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报告聚焦全球增长趋势及未来动力_2025版深度解析
在最近公布的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中,我们见证了2024年12月份制造业的活跃态势。尽管指数较前一月份有所下滑,但仍然保持在扩张区间,显示出制造业的韧性和活力。
财新智库的高级经济学家王表示,从2024年9月底开始,政策效应的持续释放带来了积极的变化,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尽管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有望顺利实现,但也需要关注到制造业PMI的部分分项指数有所趋弱。
结合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1%,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均有所上升,并且都位于扩张区间。这表明,无论是制造业还是非制造业,都在稳步发展。
光大银行的周茂华研究员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虽然12月份是制造业的淡季,但制造业市场和经济依然保持良好的复苏势头。这背后反映的是国内宏观政策的持续效果以及市场的积极反应。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刘向东副部长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指出市场继续回暖,生产和需求都在扩张,但受到外部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新出口订单指数有所下降,企业的扩张信心有所减弱。
从分项数据看,制造业的供给和需求都在扩张,但扩张的力度有所放缓。尤其是投资品和中间品类的生产和销售出现了收缩。新出口订单指数重新进入收缩区间,反映出海外市场需求下降的情况。购进价格和销售价格继续分化,购进价格受原材料成本上涨影响而上升。
在企业预期和用工方面,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经营预期指数虽然仍在扩张区间,但用工方面的态度仍然偏谨慎。这也反映出供求持续改善在企业用工方面的改善进度还需观察。
周茂华预计,中小制造业活动将逐渐改善。他认为,国内的一系列政策如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稳房地产政策、重点基建补短板、金融支持等将继续发挥作用,提振市场需求,缓解企业经营压力。
王则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他认为政策应提前准备,及时响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政策应向增加居民收入和改善民生倾斜,特别是在提高弱势群体消费能力和意愿上需要更多的努力。尽管面临一些挑战,但中国的制造业依然展现出强大的活力和潜力,未来的发展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