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欲加杠杆 募资熟套路竟然卡壳

炒股入门 2022-11-21 09:52炒股入门知识www.xyhndec.cn

  募资难成为私募行业近期的普遍现象。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此前,部分私募小额出资充当劣后级,通过配资充当夹层,再借券商两融业务融资,往往很快就能募满,如今却普遍卡在寻觅夹层资金这道关。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部分私募看好后市,激进者甚至欲加杠杆博取收益,但在监管严控金融风险的背景下,市场资金观望态度明显,投资更加慎重、理性。未来一段时间,中小私募募资难题将延续,私募行业洗牌将加速。

  苦苦寻觅便宜资金

  “急找资金!规模1.5亿元,我们出劣后3000万元,寻4500万元夹层,配好后做两融,杠杆1:1.5:2.5,急急急!”早上不到8点,黄满(化名)把这则消息发到多个业务交流微信群,期盼得到回应。不过,与此前几天情况一样,消息发出来后,无人搭理。

  “快两周了,还是没找到。”黄满脸上尽是无奈。作为上海一家投资公司的负责人,他看到最近市场行情较上半年有了起色,打算发行一只私募基金,“看能不能搭顺风车赚点钱”。

  按照以往经验,他打算自己出资3000万元,然后找各路资金配4500万元夹层资金,再找券商通过两融业务试试能不能1:1融资7500万元,组成总额1.5亿元、杠杆比例1:4的基金,投向自己看好的那几只股票。

  出乎意料的是,以前多次顺利进行过上述操作的他,最近突然发现夹层资金“仿佛一夜之间消失无踪”。“也找过以前合作过的几家资方,但他们现在变得犹豫起来,只是说资金不方便。”黄满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他同样找过一些民间资金,结果对方开口就是月息一分五(注0.015%,折算成年息为18%)。“有一家开口就是5000万元起步,数目低了不做。资金成本越来越高,这两个月格外明显。”

  不止黄满感叹便宜资金难觅,深圳一家私募的负责人张平(化名)同样遭遇这种苦恼。张平拟发行的私募基金规模稍大一些,自有资金1亿元,现在需要资方认购夹层1.5亿元的份额,产品也允许两融。

  “我给夹层资金的成本预算是1亿元、年化成本11.5%,或者1.5亿元、年化成本12%,两融成本由我自己承担。”张平透露,即使给出这样的优惠条件,也没多少人愿意认购。

  “资金越来越贵,越来越难找。”电话那头的张平说,只要靠谱,资金利息还可以再高一点,越快越好。

  小私募担忧撑不下去

  “以前配个1:4的杠杆还好做,现在还想做这么高的杠杆,你把资金方当成傻子?”深圳一家配资公司负责人针对上述两个募资项目说。

  他告诉记者,如果配资是为了到二级市场炒股,现在资金成本确实较高,而且风控更严。“不可能轻易放款出去,股票要审,利息月结,预警线、止损线要明确,两融还要到我们指定的券商去做。”

  “如果这些条件都答应了,那他也太激进了,背后有没有其他目的我们无法判断,就更不敢轻易放款。”该负责人表示,现在有一些更稳妥的项目,例如上市公司股东信用贷等,收益并不弱于配资,“不好意思,让他们问问别人吧,我们做不了。”

  “这段时间资金观望态度明显,大家都在等10月以后的政策面变化。”先驱资本董事长彭和平指出,受监管去通道、金融降杠杆等因素影响,当前大部分资金都持保守态度和慎重投资,证券类私募基金的募资难题格外突显,产生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私募基金发行新产品的热情降温。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证券类私募基金规模在8月出现收缩,从7月底的2.36万亿元降至8月底的2.25万亿元,累计下降4.7%。从发行产品速度上看,证券类私募产品出现逐月递减趋势。基金业协会备案数据显示,近3个月以来,证券类私募产品月度发行数量从6月的985只降至7月的891只,再减少到8月的804只。

  “希望公司能撑下去吧。”没有等到好消息,黄满陷入沉默。

  私募行业将加速洗牌

  募资难题成为当前不少中小私募的“生死劫”。不过,在彭和平看来,这都是行业发展和竞争必然要经历的阶段和过程。随着私募近年来的发展,行业正在经历优胜劣汰的净化过程。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自2016年2月5日至2017年8月底,协会共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12544家。其中主动申请注销的私募基金管理人913家,未按照要求完成第一只私募基金产品备案被注销的私募基金管理人11631家。

  “私募行业处于转型期,未来行业集中度会越来越高,一批具有资源整合、风控、募投管退优质能力的大型私募将胜出,而一些能力不足的中小私募机构会被逐渐淘汰。”深圳某大型私募人士表示,相比一些实力较强、客户更多及知名度更高的大型私募而言,当前小型私募的产品发行及募资都相对困难,在当前部分资金观望和保持理性的大环境下,预计中小私募募资难题将延续,部分会被淘汰。

  8月30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发布了《私募投资基金管理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分别从私募基金管理人和托管人的职责、资金募集、投资运作、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方面确立了监管规则。

  “从监管层的一系列举措来看,未来私募行业仍将保持全面从严监管思路,行业生态将会重塑。”上述大型私募人士说。

  (何一华 HN110)

Copyright@2015-2025 www.xyhndec.cn 牛炒股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