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兴股份IPO行业背景与盈利走向研究分析简介报告

炒股技巧 2025-01-12 11:05炒股技巧www.xyhndec.cn

广东揭阳、潮州、汕头三市,位于潮汕地区,商业氛围浓厚,美食文化繁荣。其中,汕头被誉为“百载商埠”,近年来经济发展尤为突出。在这样的背景下,汕头华兴冶金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兴股份”)历经多年发展,如今正寻求在北京证券交易所(北交所)上市。

华兴股份的创始人佘克事,一位冶金专业背景的工程师,将公司传承给了他的儿子佘京鹏。佘京鹏作为新一代领导人,正在带领公司走向新的发展阶段。华兴股份的上市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华兴股份主要从事高效铜冷却设备、铜板风口和精密铜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近期,该公司向北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并已完成三轮问询反馈。在深入研读其招股书及问询回复后,发现华兴股份的财务数据、报表真实性、主要供应商身份以及行业前景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关于财务数据的变化,华兴股份在IPO过程中出现了15项规律性变化,这引发了对其报表真实性的质疑。主要供应商身份神秘,采购真实性有待考察。这些问题都为华兴股份的上市之路增加了不确定性。

深入探讨其业务背景,我们发现华兴股份的产品主要服务于钢铁行业,尤其是炼铁厂。其主要产品包括铜板水冷却壁、铜风口以及精密铜件等,这些产品的应用场景相对单一,使得公司的业绩严重依赖于钢铁行业的发展状况。在当前全球经济环境下,钢铁行业的波动对华兴股份的影响尤为明显。行业天花板过低的问题使得华兴股份在扩张和盈利方面面临挑战。

随着发行人对我国钢铁行业的深度参与和对市场动态的精准洞察,我们了解到这一行业自2011年下半年开始进入了一个重要的调整阶段。那时起,钢铁行业便开始了漫长的转型之路。特别是在粗钢产量方面,我们看到了一个非常清晰的趋势:自近年来产量峰值出现后,开始呈现稳定的下行趋势。这样的趋势背后反映出的是行业所面临的种种挑战和不确定性。对于发行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由于其自身的业务特点与钢铁行业紧密相连,因此未来的市场竞争环境如何发展将直接影响其业绩预期。

在招股书中,我们看到了关于我国粗钢产量和铜板水冷壁需求的详细数据。这些数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了发行人未来的市场空间和行业天花板。尽管市场空间存在,但竞争环境同样激烈。除了竞争对手的威胁外,发行人还需要面对原材料价格的波动所带来的风险。例如,电解铜市场价格的变化对发行人的毛利率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也反映出发行人在原材料价格风险传递能力上的不足以及可能存在的盈利能力问题。

原材料价格风险传递能力存疑

从招股书中可以看出,发行人的产品均由电解铜原料生产,然而作为大宗金属商品的铜价,发行人只能被动地接受。其能否将铜价的不利变化及时传导给客户,成为其盈利能力的重要考量因素。从现有信息来看,发行人在铜价传导机制上似乎存在短板。由于生产到发货的周期长达3-6个月,再加上下游客户主要是实力强大的钢铁企业,发行人在价格传导上显得力不从心。一旦电解铜价格快速上涨,发行人不得不独自承担风险,这无疑对其盈利能力构成了挑战。这一担忧在报告期三年中已初现端倪。

针对这一问题,北交所也向发行人提出了询问。发行人在回应中坦言:“对于原材料价格波动可能带来的经营风险,我们已在招股说明书中进行了风险提示。”尽管采取了套期保值的方式来对冲风险,但从实际效果来看,这并不能完全弥补主营业务成本的影响,且套期保值本身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风险。

盈利能力面临多重考验

发行人的盈利状况虽然整体稳定,报告期三年净利润均为正数,合计盈利达1.06亿元。但在低毛利率的背景下,这一成绩尤为难得。深入分析其财务数据,我们发现发行人的盈利能力可能面临多重考验。

待认证及待抵扣进项税额的问题引人关注。发行人在待认证进项税额上的余额居高不下,尤其是毛利率最低的2021年度,待认证进项税额更是达到了最高值。税务政策的调整已经取消了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认证操作,改为电子税务局上进行用途确认。但发行人依然坚持进行认证操作,这使得期末产生大额的待认证进项税额余额显得不太合理。这背后可能暗示着发行人的销售状况并不理想,存在亏损业务或子公司,其盈利能力正在经受考验。

