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债期权交易(我国国债余额)

炒股技术 2023-02-08 07:23炒股技术www.xyhndec.cn
  • 分析说明股票,债券,期货和期权的交易的共同点和差异
  • 国债市场的调节
  • 我国的期权交易需不需要开户的?
  • 如果利率上涨,投资者用国债远期,国债期货,国债期权交易进行风险管理,应该如何交易?
  • 我国债券市场余额1080000亿人民币是个什么意思?
  • 什么是国债发行余额管理?
  • 我国有哪些债券?
  • 1、分析说明股票,债券,期货和期权的交易的共同点和差异

    你们这是写报告吗???
    还是老师让你们写的 ?????????????????

    2、国债市场的调节

    国债市场的调节功能较弱
    主要问题是我国短期国债缺乏,持有者结构不合理,场外市场发展滞后,直接制约了国债交易的活跃程度,使国债市场的流动性严重不足,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的频率和辐射面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第一,我国在已经发行的国债中,大部分以中期国债为主,如1999年以来,财政部在全国银行间发行债券总额中,中期国债占95.7%,国债的平均偿还期限为6.6年,短期国债仅占4.3%。而西方发达国家短期(一年以下)国债一般占全部国债的40%~ 50%。而短期国债市场是一个主要用于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市场,是中央银行表达货币政策意图的场所。在这里,国债流通品种局限于能满足公开市场业务需要的短期品种。,短期国债市场的缺乏,使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无法发挥应有的调控功能。
    第二,国债的持有者结构不合理。国债在不同的投资者手里发挥的功能是不同的。如果个人持有者所持国债比例较大,国债流动性就较差,二级市场交易就不活跃。国债市场主要发挥筹资的功能,如果机构投资者持有国债所占比例较大,则国债的流动性就强,二级市场的交易就活跃,国债市场的调节功能就强。
    从20世纪9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国债市场持有者结构来看,个人对国债的持有份额基本上保持在 10%左右,而商业银行、共同基金管理机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机构和商业保险公司及其他金融机构等机构投资者则成为国债的主要持有者。1996年底,在国债持有结构中金融机构持有的比例,美国为50%,英国为80%,德国为60%。这样的格局不仅便利了国债的发行,而且市场流动性较强,因为在国债市场上尤其是短期国债市场上,最适宜于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应当是机构投资者,只有机构投资者才会出于流动性管理的需要而频繁地进行国债交易。为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提供足够的证券来源。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债的发行对象主要是个人、企业、机关事业团体等。从1993年开始,国债的持有者就开始集中在个人、金融机构及社会保障基金等部门。其中个人是国债的主要持有者。从1992年到1998年的有关统计数据上看,个人国债持有量占国债发行量的比例从未低于50%,有些年份高达70%以上,新发行国债的40%左右也都被个人投资者认购了。近年来,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大量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大部分被商业银行持有,商业银行持有债券的比重虽然逐渐增大,但也仅占到银行全部资产的10%左右。这种以个人投资者为主体的国债持有者结构,一方面增加了国债的筹资成本,另一方面使可流通国债数量严重不足。因为个人投资者一般都属于期满兑付型,而且个人进行国债交易很不方便,成本高,降低了国债的流动性,严重阻碍了国债市场调节功能的发挥,使公开市场操作缺乏足够的载体。
    第三,国债场外市场发展滞后,严重制约着公开市场业务的进行。这是因为中央银行开展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时,吞吐国债的数量相当大,仅通过交易所集中竞价、撮合成交难以满足宏观调控的需要,而场外交易为其提供了重要场所。发达国家国债绝大部分在场外交易。如规模居世界第一的美国国债市场,其二级市场交易量的99%是在场外交易的。规模居世界第二的日本国债市场,1994年,其场外市场交易额占国内交易的99%。国债市场规模居世界第三的德国,近几年来,其场外市场的成交额占全部成交额的85%—91%。而我国国债二级交易市场基本限于证券交易所中,其中上海证券交易所在国债二级市场交易中居主导地位,占上市流通量的90%以上。这种状况显然无法满足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的需要。还有,加入WTO后外国资本尤其是外国“游资”进入国债市场,必然伴随着相应的金融风险。如果公开市场业务不发达,中央银行则难以通过公开市场对国债的买卖来平抑这种风险。
    第四,国债二级市场的流动性严重不足,大部分国债成为机构持有者的优质“不动产”,限制了市场基准利率的形成和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衡量流动性一般有三项指标一是换手率的高低,二是大额交易是否会影响市场价格水平,三是市场交易量的大小。我国国债市场总体流动性不足,尤其是换手率不高,大额成交量对市场价格的影响较大,现货交割量小。国债流动性不足必然会使国债二级市场上形成的市场利率无法及时、灵敏、准确地反映资金市场的供求状况,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和规避利率风险的功能也必然受到严重限制。
    由于目前我国短期国债发行品种较少,国债市场缺乏国债期货和国债期权交易,由于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不活跃,又不能进入交易所债券市场进行国债交易,使国债二级市场流动性较弱,从而削弱了机构投资者在国债市场上利用短期国债调度资金、利用国债期货、国债期权对冲利率风险的功能。

    3、我国的期权交易需不需要开户的?

    我们的期权账户肯定是需要开户的。
    商品期权开户门槛
    “四有”
    (1)资金条件——开户前五个交易日每日结算后可用资金 > 10万元;
    (2)仿真交易记录——不低于10个交易日及大于20笔(含20笔)以上的商品期权模拟仿真交易记录。
    (3)行权记录——行权交易记录必须是交易所认可的行权记录,必须含到期日行权及期权操作。
    (4)考试合格——必须通过中国期货业协会网上在线测试,且成绩不低于90分。
    “一无”——没有不良诚信记录,不存在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交易所业务规则禁止或限制从事期货和期权交易的情形。

    4、如果利率上涨,投资者用国债远期,国债期货,国债期权交易进行风险管理,应该如何交易?

