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上半年IPO总结:老板让利之年 你还在犹豫吗?

学习炒股 2022-11-18 22:12学习短线炒股www.xyhndec.cn

  2019上半年以来,不少新股的表现超于理想,期内共75只新股,其中以近期的中烟香港(6055.HK)最为羡煞旁人,三周累涨超160%。

  而从整体来看,上半年新股的平均首日上涨回报为4.5%,再考虑到中签率,6个月以来打新的累计回报可以达到184%。

  更厉害的是,有12只累涨逾30%,远远超逾同期恒指。

  ,大部份都有庄家在背后控制,不然,看看前几名所涉及的行业,汽车、食品、基建等,这些哪来的吸引力?

   数据   对于部份新股,在上市估值与行业未来发展潜力下,其表现却是实实在在的基于市场大众资金所推动,生物科技和教育股便是当中的表表者。

  仔细想想,今年初小牛市出现,部份新股跟随大市上涨是主要原因之一,但另一方面,亦因为上市时估值便宜,才会出现更凌厉的走势。

  估值这单一因素,不但影响长线的价值投资回报,其实对短期的打新回报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2018年,熊市下港股IPO的高光之年

  2018年,港交所积极改革,推行了新政允许同股不同权的公司、以及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在港股市场挂牌。

  前者无异是针对曾经错过的如阿里巴巴一类的公司、而后者则是大幅降低了生物科技股上市的门槛,以捕捉全球与中国生物科技行业的未来发展潜力。

  2018年7月9日,小米成为港股首家以同股不同权上市的企业;2018年8月1日,歌礼制药成为港股首家未盈利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期后,同类的美团、华领医药、百济神州、信达生物等在下半年扎推上市。

  港交所改革的决心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2018年港股即使坠入了熊市,但全年IPO集资额却重回全球第一。

   图片   2018年,港股新股量上涨29%至208只,延续了2017年的新高,融资额也大涨123%至2,866亿港元,打败2017年第一名的纽约证券交易所蝉联冠军宝座,当中最大功臣是三只巨无霸 - 中国铁塔(588亿港元)、小米(426亿港元)、美团点评(331亿港元)。

   图片   不过,IPO量及融资额虽然大幅上涨,但上市市盈率却是整体下滑

  41% 新股以10-20倍上市,同比增长16个百份点;

  35% 新股以 20倍或以上上市,同比下滑8个百份点;

  以40倍上市的新股从2017年21%大跌至2018年的12%。

   图片   除此之外,以招股价范围中间值以下上市的新股亦有上涨迹象。

  2018年,仅34% 新股以高于招股价范围中间值上市,低于2017年的 42%;约26.8% 新股更以下限上市,同比上涨10个百份点。

   图片   再看另一组数据,较高市盈率的消费行业占整体新股比例增加,相比一向单位数字市盈率的房地产行业却在减少。

  ,并不是行业因素拖累了整体新股市盈率下降,而是大概率基于大市行情不好下,大老板们主动降低估值上市。

   图片   2018年,虽然是港股IPO的高光之年,但对大老板们而言却不如表面般风光。

  不过,能上市已是成功了一大半。相比下,内地上市行情更不好,不论新股量或是融资额均大幅下降。2018年新股量同比下降76%至106只;融资额同比下降39%至1,402亿元人民币。

   图片   整体上市市盈率自然也是向下滑。

   图片   上年出现突如其来的熊市,指数不断下滑,大市气氛不好,但港股新股量和融资额却大涨,打新回报仍然不错。

   数据   另一方面,根据富途统计显示,如果不以上市首日计算,而是以2018年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来统计,去年新股整体破发率达到72%。

  这意味着,新上市公司的股价随大盘下行的趋势明显,即使打新能赚钱,但对于看中长线投资的小股东而言,基本上都是亏钱。

   图片

  供需失衡,破发阴影,老板让利

  2018年7月12日,8家公司于同一天在香港上市,在港交所狭窄的扇形台摆上了四面铜锣,俩人共享一个,到了9点30分,8位代表敲响铜锣,这一幕更成为了媒体舆论调侃的对象。

