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夫人杨绛去世 为什么叫杨绛为先生?杨绛百岁感言网络疯传?

学习炒股 2019-10-19 16:18学习短线炒股www.xyhndec.cn
摘要20世纪80年代钱钟书和杨绛在家中阳台合影 新华社发 记者张丛博 核心提示|5月25日凌晨,105岁高龄的著名作家、翻译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钱钟书夫人杨绛在北京逝世。这位跨越一个多世纪的文学大家留下来诸多传奇,不管是与...

  20世纪80年代钱钟书和杨绛在家中阳台合影 新华社发

  记者张丛博

  核心提示|5月25日凌晨,105岁高龄的著名作家、翻译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钱钟书夫人杨绛在北京逝世。这位跨越一个多世纪的文学大家留下来诸多传奇,不管是与钱钟书的动人爱情,还是她温婉恬淡的作品。

  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杨绛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本名杨季康,是家中第四个女儿。1928年考入苏州东吴大学,后转至清华大学借读。1935年杨绛与钱钟书结婚,同年夏季一起赴英国、法国留学。回国后,历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清华大学西语系教授;1953年,任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的研究员。

  杨绛早年创作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游戏人间》等,被多次搬上舞台。来到社科院后,她翻译了《吉尔·布拉斯》《堂吉诃德》等多部高水平的译作。杨绛一生创作不竭,著作丰厚。1980年,她发表了长篇小说《洗澡》;1981年发表《干校六记》并被译成多种语言;1984年作品《老王》入选初中教材;1985年散文集《隐身衣》英译本出版;2003年,93岁的杨绛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2007年,再出版《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2001年,杨绛把她和钱钟书的稿费和版税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截至2016年,该奖学金捐赠累计逾千万元,惠及学子上千人。

  钱钟书生前称杨绛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上世纪90年代末,爱女钱瑗与丈夫钱钟书先后去世。此后,杨绛孤身一人,一直闭门深居。92岁时,先生提笔,回忆三口之家的风雨岁月。2003年《我们仨》出版问世,在文末她写道“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我一个。”

  杨绛在百岁感言中说“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往前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细想至此,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过好每一天,准备回家。”

  在105岁时,杨绛跨过了人生的边缘,“回家”了,“我们仨”再无生离与死别。

  在河南息县度过“干校时光”

  上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钱钟书与夫人杨绛在河南息县度过了一段“干校时光”,杨绛散文代表作《干校六记》写的便是这段经历。2008年春,大河报记者曾来到息县东岳镇进行探访。

  当时,杨绛被分配在菜园班,一个人住在小房子里。如今,钱钟书住过的土坯房还在,但杨绛住过的小屋已消失在一片麦田里。

  杨绛在《干校六记》“学圃记闲”中写道“班长派我看菜园是照顾我,因为默存(钱钟书字默存)的宿舍就在砖窑以北不远,只不过十多分钟的路……”

  她在“凿井记劳”中则记述了劳作的辛苦“我们没用机器,单凭人力也凿了一眼井……那块地硬得真像风磨铜。我费尽吃奶气力,一锹下去,只筑出一道白痕,引得小伙子们大笑……”大河报记者见到了这口井,井沿砌了石砖,井下被泥土填埋得只剩一米深了。

  杨绛在干校的劳动是种菜和看管菜园,钱钟书则是当邮差,每天下午到村上邮电所去领取报纸、信件等回连分发。“邮电所在我们菜园的东南。默存每天沿着我们菜地东边的小溪迤逦往南又往东去。他有时绕道到菜地来看我,我们大伙儿就停工欢迎。”杨绛在书中这样描述。

  在东岳镇,钱钟书常去的邮电所已无踪迹可寻。乡亲们说,干校撤走后,邮电所也搬走了。他们回忆,“钱钟书是个很沉默的人,不爱跟人说话。大家知道他和杨绛是一家,可他并不常到菜园,路过也不长待,倒是杨绛常去看他”。

  在息县待了两年多后,1972年3月,钱钟书和杨绛被送回北京。杨绛在《干校六记》末篇中记录了当时的场景“同伙为我们高兴,还为我们俩饯行。当时宿舍里炉火未撤,可以利用。我们吃了好几顿饯行的汤团,还吃了一顿荠菜肉馄饨——荠菜是野地里捡的……”(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Copyright@2015-2025 www.xyhndec.cn 牛炒股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