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充足率管理新规有利于引导银行资金配置
有消息显示,中国银监会于近日下发了《商业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新规在调高间资产、房地产开发贷款、融资平台贷款、长期贷款的风险权重的,也调低了部分贷款的风险权重。
分析人士指出,房地产开发贷、融资平台贷和长期贷款在银行贷款中的总体占比不低,提高其风险权重势必提高银行“补血”压力,增加银行再融资需求。但此次调整有利于引导银行对信贷资金进行合理配置,使资金配置向支持中小企业、支持实体经济的方向发展。总体而言,新规“引导”的意义大于“加压”的意义。
--风险权重调整有高有低 对银行影响各不同
据了解,征求意见稿调整了同业资产和非按揭零售贷款的风险权重,其中同业资产从之前的0至20%上调到20%至50%,非按揭零售贷款则从100%下调到75%。
对此,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由于目前同业相互持有资产比例较高,涉及关联交易风险也随之较高,本着谨慎原则,有必要调整同业资产权重。
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副总经理宗良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银行的同业资产在总体资产比重中占比大约为10%。近期银行系统资金较紧,银行市场同业拆借增多、利率也在不断上浮,拆借业务的风险提升,监管层才将同业资产比例适当调高。”
,宗良透露,按揭零售贷款的风险权重为50%,“非按揭零售贷款的风险偏小、业务量也不大,权重调整后将鼓励银行多发展零售贷款”。
征求意见稿将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权重上调到150%。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目前银行也房地产开发贷占比仍然较高,约占银行全部贷款业务的20%至30%。此次房地产开发带风险权重上调可能对银行有所压力。“房地产政策调控时间不短,力度较大,房价未来波动可能较大,房地产开发贷不确定性增大,,调整风险权重是有道理的。”
分析师认为,各项风险权重的调整对于各家银行影响有明显的分化,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浦发、兴业、华夏银行和城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