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监管加大出清力度 多股面临“跌破1元”退市风险
严监管加大“出清”力度 多股股价连续低于1元 退市风险逼近
来源金融时报 本报见习记者解旖媛
ST华信已经处在退市的“危急”关头。截至8月8日收盘,ST华信股价跌至0.74元,已连续14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只有在余下的6个交易日里实现全部涨停,ST华信才有可能勉强触及1元线。由此来看,ST华信面值跌破1元退市将成为大概率事件。
此前,ST雏鹰已经因为20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停牌,继“面值退市第一股”中弘股份之后,成为第二家因为股价跌破面值而遇退市风险的上市公司。去年以来,监管层逐渐加强了对上市公司的监管,通过降低“壳资源”价值,降低了投机者炒作绩差股的动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开展,主板IPO审核趋严,科创板的落地,给资本市场提供了更多优质企业,资金引导效果初显。
多股面临“跌破1元”退市风险
8月4日,ST华信发公告称,公司股票已连续10个交易日收盘价格均低于1元面值,可能将被终止上市。公告发布之后,ST华信连吃3个跌停,截至8月8日,股价已跌至0.74元,第14个交易日低于1元。
8月初,ST雏鹰发公告称,公司股票已经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面值,从8月2日起停牌,将由深交所在15个交易日内作出公司股票是否终止上市的决定。
根据交易所规则,A股上市公司股票收盘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面值,交易所有权决定终止上市。中弘股份因去年9月13日至10月18日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低于1元面值,成为A股市场首只“面值退市股”。
去年以来,上市公司触发退市条件的案例逐渐增多。在近期股市走低的大背景下,多股股价已经跌破1元。截至8月8日收盘,除ST华信之外,ST华业、ST大控、ST欧浦收盘价也在1元之下。
除了这些在1元上下“挣扎”的股票之外,面值低于2元的股票也不在少数。数据统计显示,截至8月7日收盘,除了已经暂停上市和停牌的企业之外,股价低于2元的股票数量也已经超过了60只,成为“准仙股”。
多家ST公司中报业绩堪忧
大部分ST企业始终面临“股价跌破1元”和“业绩未达标”究竟哪个先来的隐忧。对于“ST华信们”来说,股价跌破1元,意味着还未触及财务指标就提前退市。对于大部分ST企业来说,业绩不好依旧是触及退市的首要风险。
同花顺iF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8日,两市共有1746家上市公司发布业绩预告,业绩下限预计出现亏损的共300家,其中业绩亏损达亿元以上的77家,包括26家ST公司,占比达33%。连续两年净利润亏损而被“披星戴帽”的公司接近90家。若今年年报继续亏损,将面临暂停上市的风险。
从当前这些公司披露的业绩预报和快报情况看,目前已有超过50家公司上半年净利润为负。ST盐湖、ST凯迪、ST中绒、ST南糖等公司预计上半年亏损下限超过5亿元。
也有部分ST公司上半年打了“翻身仗”。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有15家ST上市公司上半年实现扭亏,其中ST集成、ST莲花、ST康达净利润过亿元,ST凡谷、ST安凯、ST罗普净利润也过千万元。从扭亏原因上看,ST集成、ST莲花、ST美丽等与资产处置和重组有关;ST凡谷、ST安凯等由于公司的销量提升或成本下降导致业绩提升。
英大证券提醒投资者,有5类股票要规避,一是“披星戴帽”的ST、ST 股票;二是被交易所公开谴责、通报批评的股票;三是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年度报告及财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者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的股票;四是主营业务不佳,经营现金流持续为负,靠外延并购重组“苟延残喘”的股票;五是空壳股。
业内人士表示,ST板块大多是绩差股,存在保壳预期,炒作热情高涨,在某些年份涨幅甚至可以远超白马股。过去,A股退市机制不完善是投资ST股票的重要保障,未来随着监管趋严,退市机制逐渐完善,绩差股的投资风险将大增,市场投资风格将逐步回归价值投资。
从严监管加大“出清”力度
2018年制度的完善为退市常态化奠定了基础。去年11月,沪深交易所发布《上市公司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实施办法》,将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公司暂停上市期限由一年缩短至6个月,提高退市效率;取消重大信息披露违法公司纠正后可申请回复上市的安排;明确规定因欺诈发行被终止上市的公司不得申请重新上市。
今年5月10日,深交所发布了乐视网、千山药机等7家公司的暂停上市公告。与以往不同,该批7家公司暂停上市的原因不再是单一的利润因素。连续两年经审计的净资产为负、未经审计净资产为负以及连续两年财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也成为了多家公司暂停上市的原因。
5月11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19年年会上指出,上市公司和大股东必须牢牢守住“四条底线”,并指出要探索创新退市方式,实现多种形式的退市渠道。对严重扰乱市场秩序、触及退市标准的企业坚决退市、一退到底,促进“僵尸企业”“空壳公司”及时出清。
今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提“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意味着资本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进一步。不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出清”力度正在逐渐加大,而监管趋严、暂停上市和退市条件趋广将是未来的监管趋势。
中银国际证券研报表示,我国向来上市难和退市难并存,市场的入口阻塞成“堰塞湖”,绩差股、劣质股该退不退,严重阻碍市场发展成熟。一方面,健全的退市制度具有优胜劣汰、提高上市公司经营效率、保障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和调节股票供需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目前科创板试点注册制,市场的入口放开,更是倒逼严格的监管以及相应的退市机制及时完善跟上,以促进资本市场运转效率的提升。
新手炒股入门
- 宏盛华源(601096.SH)发预增,预计2024年净利润2.19亿元到2.42亿
- 哪些地方有期货交易培训班?有靠谱的新手训练营吗?
- 股票600741的投资价值如何
- 300070股票行情
- 华夏回报基金今日净值
- 投资有效策略:实用技巧降低持仓成本
- 十大券商策略,十大券商一周策略?
- 萤石网络:针对宠物推出的TAMO移动看护摄像机已于2024年9月上线
- 缠论学习67:线段的划分标准
- 为什么股票、基金都一起跌?是什么原因?
- 富淼科技江苏富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控股股东所持部分股份解除
- 宝塔实业(000595)2月12日14点10分触及涨停板
- 如何选股赚钱绝招买强势股
- 龙虎榜是什么?教你看懂龙虎榜!
- 如何找到股票投资机会?炒股是怎么赚钱的?
- 六大经济大省“年报”挑大梁,GDP增速超全国平均,有你的家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