税务稽查结果也揭示了发行人盈利能力的异常。税务部门对发行人的检查显示,其2020年至2022年期间存在调整应纳税所得额的情况。尽管部分年度无需补缴企业所得税,但这仍然反映出其盈利状况可能存在不稳定因素。

发行人在原材料价格风险传递和盈利能力方面面临一定的挑战和不确定性。面对市场的多变和竞争的压力,发行人需要进一步加强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升盈利能力,以确保持续稳健的发展。经过税务调整后,发行人在2021年和2022年的税务情况显示出一定的亏损态势。具体而言,这两年的应纳税所得额分别被调增了355,593.99元和1,609,822.22元,然而应追缴的企业所得税却为0元。这说明,虽然发行人在税务上有所调整增加,但其实际亏损额超过了这些调整的增加额,因此无需补缴企业所得税。从披露的数据看,发行人在这两个年度的亏损额分别不少于35.56万元和160.98万元。

进一步分析,发行人的低毛利率和电解铜原料价格的上涨可能对其盈利能力造成较大影响。由于生产周期较长,发行人可能无法有效传导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风险,从而陷入事实上的亏损状态。销售费用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也反映出其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可能存在问题。

在资本市场表现方面,发行人自新三板挂牌以来,股份交易并不活跃,这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市场对发行人盈利能力的认可度一般。

至于供应链方面,发行人的采购业务真实性存疑。尤其是前两大供应商的实力让人担忧,采购业务的合理性及真实性有待进一步考证。其中,上杭紫金金属虽然属于上市公司紫金矿业旗下子公司,但其经营范围与电解铜的关联度存疑。而深圳市前海海融贸易有限公司的实缴资本一直为0,且经营范围变更频繁,与发行人的采购业务相关性也存在诸多疑点。发行人前员工的离职情况与供应商实控人的关系也引发了市场的关注和猜测。这些问题都需要发行人在未来的信息披露中得到明确的解答。

面对年均近5亿元的电解铜原材料采购需求,发行人却选择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理论上,直接与国内电解铜厂家对接采购更为高效,然而发行人却选择通过贸易商进行采购,尤其偏爱由汕头市金平区籍人员创办的贸易公司。这种反常做法不禁让人费解,其电解铜采购业务的真实性也因此备受质疑。这种疑虑并非空穴来风,因为采购业务与销售业务紧密相连,发行人销售业务的真实性同样难以摆脱怀疑。

进一步探究发现,发行人在募投项目的严谨性上似乎存在不足。在拟扩大年产3000吨精密铜件及电炉铜冷却设备生产线项目时,其销量数据的增长并未达到预期。对比过去几年的销量数据,发行人在报告期内的精密铜件销量增长并不显著。这样的增长趋势让人不禁怀疑,发行人此次大规模扩张的合理性。更令人困惑的是,尽管电炉铜冷却设备的销量在近年来有所突破,但与精密铜件的总销量相比仍显不足。同时考虑到发行人已拥有高效铜冷却设备的较大产能,新增电炉铜冷却设备的大规模产能似乎缺乏必要的合理性。

发行人在被北交所问询后,对募投项目进行了调整,将部分募集资金金额减少,这一举动引发了市场的猜测。是心虚表现还是为了IPO讨价还价?这样的举动无疑让广大投资者感到困惑。除了募投项目的问题,发行人补充流动性资金的项目也引起了关注。这与近期一些企业抢钱式分红的做法相似,引发了市场和监管层的关注。这种大规模补充流动性资金的做法,在缺乏透明度和合理解释的情况下,同样让人对其真实性和动机产生疑虑。

一、发行人的现金分红情况概览

根据发行人的报告,其现金分红情况如下表所示(单位:万元):

表:发行人报告期内现金分红情况

从表格可见,发行人在报告期内共进行了四次现金分红,总计达1.05亿元。这些分红恰恰与其在2020年至2022年三年间的累计净利润相符。尽管发行人如此大手笔的分红,其期末仍有高达3,600余万元的短期负债。在此基础上,发行人以未来流动资金不足为由募资9,000万元来填补分红留下的空缺,这引发了一系列质疑。

二、主要股东分红的资金流向

对于发行人的主要股东获得的分红资金,其流向情况如图所揭示:

图:主要股东获得分红资金的具体去向情况

从图中可见,主要股东获得的分红中,大部分资金被用于理财投资。对此,我们不禁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理财投资渠道吸引了主要股东如此大额的投资?能否向广大投资者分享一下?

