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文特IPO坚持不撤材料的背后:大量收入成本数据呈现规律性变化
原文标题:沃文特IPO坚持不撤材料的背后:大量收入成本数据呈现规律性变化
体外诊断,一种通过对人体样本进行检测分析以获取临床诊断信息的神奇方法,早已融入现代医疗体系。从生化诊断到免疫诊断,再到分子诊断和POCT,IVD行业随着全球公共卫生事件的推动,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随着市场环境的变迁和监管的加强,这一行业迎来了新的挑战。
沃文特,一家在IVD领域耕耘的企业,面对行业变革,决定坚守初心,坚持IPO之路。当众多同行纷纷撤回上市申请时,沃文特为何选择坚守?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让我们回顾一下沃文特的成长历程。三位创始人从迈克生物辞职后创立了成都柯尼特科技有限公司,以代理销售医疗器械为主业。经过数年的发展,公司成功转型为研发、生产和销售及非自产体外诊断产品的代理业务并更名为四川沃文特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沃文特此次拟在创业板公开发行普通股,募资用于体外诊断仪器及试剂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面对IVD行业的重新洗牌,沃文特坚持不撤回上市申请的原因何在?这与其自身的特点和行业定位息息相关。沃文特在行业分类上遭受质疑,早前因代理销售体外诊断产品取得大额收入而被归类为批发业。批发业与创业板的定位是否相符,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但无论如何,沃文特的坚定决心和持续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肯定。
除了行业分类问题外,沃文特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市场环境和监管的变化。随着医疗反腐态势的严峻和监管的加强,IVD行业正在经历一轮重新洗牌。在这样的背景下,沃文特选择了坚守初心,坚持创新和发展。这种坚定的信念和决心令人敬佩。
那么,沃文特究竟有何独特之处呢?这需要我们深入探究其招股书中的细节。从招股书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端倪。沃文特在研发和生产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其体外诊断仪器及试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及非自产体外诊断产品的代理业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和竞争优势。沃文特的创新能力也是其独特之处之一。这些优势使得沃文特在行业中脱颖而出。
一、关于行业归属的疑惑
四川沃文特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一家以“生物工程”命名的公司,其行业归属却引发了市场的热议。近期,该公司试图在创业板闯关,但其行业分类问题一直受到市场的关注。该公司时而强调其批发业的特性,时而突出其医药制造业的身份,让人不禁对其真实业务方向产生疑惑。
在招股书中,公司展示了其自有产品的强劲增长势头,其收入及毛利占比均超过50%,使得其将自身定位为医药制造业似乎有其合理性。深交所的问询函揭示,公司曾直接将行业分类为医药制造业的依据主要是代理业务的收入占比超过50%,这与公司强调的自有产品业务的增长趋势形成鲜明对比,引发市场对公司的业务实质的疑虑。
回复函中,公司再次强调自有产品业务的重要性,并声称其符合医药制造业的行业分类要求。对于是否真正属于医药制造业还是仅仅是代理业务的分销商,市场仍持怀疑态度。而关于公司真正的业务定位,甚至连保代也感到困惑。
二、生产商还是分装商的身份之谜
四川沃文特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一直强调其自有产品的收入及利润占比超过50%,但关键在于这些产品是否真正属于公司自主生产。从招股书中披露的信息来看,公司的自有产品涉及的原材料采购包括多种类别,其中部分配套耗材和诊断仪器原材料采购涉及向外部供应商定制化采购。公司的生产人员数量有限,这使得市场对公司的自主生产能力产生质疑。
以公司的检测试剂类产品为例,虽然其收入占比最高,但核心原料并未自主生产,而是直接从外部采购。这引发了市场对公司在检测试剂领域的实际角色是生产还是仅仅进行稀释和分装环节的质疑。有人认为公司可能更多地扮演了分装商的角色,而非真正的生产商。
三、企业名称与业务实质的匹配度
四川沃文特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名称中带有“生物工程”的字眼,这给人的第一印象似乎是该公司涉及生物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从上述分析来看,公司的业务实质与其企业名称是否相符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市场对于该公司是否真正具备生物工程的研发和生产能力持怀疑态度。尤其是在代理业务和自有产品业务的模糊定位下,公司的真实业务实质和名称的匹配度更加引人关注。
