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量科技要去港股融30亿港币 “3+H”拟留住新三板优质企业

基金开户 2022-11-19 21:23基金知识www.xyhndec.cn

  随着“3+H”落地,越来越多选择在香港市场扩大融资渠道。2018年6月29日,卡着或将被动摘牌的时间节点,"海外移动营销第一股"汇量科技(834299.OC)披露了2017年年报。年报一出,早先市场关于其运作境外子公司港股上市,或将恶意摘牌的猜测不攻自破。独角兽转战港股,与近年来新流动性密切相关,目前新三板公司融资难度正在加大,成交惨淡的,部分公司的股价出现了暴跌。

  汇量科技携子赴港上市 新三板是走是留?

  6月27日,新三板公司汇量科技(834299.OC)公告,子公司MobvistaInc正在进行申请公开发行境外上市并申请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的相关工作,联席保荐人为UBS和招银国际。,香港联交所网站也正式刊登了汇量科技子公司本次发行上市的申请资料。

  不出意外的话,MobvistaInc将于近期完成港股上市工作。

  汇量科技全资子公司Mobvista Inc.的招股书被在联交所的网站上正式公布。如果一切顺利,要不了多久,按照母公司在新三板的停牌价格估算,Mobvista Inc.有机会在港股IPO中获取30亿港币(约25亿人民币)左右的资金支持。

  拆分子公司赴港IPO,形式上跟整个公司上市没有本质差别,但对于汇量科技在新三板的127名股东而言,又能否分享到子公司上市的红利呢?

  随着2015年初“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深入人心,互联网和领域的优质企业成为国内的投资热点,前期已搭建海外架构的业内企业也纷纷筹划回归国内资本市常顺应这一趋势,以段威为核心创立的Mobvista业务体系通过一系列重组和收购之后拆除了红筹架构,拟登陆内地资本市场,也就选择了新三板。

  新三板也没让汇量科技失望,两轮融资合计募集资金5.3亿元。尤其是2016年完成的那轮增资,投后估值超过了55亿元,正式进军“独角兽俱乐部”。

  更令人惊喜的是,汇量科技在新三板挂牌时期,业绩犹如火箭般蹿升。2016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68亿元,归母净利润2.12亿元,公司总资产增加至16.86亿元,绝对堪称新三板“移动营销第一股”。据公司港股IPO招股书披露,Mobvista公司2015-2017年年度盈利分别为871万美元、1978万美元、2732万美元,年度盈利率分别为5.2%、7%、8.7%。

  新三板融资清淡 明星股独角兽陆续出走

  目前新三板公司融资难度正在加大。2018年6月6日,整个新三板11304家公司成交额仅为4.7亿元,平均每家只有42000元。成交惨淡的,部分公司的股价出现了暴跌,有540家公司今年股价被腰斩,其中63家公司股价跌幅在90%以上。

  最近国家政策对于新三板企业转港股也给与了一定的鼓励。今年4月21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公司与港交所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这意味着“创业板+H股”的模式已经正式落地。对于有志于赴港上市的新三板挂牌企业来说,这也无疑是个利好消息。

  ,对于大部分公司来说,去香港上市也并不会很简单。而且无论在哪里融资,如果没有好的业绩做保障,一切都会是空中楼阁。现在的国内市场早已过了“人傻钱多”的时代,想要用过去的方法“忽悠钱”,恐怕是再也不灵了。

  2018年开年以来,新三板市场交易持续低迷,对优质企业的吸引力正在下降,包括乐华文化、韩都电商在内的多家明星企业“出走”新三板。

  5月28日,曾在新三板完成250元/股“天价”定增的嘉行传媒在1个月的时间内迅速走完摘牌流程,正式宣布告别新三板。谈及摘牌缘由,嘉行传媒直言是出于融资和成本的考量。

  “3+H”拟留住新三板优质企业

  一般认为,新三板公司掀起赴港上市热潮,是“3+H”政策以及香港联交所政策变动的共同作用。

  不久前香港联交所做出一项重要决定,即允许同股不同权的公司,以及尚未盈利或者没有主营业务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

  目前公布赴港上市消息的7家公司中,君实生物、成大生物、新眼光都属于生物科技类企业,未公布消息的仁会生物,也是一家生物科技企业。目前君实生物、仁会生物均处于亏损中,按照现有情况,无法在A股上市;而成大生物因为母公司(,)已在A股上市,受限于政策原因无法在A股上市。

  对于这类公司而言,赴港上市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从市值的角度来看,成大生物、君实生物这两家生物医药公司新三板当前市值都远高于15亿港元,且股东较多,股权分散程度较高。在接近或符合市值要求的新三板生物医药公司中,研发新药已进入或完成二期、三期实验阶段的仅有6家,除了成大生物、君实生物外,还有欧林生物、仁会生物、泽生科技、中钰医疗等符合港股上市要求。

  再如汇量科技,在宣布子公司拟赴港上市后,股转公司很快就给公司下发了问询函。汇量科技在回复问询函时表示,公司子公司大部分分布在境外,收入也来自境外,通过境外子公司赴港IPO将获得可观的融资,有利于巩固公司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从香港市场IPO数据的特点可以看出,今年赴港上市的企业中绝大多数都是中小公司。这也与内地IPO的市场变化有很大关系,今年以来内地市场IPO的审核逻辑很大程度上是鼓励大型独角兽企业快速上市,中小企业IPO审核节奏也受到了影响,众多中型公司选择香港作为新的资本市场出口。

Copyright@2015-2025 www.xyhndec.cn 牛炒股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