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什么是可赎回优先股)

炒股技术 2023-02-08 07:25炒股技术www.xyhndec.cn
  • 为什么小米净资产是负的,竟敢要千亿美元
  • 小米 亏损 为什么ipo
  • IPO申请文件,但千亿背后仍有三大历史问题没
  • 外卖市场美团一家独大,为什么美团还亏了1155亿?
  • 小米 亏损 为什么ipo
  • 小米一直亏损为什么能上市
  • 可赎回优先股
  • 1、为什么小米净资产是负的,竟敢要千亿美元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不懂的人看表面,以为是亏损,实则不然。下面是网上找来的资料,看不懂不要紧,可以了解一下真实情况
    直接上业绩2015年至2017年,收入为668.11亿元、684.84亿元、1146.25亿元,净利润为-76.27亿元、4.92亿元、-438.89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26.01亿元、45.31亿元、-9.96亿元,毛利率为4.0%,10.6%、13.2%。
    看到这个数据,估计你有点懵作为一家真正的独角兽企业,成立7年营收破千亿,怎么2017年还巨亏438亿?
    由于小米在香港联交所上市,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利润表中有一个特殊的科目,即“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
    上市前,小米通过发行可转换优先股的方式进行了多轮融资,这部分融资,会在报表中形成金融负债,计入非流动负债中的“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
    按照国际会计准则,这部分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需要计入当期损益,最终影响利润。
    如果企业的估值上升,那么,账面金融负债会上升,由于此处处于负债项,负债增多,在利润表中,就会体现为利润降低;反之,如果企业估值下降,负债中的金融负债减少,那么,利润就会增加。
    此处,需要等到上市后优先股转为普通股,才不会再影响公司利润。这笔实际并不存在的“账面亏损”就会消失。
    其中,2015年、2016年及2017年末,小米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分别为-87.59亿元、-25.23亿元、-540.71亿元。
    所以,如果你只从财务角度来看小米的估值越高,这个数值负数越低,账面上看小米亏的也越多。
    ,其实事实并非如此。
    如果以国内的会计准则来看,优先股具有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双重性质,在实操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划分为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核算。
    如果划分为金融负债,采用实际利率按照摊余成本核算;如果划分为权益工具,作为报表中的权益类科目核算。但不管怎么分,都不需要随公允价值的变动重新计量,不会影响利润。
    注意,以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下,小米调整后的净利润为-3.04亿元、18.96亿元、53.61亿元,净利率为-0.5%、2.8%、4.7%。
    也就是说,事实上小米2017年的盈利为53.61亿元。不过,实际上,如果看小米的业务运转情况,另一个指标“经营利润”其实更有参考性。招股书显示,小米2017年经营利润122亿元,同比大增223%。

    2、小米 亏损 为什么ipo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不懂的人看表面,以为是亏损,实则不然。下面是网上找来的资料,看不懂不要紧,可以了解一下真实情况
    直接上业绩2015年至2017年,收入为668.11亿元、684.84亿元、1146.25亿元,净利润为-76.27亿元、4.92亿元、-438.89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26.01亿元、45.31亿元、-9.96亿元,毛利率为4.0%,10.6%、13.2%。
    看到这个数据,估计你有点懵作为一家真正的独角兽企业,成立7年营收破千亿,怎么2017年还巨亏438亿?
    由于小米在香港联交所上市,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利润表中有一个特殊的科目,即“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
    上市前,小米通过发行可转换优先股的方式进行了多轮融资,这部分融资,会在报表中形成金融负债,计入非流动负债中的“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
    按照国际会计准则,这部分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需要计入当期损益,最终影响利润。
    如果企业的估值上升,那么,账面金融负债会上升,由于此处处于负债项,负债增多,在利润表中,就会体现为利润降低;反之,如果企业估值下降,负债中的金融负债减少,那么,利润就会增加。
    此处,需要等到上市后优先股转为普通股,才不会再影响公司利润。这笔实际并不存在的“账面亏损”就会消失。
    其中,2015年、2016年及2017年末,小米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分别为-87.59亿元、-25.23亿元、-540.71亿元。
    所以,如果你只从财务角度来看小米的估值越高,这个数值负数越低,账面上看小米亏的也越多。
    ,其实事实并非如此。
    如果以国内的会计准则来看,优先股具有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双重性质,在实操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划分为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核算。
    如果划分为金融负债,采用实际利率按照摊余成本核算;如果划分为权益工具,作为报表中的权益类科目核算。但不管怎么分,都不需要随公允价值的变动重新计量,不会影响利润。
    注意,以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下,小米调整后的净利润为-3.04亿元、18.96亿元、53.61亿元,净利率为-0.5%、2.8%、4.7%。
    也就是说,事实上小米2017年的盈利为53.61亿元。不过,实际上,如果看小米的业务运转情况,另一个指标“经营利润”其实更有参考性。招股书显示,小米2017年经营利润122亿元,同比大增223%。

