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薛海宁副司长详细介绍了药品领域改革的进展和成效。自2018年以来,我国药品领域改革步伐坚定,成果显著。
针对抗癌药物,我国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举措。通过抗癌药医保准入专项谈判,新增了17种抗癌药物进入医保目录,这些药物的价格平均降幅达到了惊人的56.7%。省级专项采购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共有1714个药品降价,平均降幅为10%。
薛海宁副司长指出,药品领域改革不仅仅是关于患者的用药安全,更是关于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乃至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课题。必须进一步深化药品领域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复杂性。
我国将继续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并推进国家基本药物供应保障的综合试点。为了激励优先使用基本药物,上下级医疗机构之间的用药衔接也将得到加强。国家组织的药品集中采购试点将作为突破口,推动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等。
对于中标药品及其原料药生产企业的监测、公立医疗机构优先使用集中采购中标药品的监测都将得到加强。薛海宁副司长透露,我国将加快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的一致性评价,目前已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已达239个。
值得一提的是,薛海宁副司长还表示将建立临床急需药品的审评审批“绿色通道”,以加速境外已上市新药在境内的上市审批。药品质量和安全的监管也将得到加强,包括加大药品质量的监督抽检力度、及时公布抽检结果、发布年度药品检查报告等。
薛海宁副司长强调,我国将加快药品信息化追溯体系的建设,率先实现疫苗、特殊药品和国家集中采购药品的“一物一码,物码同追”,以确保药品的安全和可追溯性。这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施,无疑将为患者和医药产业带来更大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