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中的新股专家(股票中签是好事吗)
1、深市股票市值10000还是5000持有20天有资格打新股。各种说法都有。哪位专家能够明确一下!
越多越好啊,市值越多,签越多。中签概率越高啊
2、股票中新股申购条件
T-2日之前准备市值。不是有钱就可以打新股的,还要有“门票”才有资格打新。按规定,打新股都有最低申购份额,沪市最低申购1000股,深市最低申购500股。举子例子,如果1支沪市新股的发行价是10元/股,那么申购1000股,需要1万元现金(账户可用金额)。你手里有1万元现金是不够的,还要事先准备好“门票”,即你手里必须有1万元市值的沪市股票,才有资格打新股。这个市值的计算方式交易所有规定,按T-2日(T日为申购日)前的20个交易日(含T-2日)的日均市值计算。并且,沪深两市的股票市值是不能通用的,即要分别准备“门票”。同一市场的市值可重复使用,如当天有3支深市新股,你有10万深市市值,那每支新股你都可以打10万(但不能超过申购上限)。
T日新股申购日。也就是市值计算的T日,在这一天,你的市值现金都准备好的话,就可以打新股了。打新的方法非常简单。在申购日的上午9点至下午3点(中午休市时也可以),在证券账户上操作一下买入即可。下单方式与买入股票相同,点击“买入”,在证券代码栏中填入“申购代码”,填写买入数量,数量须为1000股(或500股)的整数倍。然后,点击“买入下单”。下单后,到当日委托时看一下,如果有刚才的下单记录这笔申购就完成了。申购后,相当的申购金额就会冻结了,要到T+3日资金才会解冻。如果中签了,比如中了500股,500股发行价所对应的金额就转成股票显示在持仓里了,其它的金额回到你的账户。
如果市值和现金都不充足,单个账户的上限都打不满,只要用一个证券账户就可以了。系统会根据你的市值,自动计算当天可以申购的限额。
T+2日可查看是否中签。如T日申购新股,T+2日晚上就可以在证券账户上查到是否中签,如果中签,你的持仓中就会看到中签的股票及数量,如果没有中签,持仓中冻结的申购份额就消失了。
T+3日资金解冻日。这一天,申购资金都回到账上可用的了,可以买股票、债券、继续打新。如果中签了,会收到所中的新股份额,并扣除相应金额后返回资金。如果中签了新股,就等待这支新股上市,择机卖出。
3、请专家介绍一下股票打新的程序及规则。谢谢!
给你张图,可以看明白!
如下
给你一些申购的技巧
A、根据对中签概率的时间段调查分析,得出结论1031———1130,是申购新股的“黄金时段”,中签命中率最高,1431———1500次之。
B、提高中签的可能性
诀窍一回避热门追冷门。当出现多只新股发行时,可以优先考虑较为冷门的新股。避开先发股,集中资金打后发股。假如有几只新股几乎出击,那么,选择申购时间相对较晚的品种。因为大家一般都会把钱用在申购第一和第二天的新股,而第三天时,很多资金已经用完,此时申购第三天的新股,中签率更高。
诀窍二集中资金打大盘股。如果多只新股发行,就选准一只全仓出击,以提高中签率。资金较少的散户应积极参与超级大盘股的新股申购,因为大盘新股的中签率明显高于小盘股。
诀窍三资金量大保障高。当申购资金达到一定数量时,中签率就会有保障。
诀窍四选择时间再下单。根据历史经验,刚开盘或快收盘时下单申购的中签概率小,而上午1030至1115和下午130至200之间下单的中签概率相对较高。
选择申购时间相对较晚的品种,比如今天、明天、后天各有一只新股发行,此时,则应该申购一只新股,因为大家一般都会把钱用在申购第一和第二天的新股,而第三天时,很多资金已经用完,此时申购第三天的新股,中签率更高。
希望可以帮到你了!
4、股票里的新股是什么意思?怎么获得?
新股是指发行股票并上市股份公司的股票。新股上市后可以在股票交易市场上购买。
也可以在发行时申购。申购新股需要每天关注沪深两市公告,像买普通股票一样申购,最低申购1000股,申购后,你的钱会暂时冻结,3天后若未中签则解冻资金。申购新股的很多,所以有中签率,中签率很低,钱少申购成功的概率极低。
5、新股中签有什么好处?新股一定会涨吗?
新股中签一般都会涨,有钱赚有好处啦!
希望帮到你啦!
6、新股中签率是什么意思,请举例说明一下好吗!
中签率就好比是彩票的中奖率一样
由于申购新股的人和钱比较多,发行的额度有限,又不可能做到人手一股,因为是按照每1000股来申购的,所以每1000股为一个申购单位并会获得一个申购配号,然后会来一个抽号,投资人对照号码,有的则为中签,没有的就没中。用可发行的额度/总申购金额,就会得到该新股发行的中签率了。中签率越低中签的可能性就越小。
基金跟新股有所不同,新基金发行可以做到人人有份。中签率的计算方法同上,假设中签率为10%,那么你投资10000,就会有1000可以成功购买到该基金,依次类推。
7、股票新股申购怎么容易中签?
这个实际是概率,就是短期看运气,长期看资金量。
至于不少人有时间拿捏,品种比较等等,属于细节改善的摸索,助力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