    做反向操作,即套期保值。手持国债现货,再反向卖空远期国债期货期权,则无论后市如何变化,都可确保资产保值。此操作方法仅限于难以看清后市的情况下实施,在非常明显的单边市中不足取。

    5、我国债券市场余额1080000亿人民币是个什么意思?

    流通的债券市场价值108万亿

    6、什么是国债发行余额管理?

    国债余额是指中央政府历年的预算差额,即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相互冲抵后的赤字累计额和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特别国债的累计额。 国债余额管理的概述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十次委员长会议16号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关于实行国债余额管理的意见。这意味着自2006年起,我国将参照国际通行做法,采取国债余额管理方式管理国债发行活动,以科学地管理国债规模,有效防范财政风险。 国务院在关于实行国债余额管理的报告中说,自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以来,我国一直采取逐年审批年度发行额的方式管理国债。这种管理方式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 (1)年度国债发行额不能全面反映国债规模及其变化情况; (2)控制年度国债发行额不利于合理安排国债期限结构; (3)不利于促进国债市场平稳发展; (4)不利于财政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 (5)不利于提高国债管理效率。 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关于实行国债余额管理的意见同意了国务院提出的五条建议 一是在每年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预算报告时,报告当年年度预算赤字和年末国债余额限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予以审批;一般情况下,年度预算赤字即为当年年度新增国债限额。 二是在年度预算执行中,如出现特殊情况需要增加年度预算赤字或发行特别国债,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相应追加年末国债余额限额。 三是当年期末国债余额不得突破年末国债余额限额。 四是国债借新还旧部分由国务院授权财政部自行运作。财政部每半年向全国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书面报告一次国债发行和兑付等情况。 五是每年一季度在中央预算批准前,由财政部在该季度到期国债还本数额以内合理安排国债发行数额。 但好事也需要好好办,在实施过程中考虑周全才不失理性。从我国的现实来看,2004年底国债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即国债负担率为21.6%,远低于由欧盟规定国际公认的60%的警戒线,这种国际比较中的相对优越性一定程度上容易造成麻痹、松懈的情绪。 国债余额管理的考虑要素,国债余额管理需考虑政策搭配。 国债余额管理的实施将使得中短期债券的发行重获垂青,而这些具备高流动性、高安全性的国债品种某种程度上是央行票据的一种替代物,是央行实行公开市场操作的重要金融工具。,在双稳健的总体政策搭配框架之下,国债余额管理不仅需要考虑到财政融资的需要,还要考虑到货币政策执行的需要。唯有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制定和执行之间建立起完善、透明、经常的信息传递机制,国债余额管理才能实现多样化目标,避免宏观政策冲突的出现。 ,国债余额管理需顾及挤出效应。 国债余额管理相比以前的逐年审批年度发行额的方式具备更大的灵活性和主动性,这使得国债发行的可控性和限制性相应有所降低。在此背景之下,如果余额设限过松,那么国债发行增量可能会出现相对过大的局面,对债券市场内的企业债券发行将产生潜在的挤出效应。中国债券市场的顽疾之一就是国债比例过大,而中国企业的发展瓶颈之一也是直接融资困难,在国债本身相对企业债券就更具吸引力的中国特色之下,在国债余额管理中充分考虑挤出效应,保持国债比例适度性是十分必要的。 ,国债余额管理需考虑民生需求。 国债余额管理调节的是国债供给,而需求的变化也会对供给调节政策的有效性带来重要影响。在中国债券市场中,商业银行是主要的交易者,但随着十一五规划对和谐增长的强调,民生需求的重要性日益凸现。从我国现状看,2005年前三季度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9.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实际增长11.5%,居民收入增长率刚刚达到经济增长率的水平。对国债民生需求的总量和结构有一个细致、深入的了解,对国债余额管理来说将不无裨益。

    7、我国有哪些债券?

    我国债券的类型很多,不同分类叫法不一样,需要看具体分类,常见的债券就是国债、金融债或者企业债。
    债券分类如下
    一、 按发行主体分类
    国债 由中央政府发行的债券。它由一个国家政府的信用作担保,所以信用最好,被称为金边债券。
    地方政府债券由地主政府发行,又叫市政债券。它的信用、利率、流通性通常略低于国债。
    金融债券 由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行。信用高、流动性好、安全,利率高于国
    债。
    企业债券 由企业发行的债券,又称公司债券。风险高、利率也高。
    国际债券 国外各种机构发行的债券。
    二、按偿还期限分类
    短期债券 一年以内的债券,通常有三个月、六个月、九个月、十二个月几种期限。
    中期债券 1-5年内的债券。
    长期债券 5年以上的债券。
    三、按偿还与付息方式分类
    定息债券 债券票面附有利息息票,通常半年或一年支付一次利息,利率是固定的。又叫附息债券。
    一次还本付息债券到期一次性支付利息并偿还本金。
    贴现债券 发行价低于票面额,到期以票面额兑付。发行价与票面额之间的差就是贴息。
    浮动利率债券债券利率随着市场利率变化。
    累进利率债券根据持有期限长短确定利率。持有时间越长,则利率越高。
    可转换债券 到期可将债券转换成公司股票的债券。
    四、按担保性质分类
    抵押债券 以不动产作为抵押发行。
    担保信托债券以动产或有价证券担保。
    保证债券 由第三者作为还本付息的担保人。
    信用债券 只凭发行者信用而发行,如政府债券。

    Copyright@2015-2025 www.xyhndec.cn 牛炒股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