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市场泡沫(有效债券市场)
1、经济学中的“泡沫”经济指的是什么啊
http://.cgou./radio.htm
2、什么叫金融资产泡沫?
泡沫经济虚拟资本过度增长与相关交易持续膨胀日益脱离实物资本的增长和实业部门的成长,金融证券、地产价格飞涨,投机交易极为活跃的经济现象。泡沫经济寓于金融投机,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必定泡沫破灭,导致社会震荡,甚至经济崩溃。
泡沫经济可分为三个阶段,既泡沫的形成阶段、泡沫的膨胀阶段、泡沫的溃灭阶段。
泡沫(Bubble)一词可追溯至1720年发生在英国的“南海泡沫公司事件”,当时南海公司在英国政府的的授权下垄断了对西班牙的贸易权,对外鼓吹其利润的高速增长,从而引发了对南海股票的空前热潮,由于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持,经过一段时间其股价迅速下跌,犹如泡沫那样迅速膨胀又迅速破灭。其他早期的泡沫现象还有荷兰的“郁金香事件”,法国的“约翰.劳事件”。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各种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以及金融市场自由化、国际化,使得泡沫经济的发生更为频繁,波及范围更加广泛,危害程度更加严重,处理对策更加复杂。泡沫经济的根源在于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偏离,即虚拟资本超过现实资本所产生的虚拟价值部分。
虚拟资本(Fictitious Capital)是以有价证券(包括股票、债券、不动产抵押单)等形式存在的,能给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流量的的资本;
现实资本(Actual Capital)就是以生产要素形式和商品形式存在的实物形态的资本。
在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的运动中不会出现泡沫,因为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的运动都是以实物形态流量为媒介,并进行和其相对应的流向相反、流量基本相等的货币形态流量。人们认为泡沫经济产生于虚拟资本的运动,这也是泡沫经济总是起源于金融领域的根源。,作为不动产的土地,其特殊的价格构成使土地资产成为了一种具有虚拟资本属性的资产,金融业与房地产业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使得每次经济泡沫的产生都必然伴随着地产泡沫的产生。
泡沫经济主要是指虚拟资本过度增长而言的。所谓虚拟资本,是指以有价证券的形式存在,并能给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的资本,如企业股票或国家发行的债券等。虚拟资本有相当大的经济泡沫,虚拟资本的过度增长和相关交易持续膨胀,与实际资本脱离越来越远,形成泡沫经济。
泡沫经济寓于金融投机。正常情况下,资金的运动应当反映实体资本和实业部门的运动状况。只要金融存在,金融投机就必然存在。但如果金融投机交易过度膨胀,同实体资本和实业部门的成长脱离越来越远,便会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形成泡沫经济。
[编辑本段]泡沫经济与经济泡沫的关系
泡沫经济与经济泡沫既有区别,又有一定联系。经济泡沫是市场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所谓经济泡沫是指经济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非实体经济因素,如金融证券、债券、地价和金融投机交易等,只要控制在适度的范围中,对活跃市场经济有利。只有当经济泡沫过多,过度膨胀,严重脱离实体资本和实业发展需要的时候,才会演变成虚假繁荣的泡沫经济。可见,泡沫经济是个贬义词,而经济泡沫则是个中性范畴。所以,不能把经济泡沫与泡沫经济简单地划等号,既要承认经济泡沫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又要防止经济泡沫过度膨胀演变成泡沫经济。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经济泡沫之所以会长期存在,是有它的客观原因的,主要是由其作用的二重性所决定的。一方面,经济泡沫的存在有利于资本集中,促进竞争,活跃市场,繁荣经济。另一方面,也应清醒地看到,经济泡沫中的不实因素和投机因素,又存在着消极成分。
[编辑本段]泡沫经济形成的两个重要原因
第一、宏观环境宽松,有炒作的资金来源
泡沫经济都是发生在国家对银根放得比较松,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的阶段,社会经济表面上逞现一片繁荣,给泡沫经济提供了炒作的资金来源。商品经济具有周期性增长特点,每当经过一轮经济萧条之后,政府为启动经济增长,常降低利息,放松银根,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一些手中获有资金的企业和个人想到的是把这些资金投到有保值增值潜力的资源上,这就是泡沫经济成长的社会基础。
日本从1955-1985年,完成了经济起飞,进入了发达国家行列,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手中有了钱的日本企业和居民信奉“土地神话“,日本是一个岛国,山地多,平原少。土地成为日本的稀缺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和城市占地不断增加,,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等对土地投资的增加,地价特别是城市房地产价格具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日本人将这种趋势绝对化了,认为地价只会上升,不会下降,以至把房地产投资作为一种资产保值和增值的方式。他们开始制造土地泡沫,从80年代后半期开始,日本地价飞涨,投机者以升值了的土地作抵押,可以从银行取得更多的贷款,然后再去寻求新的投机机会,于是有越来越多的资金追逐有限的土地,造成房地产价格的进一步上升。日本的银行业是“土地神话”的忠实信奉者。80年代后半期,由于金融自由化、利率自由化的发展,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加剧,银行的筹资成本趋于上升。在这种情况下,银行把房地产作为寻求高回报率的途径,对房地产业的融资大幅度增加。若以1985年3月为基期,到1991年3月,银行业的贷款量增加了60.6%,而同期对房地产贷款的增加量却高达150.6%。银行对房地产业的贷款余额由1985年3月 17.1万亿日元增加到1991年3月的42.8万亿日元,同期的房地产贷款在银行全部贷款余额中的比重由7.2%上升到11.3%。进入90年代,“土地神话”同泡沫经济一起破灭,以土地为抵押的贷款项目便成了难以消化的不良债权。
