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行债券的普通股每股收益(什么是每股收益)

炒股入门 2023-02-03 12:38炒股入门知识www.xyhndec.cn
  • 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时的EBIT是怎么算的?
  • 怎么看发行债券,发行优先股,发行普通股哪个筹资方式更好?是看EBIT还是EPS 为什么
  • 什么是普通股每股收益率?
  • 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的区别
  • 股票的收益计算公式?
  • 什么是每股收益?每股收益计算公式是什么?
  • 股票收益率的计算公式
  • 1、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时的EBIT是怎么算的?

    这道题已经给出EBIT=700万元,所以不需要销售收入等数据计算了。
    如果题目没有提供EBIT(息税前利润),那么肯定会提供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等相关的数据让你先计算出EBIT。

    2、怎么看发行债券,发行优先股,发行普通股哪个筹资方式更好?是看EBIT还是EPS 为什么

    EBIT—EPS分析法原理
    负债的偿还能力是建立在未来盈利能力基础之上的。研究资本结构,不能脱离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的盈利能力,一般用息税前盈余(EBIT)表示。负债筹资是通过它的杠杆作用来增加财富的。确定资本结构不能不考虑它对股东财富的影响。股东财富用每股盈余(EPS)来表示。 将以上两方面联系起来,分析资本结构与每股盈余之间的关系,进而来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的方法,叫作息税前盈余一每股盈余分析法,简写为EBIT—EPS分析法。这种方法因为要确定每股盈余的无差异点,所以又叫每股盈余无差异点法。
    编辑本段EBIT—EPS分析法具体应用
    EBIT—EPS分析法是一种定量的分析方法,它通过企业的有效数据来对企业的最优资本结构进行分析。现举例说明 例假设漓江公司目前有资金100万元,现在因为生产发展需要,准备再筹集40万元资金,这些资金可以通过发行股票来筹集,也可以利用发行债券来筹集。把原资本结构和筹资后资本结构根据资本结构的变化情况进行EBIT—EPS分析(参见表1)。
    解EBIT—EPS分析实质上是分析资本结构对普通股每股盈余的影响,详细的分析从表2中可以看到,息税前盈余为300,000元的情况下,利用增发公司债的形式筹集资金能使每股盈余上升较多,这可能更有利于股票价格上涨,更符合理财目标。那么,究竟息税前盈余为多少时发行普通股有利,息税前盈余为多少时发行公司债有利呢?这就要测算每股盈余无差异点的息税前盈余。
    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EBIT——每股收益无差别点处的息税前盈余; I1,I2——两种筹资方式下的年利息; D1,D2——两种筹资方式下的年优先股股利; N1,N2——两种筹资方式下的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数。 把表1中漓江公司的资料代入上式,得 [(EBIT-16,000)(1-33%)-0]/60,000=[(EBIT-48,000)(1-33%)-0]/40,000 求得EBIT=112,000元, 此点EPS1=EPS2=1.072元。 这就是说,当盈余能力EBIT>112,000元时,利用负债筹资较为有利,当盈利能力在EBIT< 112,000元时,不应再增加负债,以发行普通股为宜。当EBIT=112,000元时,采用两种方式无差别。漓江公司预计EBIT为300,000元,故采用发行公司债券的方式较为有利。
    编辑本段EBIT—EPS分析法图示
    EBIT—EPS分析法用图示进行分析更为简单,只要在以息税前盈余为横坐标和以每股收益为纵坐标的坐标图上,画出不同筹资方式下的EPS线,其交点所对应的EBIT 和EPS所决定的资本结构就是最优资本结构。利用表2的资料绘制EBIT—EPS分析图简单明了。从图1可以看出,当EBIT 大于112,000元时,负债融资的EPS大于普通股融资的EPS,则应进行负债融资;反之,当EBIT小于112,000元,普通股融资的EPS大于负债融资的EPS,则应进行普通股融资。而EBIT等于112,000元时,两种筹资方式的EPS相等,则理论上两种融资方式是等效的。
    编辑本段EBIT—EPS分析法的不足
    EBIT—EPS的分析方法是一种定量的分析方法,它只考虑了资本结构对每股盈余的影响,并假定每股盈余最大,股票价格也就最高。但把资本结构对风险、的影响置之视野以外,是不全面的。因为随着负债的增加,投资者的风险加大,股票价格和企业价值也会有下降的趋势,所以,单纯用EBIT—EPS分析法有时会作出错误的决策。但在资本市场不完善的时候,投资人主要根据每股利润的多少来作出投资决策,每股利润的增加也的确有利于股票价格的上升。

    3、什么是普通股每股收益率?

