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基金青睐和闪电建仓,港股又行了?

配资炒股 2022-11-17 10:47炒股配资www.xyhndec.cn

  

  

  对于来说,2021年过得似乎有点“举步维艰”,部分权重较高的科技和互联网股遭到腰斩,导致恒生科技指数跌幅高达30%。

  不过,年初至今,港股腾讯、阿里、京东等互联网股均录得涨幅,,回调时间长达1年的港股科技股获得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的关注。

  不仅如此,面对近期海外流动性收紧预期的骤升,港股也表现出相对韧性,中金策略研究认为,港股有望发挥低估值优势,实现。这或许也是内地公募旗下新基金在港股迅速开始抄底建仓的原因。

  新港股基金进场,闪电建仓龙头

  据方正证券研究所报告显示,从基金持仓来看,2021Q4大陆投资港股的基金个数有小幅上涨,尽管持股市值出现环比下滑。

  春节长假后,新上市的多只港股ETF基金大手笔进场,在成立数日后即迅速开始抄底。银华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ETF基金在短短8个交易日就买了接近80%的仓位,价值逾2亿元。

  根据其披露的上市公告显示,截至2022年1月26日,该基金持有的港股股票约2.27亿元人民币,占该基金资产净值比例高达78.32%。

  前十大重仓股中,腾讯控股和美团-W占净值比分别为10.05%和9.25%,小米集团、【()、】、舜宇光学科技占净值比也超过了8%。

  来源上市交易公告书

  值得注意的是,该基金建仓仓位已78.32%,但其中并未出现医疗行业。主要包括了信息技术、电信服务、非必须消费品、金融等。这似乎传达出对医疗行业的谨慎态度,与其他机构投资者一样,互联网公司与硬科技领域是大家的一致认同,也是港股市场机会的重点所在。

  来源上市交易公告书

  无独有偶,港股新基金大胆的建仓策略不是个案。最新消息,2月14日在深交所上市交易的新基金仅4天时间即建仓近30%。

  据招商中证香港科技ETF基金披露的上市公告显示,截至2022年2月7日,该基金持有的港股资产为8741万元人民币,占该基金资产净值比例为28.85%。

  来源上市交易公告书

  前十大重仓股中,阿里巴巴、腾讯控股和美团-W占净值比超过了4%。不过,属于医疗保健行业的药明生物和【()、】分列第四位和第十位。

  来源上市交易公告书

  从其总体行业类别来看,尽管投资对象中医疗保健行业的占比达到了7.2%,但非必须消费品、信息技术、电信服务仍然是重中之重。

  不仅是持续流入相关ETF产品的资金,还有南向资金在2021年12月和今年1月重回大幅净流入,两月港股通分别净买入408亿元和358亿元。

  尽管目前港股市场尚未出现强势反弹的迹象,但上述现象都显示出投资者对港股市场尤其是科技题材企业投资价值的关注。

  押注科技弃医疗,稳银行基建两手抓

  据方正证券研究所报告显示,从行业持股市值来看,持股市值前五的板块均为科技业、金融业、非必须性消费、地产建筑业和医疗保健业。

    尽管医疗保健的占比仍然相对较大,但许多老牌港股主题基金,似乎与新基金的大胆策略步调一致起来。

  据证券时报,张坤所管的易方达亚洲精选基金采取了重仓港股消费、科技与金融,回避医疗保健品种的策略,去年第四季度末,该基金持有的医疗保健仓位仅为0.78%。开年以来,该基金取得8.47%的正收益,在全部非资源类QDII基金中业绩暂居第一,充分体现了“买什么”的重要性。

  不仅如此,南方香港优选基金和国投瑞银中国价值发现基金也都在其持仓行业中也淡化了医疗保健。

  而易方达香港数据显示,2021年香港ETF市场上最受资金青睐的是港股类ETF,其中,以债券和科技两类主题ETF获得净流入资金最多。

  新基金的偏好与老基金业绩关联紧密。主投医疗和科技板块的港股基金中,博时恒生医疗保健ETF年内净值跌幅超过17%,华夏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ETF年内净值跌幅为16.5%,依然承压。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布局港股的基金越来越多,但更多的还是缓慢建仓,而四季度不乏大幅调降港股仓位的基金,交银沪港深价值精选、博时沪港深成长企业等产品港股仓位较三季度调降10%以上。

  现阶段,不论是投资者还是市场表现,似乎都更支持“稳增长”的风向,银行、消费和基建板块近期的优异表现更传达出高股息资产对短期内市场波动的维稳性。

  南方香港优选基金经理毕凯表示“市场底部的安全边际是资产,只要市场上优质公司的资产长期价值没有永久性损伤,估值将有望随着宏观环境的改善得到修复。”

  

  据中金策略研究报告,“稳增长”的受益板块如部分金融、传统基建与相关产业链以及受益于上游价格回落和中下游消费板块。相较于医疗行业,受益于消费升级、产业升级趋势的中长期机会不仅业务和盈利能力有望增强,还具有一定的防御优势。

  开年以来,港股的表现给予了投资者一定的信心。而在港股市场上,银行地产、新兴科技、传统消费等主题的公司丰富,当整体估值区间偏低时,好公司的韧性将逐渐得到认识。随之认知回归,市场终将回到合理的道路上去。

  (文章来源港股研究社)

  文章来源港股研究社

Copyright@2015-2025 www.xyhndec.cn 牛炒股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