第二、社会对泡沫经济的形成和发展缺乏约束机制
从历次泡沫经济的发展过程看,到目前为止,社会对泡沫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缺乏一个有效的约束机制。对泡沫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进行约束,关键是对促进经济泡沫成长的各种投机活动进行监督和控制,但到目前为止,社会还缺乏这种监控的手段。这种投机活动发生在投机当事人之间,是两 两交易活动,没有一个中介机构能去监控它。作为投机过程中的最关键的一步——货款支付活动,更没有一个监控机制。虽然货款支付活动一般要通过银行进行,但银行只是收付中介,根据客户指令付款,对付款的内容无力约束,加上银行的分散性,起不了监控投机活动作用。政府是外在的,不可能置身于企业之间的交易活动之中。而且,政府还常常容易被投机交易所形成的经济繁荣假象一时迷惑,觉察不到背后隐藏的投机活动,一直到问题积累到相当程度才得到发现。
日本土地泡沫发生后,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日本全国范围内都出现了城市土地再开发热潮,土地价格随之猛涨,东京、大阪、名古屋等六大城市经济圈的商业用地价格指数1985年比1980年上升了53.6%,1990年则更比1980年上升了525.9%。这期间,日本全国平均土地价格也上涨了1倍以上。日本约有一半的人拥有土地,约20%的人拥有土地继承权。因而,随着土地价格的上升,大多数日本人感到自己的财产在这几年内增值了1-2倍。这一时期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增长不到6%,而金融资产价格、不动产价格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虚假上涨,使经济逞现出虚假繁荣景象。1991年10月22日,日本经济企划厅的官员还在内阁例会上津津乐道日本经济处于景气状态之中,几天之后经济形势就急转直下,企业破产事件大量增加
3、世界上最大的债券泡沫将何时破裂
国债市场的火爆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随着2007年股市泡沫破灭,2010年楼市泡沫进入调整缓升期,2011年创投泡沫盛极而衰,财富效应均转为负效应,越来越多的剩余资本转入债券市场,以追求稳定安全的收益。
,债券市场火爆缘于中国政府宽松货币政策,特别是2009年的四万亿救市后的强力宽松的货币政策。而债券市场也成为政府重要的融资通道,特别是在力推城镇化的预期下,地方债市场据称将要推出,政府也需要国债期货的火爆,从而为融资创造条件。
,热钱进入中国,助推债券市场泡沫,其目的为日后刺破这个泡沫,严重收缩流动性,急速抬高国债收益率,造成中国企业流动性枯竭危机,冲击中国银行体系,进而为全面做空中国创造条件。诚然,这只是一个猜想,而如果热钱要达成这个目标,需要很多的条件,就是国债期货——成为做空债市的关键工具。而有消息称,国债期货将在二季度推出,但不排除还存变数。
4、什么是泡沫市场
圣经是很好的一本指导炒股的书,资本论是做王侯用的书
5、债券市场的作用有哪些?
?债券市场在一个发展完善的金融体系中发挥着许多重要作用。,债券市场是一个为长期投资提供资金的重要机制。银行也履行这项职能,在像中国这样一个银行占金融体系主导地位的经济体中,银行是正式的长期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由于银行负债(主要是存款)的短期性质,,债券市场比银行更适合履行该项职能。,由于银行负债的短期性质,银行比债券持有人更倾向于规避风险 ,且更不愿向长期投资提供资金。的确,银行业资产和负债的期限错配日益严重是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重要缘由。,发展拥有各种期限品种和风险特性的债券市场,可以使银行业更多关注其具有比较优势的金融服务 ,从而有助于银行业增强实力。
6、证券市场的功能有哪些?
两个字-----融资----------四个字融资中介--------,也有稳定市场之内的功能,药三分毒,你知道的优势会有副作用也是必须的,最可恨的是他本身不创造财富,却能万隆实业家的财富,资源配置很不合理的
7、中国债券市场有哪些应对风险措施
投资分红保险划算么?重疾分红险,投资保障两不误。 1.强调债券市场投资者教育
要加强对债券市场从业人员的能力培养,推动投资者加快体制改革、建立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促进投资者提高风险管理和市场运作能力,引导机构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有效维护债券市场的健康有效运转。
2.加强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市场机构的内部风险控制、市场化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和监督管理机构及相关制度安排三个层次。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要加快完善信用风险管控的市场化机制建设,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定价、信用评级、信用增进以及信用风险转移等;完善相关监管框架和制度,包括加强对信息披露、信用评级和信用风险管理工具等市场行为的监管,并设立债券持有人集体行动制度和控制权转移制度。
3.加快产品创新,发展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和信贷资产证券化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是银行用以对冲和管理风险的措施,缺少它们信用风险将会集聚于银行体系,也会加大金融体系的隐患。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提高银行运营灵活度的工具,一方面它能将银行的存量贷款资产转化为证券,从而为银行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资产流动性管理工具,还实现了间接融资到直接融资的转换。
4.完善投资人结构
要破除对投资者不合理的制约性法规,扩大投资者在债券市场的投资范围和自由度,增加投资者类型,提高不同类型投资者的投资意愿。在债券市场化趋势和方向已日益成熟的背景下,适度完善法规,为增加机构投资者入市创造条件,已经成为形势所需。
慧择提示应对中国债券市场风险的措施就是以上介绍的几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