四川沃文特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行业归属、生产角色以及企业名称与业务实质的匹配度都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对于这家公司来说,如何清晰地向市场展示自己的业务实质和定位,将成为其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一、企业主业与名称解读
该发行人的核心领域聚焦于体外诊断仪器、试剂及耗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及非自产体外诊断产品的代理业务。尽管其业务范围延伸至医学检验的自动化检验解决方案和诊断产品业务,但从企业名称和行业分类来看,可能存在一定的拔高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误导广大投资者。其业务实质更接近于批发业,如分装检测试剂和组装检测仪器等。
二、营业收入状况与地区分布分析
1. 营业收入趋势与疑问
发行人的营业收入呈现稳定的增长趋势,近三年的数据表现出等额数增加的规律性变化。在IVD行业2023年度整体市场表现不佳的背景下,发行人的营业收入仍实现了增长。但这种增长似乎过于“简单”,存在一些令人费解的异常现象。例如,在客户诊疗活动逐渐恢复的2023年,发行人加大自有业务市场布局的投入,但营收却不及客户诊疗活动受限的2022年度,这种情况令人不解。
2. 省内业务占比过高问题
发行人的业务严重依赖于四川省内市场,这一现象在上市企业中较为罕见。从代理产品销售区域来看,发行人所代理的产品几乎只在省内销售。其营收增长主要依赖于自有产品或扩大代理产品线,但由于IVD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发行人拓展省外的业务面临诸多挑战。自有产品的销售成为发行人上市的关键,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
3. 季度收入分布情况
发行人的主营业务收入在季度分布上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最近两年第四季度收入占比最高。这种变化可能意味着某些量变引起的质变,需要关注其背后的原因。
发行人的营业收入虽然表现出稳定的增长趋势,但其业务模式、地区分布和季度收入分布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投资者谨慎对待。其高度依赖四川省内市场和第四季度收入占比较高的现象,都可能是其未来业务拓展和营收增长面临挑战的信号。从审计视角深入剖析,某企业第四季度及经销收入占比过高现象及其潜在风险
该企业在连续两年的第四季度,其收入占比显著增高,这一现象极为引人关注。审计数据揭示,特别是每年的12月,其收入占比较大,这背后可能存在较高的收入舞弊风险。对此,审计过程需要采取更为严谨的风险应对措施,以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原因。
深入分析发现,该企业的发行人表现连续两年第四季度收入占比最高,这可能意味着发行人在第四季度存在人为操纵收入的情况。其营业收入也可能存在不实问题。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因为这可能影响到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进一步观察其经销收入占比情况,我们发现存在异常的增长趋势。企业自有产品通过经销商销售的比例逐年上升,且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变化。这种规律性的增长趋势背后,可能反映出企业自有产品收入的真实性问题。发行人越来越依赖经销商来扩大自有产品的市场份额,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对其收入真实性的质疑。
更为复杂的是,企业可能与一些无生产资质的供应商进行合作。如与四川泛中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合作,该供应商在报告期内成立,且经营范围并不包含生产加工,这使得交易的真实性受到质疑。这种不合商业逻辑的合作模式,进一步加深了对企业自有产品收入真实性的疑虑。这也可能影响到企业的行业分类真实性。考虑到上述种种因素,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这些问题归咎于数据表面的规律性变化,而应深入探讨其背后的真实原因。否则,这些潜在的问题可能会对企业的长期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发行人投放设备的销售方式的问题。由于其投放仪器设备占比较大且呈现一定规律的增长趋势很可能已经违反了相关法规的规定一旦被认定为违规操作企业的业务可持续性将面临严峻挑战因此企业应当重新审视其销售策略确保合规操作以维护其业务的长远发展总的来说审计视角下的该企业在第四季度及经销收入占比过高的现象背后隐藏着诸多潜在风险需要企业及相关部门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以确保企业的稳健发展同时维护整个市场的公平与公正经过深入研究与分析,发现了发行人的营业收入、成本以及毛利数据存在显著的规律性变化。
一、营业收入的规律性变化
除上文所述的7项规律性变化外,还存在更多的数据呈现规律性特征。这些规律性变化涉及收入金额、价格、客户数量和收入比率等多个方面。采用取大数法进行分析,发现这些规律性数据表现为三种主要变化形式:等额递增、等额递减以及隐藏规律。这些规律性变化使得我们对发行人的营业收入真实性产生疑虑,存在人为操纵的可能性。