    普通股每股收益额是指平均每股普通股可摊得的
    净利润

    这个
    指标

    股份制企业

    财务分析
    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无论是

    通股

    股东
    还是潜在的
    投资者
    都非常关心
    企业
    的利润情况,
    尤其是每股的收益情况。普通股每股收益额是影响
    股票价格
    行情的一
    个重要
    财务指标
    。该比率反映了公司普通股每股获利能力的大小,
    它直接影响
    公司
    未来的股价。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
    普通股每股收益额越大,说明企业的
    获利能力
    越强。

    4、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的区别

    存在稀释性潜在普通股的,应当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潜在普通股主要包括可转换公司债券、认股权证和股份期权如果没有潜在普通股,稀释每股收益=基本每股收益存在稀释性潜在普通股的,应当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潜在普通股主要包括可转换公司债券、认股权证和股份期权等。
    (一)可转换公司债券。对于可转换公司债券,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分子的调整项目为可转换公司债券当期已确认为费用的利息等的税后影响额;分母的调整项目为假定可转换公司债券当期期初或发行日转换为普通股的股数加权平均数。
    (二)认股权证和股份期权。根据本准则第十条规定,认股权证、股份期权等的行权价格低于当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时,应当考虑其稀释性。 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作为分子的净利润金额一般不变;分母的调整项目为按照本准则第十条中规定的公式所计算的增加的普通股股数,还应考虑时间权数。 公式中的行权价格和拟行权时转换的普通股股数,按照有关认股权证合同和股份期权合约确定。公式中的当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通常按照每周或每月具有代表性的股票交易价格进行简单算术平均计算。在股票价格比较平稳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每周或每月股票的收盘价作为代表性价格;在股票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每周或每月股票最高价与最低价的平均值作为代表性价格。无论采用何种方法计算平均市场价格,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除非有确凿证据表明原计算方法不再适用。当期发行认股权证或股份期权的,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应当自认股权证或股份期权的发行日起计算。
    (三)多项潜在普通股 根据本准则第十二条规定,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应当按照其稀释程度从大到小的顺序计入稀释每股收益,直至稀释每股收益达到最小值。其中稀释程度,根据不同潜在普通股转换的增量股的每股收益大小进行衡量,即假定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为普通股时,将增加的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除以增加的普通股股数加权平均数所确定的金额。 在确定计入稀释每股收益的顺序时,通常应考虑股份期权和认股权证的影响。 每次发行的潜在普通股应当视为不同的潜在普通股,分别判断其稀释性,而不能将其作为一个总体考虑。

    5、股票的收益计算公式?

    作为一个职业股民,炒股已有十年历程。不敢说在股市战无不胜,但敢说已经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稳定的盈利模式。看着市值起起伏伏,一直有个问题困扰着我如何计算我的收益率?
    一只股票涨了10%,要跌9.09%就可持平;一只股票跌了10%,要涨11.1%才能持平。对于一只股票尚且如此,如果是10只,100只呢?如何计算我的股票收益率呢?
    这个问题一直让我迷惑,我已请教了很多业内人士,包括基金经理,大学教授,他们都没有答案,在网络上搜索,结果都是最简单的复利计算公式。
    今天偶然看到上海华颂设计的这个股票操作年收益率计算公式,细算之下,确实如此,不由得对该公式的发明者感到由衷的敬佩,该公司肯定花了大量的人力,财力来研发这个公式,现在无偿地奉献出来,让我对上海华颂的敬意更进一步。
    想必该公式一定会成为金融界的经典,这是我等股民之幸,国家之幸啊!金融
    http://.xbsy88.

    6、什么是每股收益?每股收益计算公式是什么?

    每股收益即每股盈利(EPS),又称每股税后利润、每股盈余,指税后利润与股本总数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基本每股收益=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
    我们也可以每股收益指标计算公式为
    每股收益=(本期毛利润- 优先股股利)/期末总股本
    除了每股收益,还有稀释的每股收益,主要是指可转换为普通股的优先股、可转换债券、期权及或有可发行股份等潜在普通股可能向普通股转换时所引起的对基本每股收益的稀释效应。中国现行的每股收益的计算没有考虑潜在普通股的影响,不计算稀释的每股收益。这种做法与国际惯例存在明显的不一致。

    7、股票收益率的计算公式

    股票收益率=收益额/原始投资额
    当股票未出卖时,收益额即为股利。
    衡量股票投资收益水平指标主要有股利收益率、持有期收益率与拆股后持有期收益率等。

    Copyright@2015-2025 www.xyhndec.cn 牛炒股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