    3、IPO申请文件,但千亿背后仍有三大历史问题没

    “小米上市”对于外界而言,没有惊喜没有意外。对于小米来说,恐怕是今年最重要的一件事了。
    今天,关于小米正式向港交所提交IPO申请文件,获得了中信里昂、高盛与摩根士丹利的联合保荐,有望成为港交所“同股不同权”第一股,这条消息引发了业界的热议。
    虽然具体上市的时间,并没有得到小米的确认。从各种消息来看,小米挂牌上市也就在6月底至7月这段时间了。
    小米利用“同股不同权”打头阵,预计集资至少100亿美元(785亿港元),成为今年集资最大新股。在香港上市后,会考虑以CDR(中国预托证券)在内地上市。
    从2010年4月1日到2018年5月1日,共向超过5500名员工(董事和高管除外)授出但未行权股份2.22亿股,行权价为0-3.44美元,归属期为1至10年。而根据小米今天在香港提交的招股书,5500员工分得500亿股权,人均近1000万,上市半年后解禁。
    疑问一
    亏损如何解读?
    对于小米上市,一直有个未解之谜小米的巨额负债究竟是怎么回事?
    据招股书披露,小米2015年至2017年收入分别为668.11亿元、684.34.亿元和1146.25亿元,2017年同比增长67.5%;经营利润为13.73亿元、37.85亿元和122.15亿元,2017年同比增长222.7%。
    不过,招股书有两项数据值得注意第一、2015年至2017年,小米集团分别产生亏损人民币76亿元、利润人民币491.6百万元及亏损人民币439亿元;
    第二、截止2017年12月31日,由于就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产生大额公允价值亏损,小米集团有净负债人民币1272亿元及累积亏损人民币1290亿元。
    ,我们得弄清楚一点。扣除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和向员工发放股份等因素,小米2015年小米净亏损3.0亿元、2016年净利润19.0亿元,2017年净利润53.6亿元。
    实际上,“优先股公允价值亏损”并非真的亏损,在小米正式上市后,此前所产生的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将会转换成普通股,由债券转为股权,不会发生任何公允价值亏损。
    针对小米招股书中出现负债、亏损等关键数据,和港股实行的国际会计准则有很大的关系,即部分负债(计入“亏损”)来自于“可转换优先股”的发行。
    互联网公司通常会有多轮融资发行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比如美图。2016年美图上市时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其超过60亿的巨额亏损一度引来广泛关注和质疑。其实其中一大部分亏损数字是优先股公允价值提升带来。
    在国际会计准则下,这种优先股会体现为‘对股东的负债’,其公允价值的上升会记录于公司账面的亏损。但实际上,公司并未没有这样的亏损发生,对公司实际运营也没有影响,这笔所谓的‘负债’数字在上市那一刻就会消失。”
    小米在招股说明书中也解释道,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于合并资产负债表指定为负债,而公允价值增加于合并损益表确认为公允价值亏损。由于所有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将于后转换成普通股,不会产生任何公允价值亏损。
    也就是说,随着小米公司的不断增值,优先股也不断增值,而这些增值的部分,在财务里面就记为了亏损。2017年的亏损是由于港交所对于优先股权益的计算规则所致,并非实际亏损。
    疑问二
    最挣钱和最值钱业务会否影响估值?
    既然小米事实上并没有亏损,那它又是靠什么挣钱的呢?
    小米2015年至2017年总收入分别为668.11亿元、684.34.亿元和1146.25亿元,2017年同比增长67.5%。
    从15年到17年,小米海外收入猛增,分别是40.5亿元、91.5亿元、320.8亿元。截至今年3月,小米手机用户每天使用时间约4.5小时,MIUI月活用户超过1.9亿。不管是用户规模、活跃度和使用时长等指标均达到国际一流互联网公司水平。
    数据显示,智能手机占总收入比在2015年达80.4%、2016年达71.3%、2017年达70.3%。,因毛利率较高,互联网服务已成为小米盈利的重要来源,但互联网服务部分占总收入比仍然比较低。
    2015年、2016年、2017年,小米互联网服务收入占总收入比分别达到4.9%、9.6%、8.6%,该部分收入主要来自于广告服务及互联网增值服务(主要包括游戏)。
    2015年、2016年、2017年,小米互联网服务收入分别为32.4亿元、65.4亿元、98.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74.7%。2015年、2016年、2017年,小米互联网服务毛利率分别为64.2%、64.4%、60.2%。
    也就是说,小米最挣钱的业务是智能手机业务,最值钱的业务是互联网服务。
    从互联网服务超过60%的毛利率看,显然这一块业务非常值得期待。,小米目前手机产品占营收70%以上,是主要收入来源。虽然雷军称小米的硬件净利润率永不超过5%,互联网服务的客源也主要来自小米的硬件产品。
    互联网服务如雷军所期待,成为小米估值的爆点。但智能手机业务的毛利不高,又是主要收入来源,又为市场所担忧。
    疑问三
    “同股不同权”构架,雷军表决权比例超过50%
    从去年营收业绩来看,小米应该是不缺钱的。急忙上市对于股东分红和权利有所影响也是外界所关注的。
    当前,小米的四位自然人股东分别是小米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联合创始人、总裁林斌,联合创始人、品牌战略官黎万强,联合创始人、副总裁、生态链负责人刘德和联合创始人、副总裁、MIUI 负责人洪峰。董事会主要成员为雷军、林斌、黎万强、许达来、刘芹。
    具体数据上,雷军持有31.4124%的股份、林斌持有13.3286%、黎万强持3.2375%、黄江吉(已离职)持3.2375%、洪锋持3.2207%、许达来持2.9312%、刘德持1.5494%、周光平持1.4317%(已离职)、王川(小米电视掌舵人)持1.1149%、晨兴集团持股17.1931%,其他投资者持有21.3430%。
    股权结构上,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雷军持股比例为31.4%,如计入总股本ESOP员工持股计划的期权池,则雷军的持股比例为28%。通过双重股权架构,雷军的表决权比例超过50%,为小米集团控股股东。
    按照港交所新政,小米董事长雷军和小米总裁林斌拥有“超级投票权”的A类股票,相比普通股,投票权最高可达一股10票。而其他人持有的为B类股,每份可以投1票。对于保留事项,均按一股一票计算。
    这就是所谓的“同股不同权”也叫AB股。不过,作为高投票权股票一般流通性较差,一旦流通出售,即从A类股转为B类股。也就是说,通过双重股权架构,雷军的表决权比例超过50%,为小米集团控股股东。
    如雷军所说“除了小米,还没有任何一家手机公司,销量下滑之后能够成功逆转。”小米的确成功从一家手机公司变成一家创新驱动的互联网公司。
    尽管这样,千亿收入的背后仍然存在很多历史遗留问题,小米的征途确是星辰大海,现在刚刚才走出第一步。小米能否改变几亿人的生活,成为全球几十亿人生活的一部分,也令人充满好奇~