二、综合毛利率与盈利能力真实性存疑
发行人的综合毛利率情况引人注目。从披露的数据来看,其毛利率水平在行业内处于何种位置并不清晰。尽管发行人解释了存在代理产品销售业务导致毛利率较低,但对于其自有产品的高毛利率却未能给出合理解释。考虑到发行人主要代理的国外大品牌产品理论上应有更高的溢价率,这种解释显得并不合理。对发行人盈利能力的真实性产生质疑。
三、毛利类数据的规律性变化
深入分析发现,发行人的毛利类数据同样存在显著的规律性变化,涉及毛利额、毛利率和毛利占比等多个方面。这些规律性变化进一步证实了毛利数据存在人为操作的可能,使得盈利能力的真实性更加令人怀疑。考虑到毛利额的计算基础是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这种规律性变化可能意味着成本类数据同样存在规律性变化。
四、成本类数据的规律性变化
对成本类数据的分析显示,涉及成本、采购单价、采购额、能耗数据和成本比率的多个指标存在规律性变化。这些变化表现为等额递增、等额递减以及隐藏规律等多种形式。这表明发行人的成本类数据可靠性较低,从营业收入到营业成本再到毛利数据的大面积规律性变化使得盈利能力的真实性不容乐观。
发行人的财务数据表现出的规律性变化令人对其盈利能力和数据真实性产生严重质疑。投资者在做出决策时应保持警惕,深入分析并谨慎判断。四、会计报表数据呈现规律性变化,财务数据质量引发进一步质疑
在深入探究发行人的财务报表后,我们发现其数据呈现出大面积的规律性变化,这一现象在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及毛利数据上尤为明显。基于这一基础,发行人会计报表中的其他数据也呈现出类似的规律性变化趋势,这一现象确实存在。
1.利润表中的规律性变化数据引人注目
发行人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及毛利数据作为直接和间接的数据,已经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变化。除此之外,利润表中的其他数据也表现出大量的规律。估值之家整理了相关数据,详细如下:
(金额单位:万元)
若采用取大数法简化分析,这些规律性变化的数据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等额递增、等额递减以及隐藏规律。考虑到发行人营业收入和成本数据中存在的规律性变化,我们可以推断,其利润表的可靠性可能处于较低水平。
2.资产负债表中的规律性变化数据同样显著
发行人的利润表存在的问题并非个案,资产负债表也同样呈现出大量规律性变化的数据。估值之家进一步整理了相关数据:
(金额单位:万元)
这些规律性变化的数据涉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以及资产交叉类指标,共计18项。使用取大数法简化分析后,我们发现这些规律性变化可以归为三种类型:自然数递增、数字等额递增递减以及其他隐藏规律。
资产负债表作为会计三张报表中的核心,其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发行人上述数据的规律性变化让人对其整体数据质量产生疑虑。
3.现金流量表亦不例外
在会计报表的三张表中,发行人的现金流量表同样出现了规律性变化的数据。估值之家对此进行了详细整理:
(单位:万元)
采用取大数法简化分析后,我们发现现金流量表的规律性变化表现为等额递增和等额递减两种类型。
现金流量表是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重要补充。发行人在三张会计报表中均出现数据规律性变化,这让人对其会计报表的整体质量和可靠性产生重大疑虑。这种疑虑进一步影响到对其财务数据的信任度,使得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时难以依赖这些可能并不客观和可靠的数据。结语
沃文特,作为IVD行业的一员,在业界普遍遭遇业绩下滑、纷纷撤回IPO申请的背景下,坚守阵地,凭借四川省内市场的强劲支撑和自有产品的卓越表现,展现了其决心与勇气,甘愿成为创业板IPO的坚定“钉子户”。
其上市发行人的财务数据却透露出诸多疑问。营业收入、营业成本以及毛利数据均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变化,至少存在75项财务数据规律性变化的情况,存在于最新版的招股书中的规律性数据令人堪忧。不仅如此,在回复函中还有20余项数据同样展现出规律性的波动。面对如此众多的财务数据疑点,任何辩解似乎都难以令人信服。
发行人此次闯关创业板的招股书质量令人捏一把汗。在面临行业业绩下滑压力、与国内国际IVD巨头的激烈竞争以及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重重压力下,发行人的数据安排显得引人注目。这不禁让人思考,发行人是否因为实现纸面营收和盈利过于轻松,才如此坚持不撤材料?而与此作为本次发行的保荐人,国金证券是否尽到了保荐监管要求的职责,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令人期待后续的揭晓。
在这篇文章的尾声,我们期待沃文特能够正视自己的财务数据问题,坦诚面对公众和投资者的疑虑,同时也希望国金证券能够真正履行保荐人的职责,严格把关,确保上市过程的公正透明。IVD行业作为一个充满竞争与挑战的领域,需要企业以诚信和创新为基础,共同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