三、关于补充流动资金的合理性及调整

面对北交所的两轮问询,关于大额分红的合理性问题,发行人在其后的回复中进行了自我调整。在第五次董事会会议上,发行人决定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的募集资金金额从9,000万元调整为4,000万元。这一调整似乎显得颇为果断和显著,引发了外界的关注和猜测。虽然我们不能确定这是否涉及到某种程度的妥协或调整策略,但从发行人的角度来看,这种自我调整或许有其内在的逻辑和考虑。对于投资者而言,这一调整背后的原因和合理性仍然值得关注。

四、关于财务数据的规律性变化及真实性问题

发行人的财务数据展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变化特征。经过仔细分析整理后我们发现这些规律性的变化涉及到多个方面和领域。这些规律性变化的背后是否暗示着某种人为干预或安排?虽然我们无法直接下定论,但这些规律性变化确实让人对发行人的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质量产生疑虑。特别是在涉及销售和生产方面的数据表现,如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下高存货余额的存在并不符合常理,这也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发行人财务数据真实性的担忧。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投资者在做出决策时需要更加谨慎和全面考虑相关风险因素。总体来说,虽然我们不能直接质疑发行人的财务造假问题,但这些规律性变化确实让人对其会计报表的整体质量和真实性产生疑虑。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时应该更加审慎地评估相关风险和问题。我们也期待发行人能够提供更透明和准确的财务信息来回应市场和投资者的疑虑和担忧。

对于发行人的财务报告和相关情况我们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和判断依据。同时我们也提醒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时务必谨慎并充分考虑相关风险和问题以确保自己的投资安全和收益最大化。经过深入研究与分析,华兴股份的招股书揭示了一些引人关注的现象。作为一家以生产炼铁高炉铜板水冷却壁为主的企业,其存货状况尤为引人注目。

发行人的期末存货构成明细显示,主要存货期末平均余额高达2.19亿元,且在报告期内呈现上升趋势,从2020年末的1.66亿元增长至2022年末的2.59亿元。伴随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加,存货余额似乎也在无节制地增长,其中原材料的期末余额更是逐年攀升。这种增长似乎缺乏合理的解释和必要的考量,尤其当发行人的毛利率最低仅达11.70%时,2.59亿元的期末存货所占资金成本无疑会进一步拖累其盈利能力。

更令人疑虑的是,发行人的存货管理策略似乎并未考虑到铜原料价格的变动趋势。不区分铜原料价格的波动,一味地依据营业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存货余额,这种做法既不符合企业存货管理实务,也不符合铜原料价格变动的风险管理原理。这不禁让人猜测,发行人如此高的存货期末余额,或许只是为了匹配会计报表中的相关数据和指标。

深入分析华兴股份的商业模式,我们发现其作为钢铁行业的上游配套商,命运与钢铁行业紧密相连。铜板水冷却壁市场容量存在的天花板问题,使得发行人即便有两代企业的传承和产品的精深专注,也难以施展拳脚。

招股书中的财务数据呈现规律性变化,存货余额异常之高,引发了对发行人采购业务真实性的质疑。其向贸易供应商大量采购关键电解铜原材料,而不是直接向电解铜生产企业采购,这加大了我们对其营业收入数据真实性和财务报表可信度的疑虑。

其募投项目在北交所三轮问询之下两次打折,分红策略与其盈利能力不匹配,主要股东取得分红后的投资理财去处也令人费解,这不禁让人怀疑是否存在体外资金循环。从个税角度看,发行人的分红也可能存在不实之处。

华兴股份的财务状况和市场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和疑问。投资者在做出决策时,需要深入考虑这些风险因素。

Copyright@2015-2025 www.xyhndec.cn 牛炒股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