    4、外卖市场美团一家独大,为什么美团还亏了1155亿?

    这个可能是因为美团在某些方面没有做好,导致了亏损。

    5、小米 亏损 为什么ipo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不懂的人看表面,以为是亏损,实则不然。下面是网上找来的资料,看不懂不要紧,可以了解一下真实情况
    直接上业绩2015年至2017年,收入为668.11亿元、684.84亿元、1146.25亿元,净利润为-76.27亿元、4.92亿元、-438.89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26.01亿元、45.31亿元、-9.96亿元,毛利率为4.0%,10.6%、13.2%。
    看到这个数据,估计你有点懵作为一家真正的独角兽企业,成立7年营收破千亿,怎么2017年还巨亏438亿?
    由于小米在香港联交所上市,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利润表中有一个特殊的科目,即“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
    上市前,小米通过发行可转换优先股的方式进行了多轮融资,这部分融资,会在报表中形成金融负债,计入非流动负债中的“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
    按照国际会计准则,这部分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需要计入当期损益,最终影响利润。
    如果企业的估值上升,那么,账面金融负债会上升,由于此处处于负债项,负债增多,在利润表中,就会体现为利润降低;反之,如果企业估值下降,负债中的金融负债减少,那么,利润就会增加。
    此处,需要等到上市后优先股转为普通股,才不会再影响公司利润。这笔实际并不存在的“账面亏损”就会消失。
    其中,2015年、2016年及2017年末,小米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分别为-87.59亿元、-25.23亿元、-540.71亿元。
    所以,如果你只从财务角度来看小米的估值越高,这个数值负数越低,账面上看小米亏的也越多。
    ,其实事实并非如此。
    如果以国内的会计准则来看,优先股具有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双重性质,在实操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划分为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核算。
    如果划分为金融负债,采用实际利率按照摊余成本核算;如果划分为权益工具,作为报表中的权益类科目核算。但不管怎么分,都不需要随公允价值的变动重新计量,不会影响利润。
    注意,以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下,小米调整后的净利润为-3.04亿元、18.96亿元、53.61亿元,净利率为-0.5%、2.8%、4.7%。
    也就是说,事实上小米2017年的盈利为53.61亿元。不过,实际上,如果看小米的业务运转情况,另一个指标“经营利润”其实更有参考性。招股书显示,小米2017年经营利润122亿元,同比大增223%。

    6、小米一直亏损为什么能上市

    因为大家感觉他早晚能挣钱,肯定能挣钱。

    7、可赎回优先股

    投资呀,看是对谁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xyhndec.cn 牛炒股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