些业绩高速增长、股价飙升的高科技公司股票,即便是他最好的朋友比尔?盖茨掌管的微软公司的股票,也是如此。他也从不羡慕那些在科技股里炒作暴富的投资者。巴菲特坦言他看不懂高科技公司的业务,更偏向于那些能够看清其业务在未来10年内发展的行业和公司。在这里,投资者需要明白的是,看懂公司业务无疑是最基本的要求,但公司业务或称商业模式是否容易被理解,这是个相对概念。巴菲特这里所说的容易理解并不等同于简单,对于巴菲特而言,消费品、保险和出版可能是他容易理解的业务,而对于其他一些投资者来说,这几类业务可能很陌生,而对一些复杂的业务模式的理解上却并不存在难度。例如,化工行业的业务和产品很复杂,但对一个有多年化工从业经验的业余投资者来说,他可能在2002年或2003年就知道国内MDI的紧俏及国产化率提升的信息,他自然会提前想到烟台万华(600309)这只牛股。所以,要在自己熟悉的行业或个人有兴趣的行业内进行研究和选股,而非仅局限于所谓业务简单的行业,这是一种更加准确的说法。 第二条 高净资产收益率 巴菲特喜欢使用净资产收益率(ROE)这一衡量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倾向于挑选那些可以掌握未来10年以上ROE变动的公司,更加中意那些不需要股东不断注入资本金来扩大生产就可以提升业绩和ROE的公司。比如巴菲特在上世纪90年代买入华盛顿邮报的股权,该公司多年以来ROE的增长都保持在15%以上,是报业同行平均水平的2倍。华盛顿邮报公司之所以能实现如此出众的ROE,除了经营有方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报业盈利模式的特性,即多印报纸不需要新增许多投资,而带来的广告销售额却能大幅增长。针对这一条,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高净资产收益率的公司虽然容易受人宠爱,但由于ROE来自于净利润除以净资产,而净利润中可能包含许多非主营业务带来的利润或一次性收益,尤其这部分的利润在目前我们的A股公司中较为普遍,所以ROE并不是一个衡量公司盈利能力很可靠的指标。投资者还需要观察上市公司及其同行业公司多年的ROE变动,这些ROE还得是剔除非经常损益的,才可以看出公司真实的盈利水平,从而比较出孰优孰劣。仅有这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考察该公司未来ROE会保持在什么水平。仍以华盛顿邮报为例,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在线报纸和新闻将以更加低廉的成本对传统的纸质报纸出版构成冲击,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现在华尔街日报的网站就做得很成功,订户数和广告额都在大幅增长。如果华盛顿邮报还坚守传统的纸介质模式,不进行成功转型,其未来的ROE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势就很难继续保持。所以,高ROE还得有高质量做后盾,并且未来可以持续发展,不应把ROE看作一个静态的指标。 第三条 要有持续充沛的自由现金流 巴菲特非常在意公司产生自由现金流(FCF)的能力。FCF是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公司营运资金支出与资本性(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的总和。巴菲特喜欢FCF和喜欢ROE在本质上是一回事,都是希望能找到不必通过股东的后续投入或举债的途径就能实现业绩和现金流的增长或至少保持稳定,这在投资者眼里是好公司了。比如在巴菲特投资记录里有一次罕见的高科技投资TCA电信的案例,这家公司在1999年巴菲特买入时估值已高高在上,本不符合巴菲特价值投资选股的思路,它每年1亿美元以上的FCF还是构成了极大诱惑,虽然买的时候很贵,但还是一次成功的投资。到2005年COX电信巨资收购了TCA,巴菲特成功退出。如果说ROE是反映公司为股东创造的账面利润,FCF就是给股东带来的真金白银。,就当前中国A股市场上的上市公司而言,情况有点特殊,由于它们有很强的业务扩张冲动,每年的营运资金和固定资产支出都在增长,FCF这个指标势必看上去不会太漂亮。所以如果仅仅因为公司的FCF因为资本性开支巨大而表现不佳,投资者便不予关注,那在中国股市里恐怕很难再找到满意的A股公司,投资者会失去很多投资机会。在中国A股这个新兴市场里,成长性是更为主要的考量指标,即便是那些在成熟市场里被视为防守型和收益型的股票 ,在中国也面临着很多业务扩张的机会,这是由整体经济都处在投入期的特性决定的。所以,对经营性现金流要重点关注,来判定其盈利的质量,但对FCF则不必太苛刻,只要公司能把钱花在刀刃上就好。 第四条 低负债 巴菲特青睐低负债公司的理由不适合于大多数投资者,尤其是个人投资者。例如,在上世纪90年代巴菲特入主两家保险公司GEICO和通用再保险,从表面上看,这两家公司负债率极低,实际上巴菲特看中的是这两家保险商每年手上有两百多亿美元的闲散资金可供他投资使用。所以,除非投资者是想去控股一家上市公司,否则低负债不能成为一项选股的决定因素。,如果资产负债率长期居于50%,甚至70%以上的公司,也是很麻烦的,但如果公司资产负债率长期低于10%,也不完全是好事,很可能说明这家公司安于现状,不敢投入或没有投入的机会,未来成长性就值得怀疑。在中国A股市场,选择资产负债率在20%~50%的公司是实际可操作的标准。 第五条 优秀的管理层 巴菲特说过,买一家公司的股票就是在买这家公司的管理层,他会亲自通过各种渠道来求证公司管理层是否值得信赖,他所看上的管理层都是把敬业放在第一位,而把收入放在次要的位置考虑,这是很聪明的做法。巴菲特和他所投资公司的管理层都明白究竟什么是确保企业卓越的因素,这不是仅靠金钱的奖励就能办到的。前面的选股标准多少还都可以量化,但此条属于选人的标准,很难量化。因为人的分析太复杂了,尤其对于资源有限的普通投资者甚至是机构投资者也难以做到,很少有人能像巴菲特那样有火眼金睛,也较少有和公司高管密切沟通的机会。这里要切记,如果自己不能亲自判断,也别道听途说,人云亦云,把握不了的东西就最好别作为投资依据。

    Copyright@2015-2025 www.xyhndec.cn 牛炒股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