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九种庄家行为要警惕
在股市的惊涛骇浪中,一些特定的行为成为了庄家操纵股价的显著标志。让我们揭开这些行为的神秘面纱,深入了解其背后的故事。
行为一:股价的暴涨暴跌之旅。庄家操纵的股票价格,犹如乘坐过山车般的刺激。在宽松的市场环境下,庄家往往会将股价推向高空,再反手做空,出货并牟取暴利,导致股价长期下跌。这种局面与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不完善息息相关,庄家因此更倾向于在二级市场“搏取差价”。
行为二:成交量的忽大忽小。无论是建仓还是出货,庄家都需要成交量的配合。他们有时会制造放量突破的假象,吸引跟风盘介入,从而达到出货的目的。他们也会采用对敲、对倒的方式转移,无论哪种方式都会导致成交量的急剧放大。而当庄股的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时,其日常成交量又会呈现极度萎缩的状态,降低了股票的流动性。
行为三:交易行为的异常表现。庄股走势常常让人摸不着头脑,股价时而低开或高开,尾盘拉高收盘价或突然出现大额买卖。这些人为做盘迹象非常明显,盘中走势起伏剧烈,特别是在行情末期更为明显,说明庄家控盘程度已经非常之高。
行为四:经营业绩的大起大落。庄股的市场表现往往与公司基本面紧密相连。在股价上涨过程中,公司业绩似乎随之增长,甚至出现连续翻番的情况。然而这种由非正常因素引起的业绩增长或衰退都是不正常现象,对股东的利益都会造成损害。
行为五:股东人数的剧变。从上市公司的年报或中报中可以看出,庄股的股价经历了一个从低到高、再从高到低的过程,股东人数也随之从多到少、再从少到多。庄家在股东名单上通常表现为多个机构或个人股东持有相近的社会公众股。
行为六:逆势飘红走出独立行情。庄股常常走出与大盘相反的走势,无论是在建仓、震盘、拉升还是出货阶段,都表现出独立的行情。这种逆势操作容易引起市场关注,为庄家后期顺利出货做好准备。
行为七:对消息反应异乎寻常。在公平的信息披露制度下,市场股价会反映消息面的情况。庄股却常常与上市公司联手,提前获知并利用消息,甚至制造虚假消息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行为八:追逐流行概念炒作。庄家常常借助流行的概念进行炒作,如网络、物联网、环保等概念。这些概念的营造比上市公司的业绩改观容易得多,且具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庄家往往会借此渔利,概念过后股价往往重回原点。
行为九:偏好中小盘股。庄家偏爱中小盘股,因为这些股票的流通市值小,对控盘资金量的要求不高,便于庄家进行操纵。
在股市的波诡浪涛中,这些行为是庄家操纵股价的明显迹象。深入了解这些行为背后的逻辑和动机,有助于投资者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对于庄家的四种行为,我们需要保持警惕。庄家操盘时间相对短暂,风险可控程度较高,他们常常利用时间优势快速决策和操作。中小盘股对大盘指数的影响较小,因此庄家在这些股票上的操作不易引起监管层的关注。大公司虽然规范,但中小公司在配合和支持方面更为灵活,这使得庄家更容易操控。中小公司也有机会实现翻天覆地的改变,但这些公司可能借助虚假业绩进行包装,通过关联交易等不正当手段实现目的。这些手段虽然看似巧妙,实则暗藏风险。我们必须保持警惕,理性对待股市投资中的每一个细节。这些就是我们要警惕的庄家的全部行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