  成功上市敲锣本是一间公司的高光时刻,但却沦落为一个共享铜锣的罕见盛景,只因上市公司实在太多,港交所锣都不够用了。

   图片   这一幕奇景并没有阻止更多的公司在香港上市,始终,独自敲锣不是最终目的,上市集资才是最要紧之事。

  2018年的上市潮也带也带来了一个“血淋淋”的破发潮,更为今年的新股市场埋下了一个“伏笔”。

   图片   先回顾一下,去年破发潮不外乎以下原因

  ,市场整体低迷的气氛自然拖累新股表现;

  ,一下子涌来这么多新股上市,港股真的吃得下幺?新股密集上市的情况不但会给投资者一种麻木感,而且特别在熊市下,资金面的压力更是明显;

  ,新股以高估值上市,亦是一个导致破发潮的重要因素。

  实际上,在去年破发阴影下,今年大市行情虽然有所恢复,但上市公司基本难以再用比去年更好的市盈率上市。

  而且,去年有不少公司都选择将上市时间推延,2018年已获原则上批准但仍未上市的公司有53家,数量明显高于2017年的30家。

   图片   择日再上的企业明显不会错过目前的市况,截止2019年上半年,处理中个案达到163件,包括22间已获原则上批准但仍未上市的企业,一大批公司仍然等待着上市集资。

   图片   截止6月28日,今年上市的IPO共75只,逾73%新股以发售价中间值以下上市,当中50%更是以下限上市。

   资料   很多公司都是去年上不了而一拖再拖,心里基本已有阴影了,,今年即使给投资人压价也甘心上市。

  打新股就是这样的一个游戏, 公司上市, 之后看投资人愿意用什么价钱买, 不停博弈。

  在供需失衡、去年破发阴影下,老板自然要让利,也挺多新股一上市出现了足够安全边际,投资值价更大。

   数据

  

  近年里,港股IPO基本跨越了“热恋期”和“失望期”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

  2017年,新经济股保险科技第一股众安在线、汽车新零售第一股易鑫、网文第一股阅文等纷纷来港上市,无一不受到市场热烈的追捧。

  上市估值不但高,而且在二级市场开始的表现也不错。在新经济股带来的热恋期下,港股新股量创下了多年新高。

  此前港股上基本都是地产和金融类,新经济公司数量较少,更多行业种类的出现保持了新股市场的热情。

  再加上港交所上市新规助推,热恋期延续至2018年,即使熊市来临了,港股也有更多新股上市。不过,随着破发潮涌现,第一批的新经济股跌成狗,市场开始进入失望期。

  上市潮和破发潮并存的现象,从根本上就注定不会长久。“热恋期”和“失望期”过后,新股市场便会进入第三个阶段 - “让利期”。

  可预期的是,2019年的新股上市规模也许不及上年,但仍然是一个好年份。

  国内虽然没有了去杠杆减负债的大背景,但各个企业未雨绸缪提前集资减压仍然是一个不会停止的事,因为谁也不知道市场情况会不会急转直下。

  在公司仍然扎堆赴港上市下,老板也就面对更大的压力需要让利。

  例如,这周开始招股的一只大湾区高等教育股,传闻估值更有可能低至明年的8倍以下。虽然估值低也反映了资金兴趣度不高,短期有机会破发,试想一下,投资重要两件事,安全边际及成长性,虽然民促法还没出台,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这样的低估值已一定程度反映了民促法的风险。

  ,即使民促法在高等教育收购上进一步收紧(机会率不大),导致高等教育只能依靠内生增长,以高等教育股这样良好的现金流,公司大可把每年的利润全数派发给股东,这样的高派息率也提供足够的安全边际。

  ,如果是从投资的角度,期限放长一点,今年的新股都会有更大的安全边际,赢的机率自然更高。

  而且,从另一角度看,以较低估值上市后股价不断创新高,总会比排除万难以高估值上市后股价不断破发探底,对老板面子来说来得更好吧?

Copyright@2015-2025 www.xyhndec.cn 牛炒股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