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金融巨头入股 赛维谋求光伏全产业链
岁末,南方大雪,仍抵挡不住光伏产业的滚滚热浪。
2011年1月初,赛维LDK获得了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建银国际下属投资基金以及另一中国主要银行下属投资基金等3家“国字号”投资基金的2.4亿美元注资,三家单位共获得赛维18.46%的股权。
在中国的光伏行业,3家“国字号”金融机构联手投资一家企业尚属。据知情者透露,此次融资之后,赛维LDK硅料及化学品业务将在年底赴港上市。对此,赛维公关总监姚峰并未对记者确认。
三巨头描绘资本路径
赛维此次引进投资者从2010年中就已经开始谈判。
当年9月,赛维获得了国家开发银行600亿元人民币授信额度,此后,赛维与三家基金公司展开了实质性谈判。
此次投资赛维的牵头者国开金融是国家开发银行于2009年9月新成立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金350亿元人民币,主要从事私募股权基金、直接投资和财务顾问等业务。
国开金融一位不愿具名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从公司成立之初新能源一直是其关注的重点,而赛维又是光伏产业链上游的龙头企业,非常具备投资价值。“我们希望它的硅料和化学品业务尽早上市,鉴于新能源的前景,上市之后我们也不会立即套现退出。”
赛维内部人士告诉记者,选择这三家国有基金公司,主要因为其雄厚的背景及帮助公司上市的丰富经验,且属于财务投资,不会参与到赛维具体的经营管理中。
这并非赛维的初次融资。早在2007年,赛维在美国纽交所上市之前,就进行过海外融资,其中鼎晖基金和法国Natixis基金是两家最大的外部投资者。
在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胜茂看来,与外资基金相比,这三家银行背景的基金除了可以注资之外,还将帮赛维获得更多的银行贷款,并对赛维在国内光伏发电站项目上的竞标提供实际的支持。
突击北美完善产业链
在获得三家基金签约之际,赛维在北美市场也迈出了重要一步。日前,赛维以约33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太阳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70%的股份。赛维还将收购SPI生产线的部分生产设备,并管理SPI之前在中国深圳的光伏组件工厂。
醉翁之意不在酒,业内人士分析,赛维此次收购主要为了打开美国市场。
目前,中国光伏企业的产品80%销往欧洲市场,而销往美国的不到10%。“收购当地工厂,能迅速打开美国市场,还可以借此将产品销往整个北美。”
与常州天合、无锡尚德等其他光伏厂商所不同的是,目前硅片还是占赛维销售收入的大头,作为供应给电池和组件厂商的原料,大陆和台湾市场占到赛维销售份额的一半左右。而在未来海外市场,美国市场被业内寄以厚望,这自然也是赛维不能忽视的重点。
“更重要的是,此次收购也将使赛维的产业链更具竞争力。”姚峰说,一直布局全产业链的赛维在硅片等上游领域已经是龙头企业,在中游的电池和组件也发展顺利,而SPI在光伏工程项目上的优势正好增强赛维在下游的终端市场的整合能力。
之前的2009年7月,赛维收购了意大利太阳能市场专业系统整合商SGT公司的控股权,而今通过先后两次的收购,赛维完成了在欧洲和北美的光伏终端环节的布局。
双雄争霸
目前,国内光伏的上游市场基本被赛维和江苏中能两家所垄断,这两家的竞争也显得尤为激烈。
2010年12月28日,赛维公布,硅片产能为3GW,硅料产能为1.1万吨。此前的几天,江苏中能则表示已实现3.5GW的硅片产能,而硅料产能达2.1万吨。
“江苏中能的硅料起步早,产能和产量无疑是最高的,但赛维的硅片产量去年大约在2GW左右,肯定是世界最大的,这一点毫无疑问。”一位赛维人士对记者说。
此前,赛维以迅速的扩张闻名于业界,其董事长彭小峰短短2年时间就成为了世界最大的硅片制造商,荣登新能源榜首富。但在金融危机之后,赛维的步子逐渐放慢,趋于谨慎。而此时,江苏中能杀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