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中药业北交所IPO-报告期内业绩突然爆发式增长,营业收入真实性存疑,部分财务数据呈现规律性变化

炒股技巧 2025-01-12 11:53炒股技巧www.xyhndec.cn

蕲春,这片位于湖北省黄冈市的地域,自古以来便是人才辈出之地。蕲春因晋代刘伯庄的《地名记》中记载的水隈多蕲菜(水芹菜)而得名。这里,更是因明代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而广为人知,他是“药圣”,这里也是他的故乡。李时珍陵园已成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和3A级旅游景区。

依托李时珍的医药文化,蕲春致力于打造李时珍医药工业园,宏中药业便是其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这家企业主要研发、生产和销售抗肿瘤、宠物药等特色原料药,与李时珍医药工业园的目标相契合,其定位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近日,宏中药业计划在北交所进行IPO,拟公开发行不超过1,301.20万股普通股,募资17,800.00万元。在其招股书公开后,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我们看到宏中药业在报告期内业绩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两年时间内,营业收入从数千万元猛增到近亿元,增长率高达近五倍。这种惊人的增长背后是否存在真实的业绩支撑?这是否意味着其营业收入的真实性存疑?与此我们发现其财务数据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进一步引发外界对其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透明度的关注。

深入分析其财务数据,我们发现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尽管药品数量和种类并不多见,但其营业收入却经历了爆发式增长。这种增长背后是否存在某些因素推动?其第四季度收入占比异常高的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作为一家非明显季节性的企业,连续两年的第四季度收入占比较高可能意味着其营业收入的真实性存在问题。机器设备原值占营业收入比例的不寻常表现也引起了市场的担忧。这家公司的营业收入与机器设备原值之间的比例似乎存在异常,这也引发了对其营业收入真实性的质疑。这些问题的存在让人们对其IPO的真实目的和背后的动机产生了疑虑。然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并不妨碍宏中药业作为一个在原料药领域有着卓越表现的企业所展现出的巨大潜力。期待其在解决这些问题后能够继续为行业带来更多的创新和突破。同时我们也期待监管部门能够对其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监督以确保市场的公平和透明。招股书中的深度解读与关注焦点

一、营业收入与机器设备原值的关系解析

随着发行人营业收入的飞速增长,其机器设备原值的增长似乎并未与之匹配。从数据中可见,机器设备原值从2020年度的4,020.22万元增长至2022年度的5,860.21万元,增幅仅为45.77%,而营业收入则在两年内翻了4.6倍。这背后隐含的数据比例显示,每产生1元的营业收入,平均需要投入的机器设备仅为0.82元。这一比例在发行人的高速增长阶段却迅速下降,从2020年的2.27降至次年的0.6。这种显著的不匹配现象让人对发行人的营业收入的真实性产生疑虑。考虑到机器设备原值的变化相对较小,这种变化的可能性相对较小,更有可能是营业收入存在问题。

二、核心产品环保验收产能与产销数据的矛盾解读

发行人的核心产品酒石酸长春瑞滨的环保验收产能令人关注。数据显示,该产品从最初的年产仅20kg迅速发展到自主验收的年产180kg。这种显著的增长并没有经过环保验收,使得披露的产能与实际状况存在巨大差异。结合机器设备原值的增长数据,我们发现发行人在短时间内新增的产能与新增的机器设备投资并不匹配。这引发了对其产能及产量是否真实的质疑。这也使得人们对其营业收入的真实性产生疑虑,因为虚夸产能和产量可能导致夸大销售量并进而虚增营业收入。

三、报告期内的盈利与财务数据深度解析

发行人在亏损严重的情况下突然实现盈利并在短短两年内表现出明显的盈利大翻转现象确实值得关注。在此背景下,我们注意到其成本也经历了大幅下降。特别是核心产品的单位成本急剧下降幅度惊人,这种情况似乎与常理不符。除了新产品开发可能导致成本下降外,如此大幅度的成本下降确实令人费解。这也引发了对其产品成本真实性的疑虑。这种成本和盈利的大幅度变化使得其财务数据的真实性成为关注的焦点。考虑到其之前亏损的严重性以及短时间内实现的大幅盈利,我们需要对其财务数据进行深入审查以确保其真实性。产品成本下降背后的故事:发行人的成本与毛利率之谜

发行人近期主打四种产品,而其中的虱螨脲产品的单位成本已从去年的1.53元/克下降到今年的1.08元/克,降幅高达近三分之一。这一成本下降的背后原因何在?我们不得而知。除了虱螨脲产品外,其他如酒石酸长春瑞滨和米尔贝肟等产品的单位成本也呈现出连续自然数下降的规律,这究竟是企业内部管理的卓越成果,还是市场供求关系的必然结果?这些问题都引起了市场的好奇和关注。

令人意外的是,尽管发行人的制造费用在营业收入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却呈现出异常的变化。数据显示,发行人的制造费用平均占比约为一半左右,最高时更是超过四成。更为奇怪的是,当主营业务收入大幅增加时,燃料动力费、折旧费、周转材料和修理费等四项费用却同比减少。这种异常变化让人对发行人的财务数据产生了更多的疑虑。虽然发行人对这种变化做出了解释,但解释中是否存在合理的逻辑链条,还需要更多的信息和数据来验证。

与此发行人的毛利率变化也显得异常显著。从行业最低到行业最高,发行人的毛利率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成本骤降可能是其毛利率飙升的原因之一,但我们不能忽视其他可能的因素。发行人的毛利率变化与其主要产品的价格变动趋势并不完全一致,这引发了市场对发行人财务数据真实性和透明度的质疑。在此背景下,北交所也对发行人提出了相关的问询和审查要求。发行人需要对其财务数据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解释,以消除市场的疑虑和担忧。这也提醒投资者在投资决策时需要对发行人的财务状况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在这场成本与毛利率的博弈中,发行人需要给出更多真实、合理的答案。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深入、细致的分析与解读。如果投资者对这些财务数据的理解能够超越简单的数字表面意义,那么他们或许能够从中窥见更多关于企业经营决策和市场动态的真相。理论进项增值税额与经计算数额差异巨大的原因及应对分析

对于发行人近三年的内销收入情况,增值税作为税收的主要税种,其计算过程涉及到多个环节。根据发行人的销售收入,我们可以计算出其内销销项税额。由于发行人的产品主要面向出口并享受13%的退税政策,因此进项税额的计算显得尤为重要。当我们将理论与实际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时,发现存在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根据销售数据计算的进项税额与发行人实际采购原材料所取得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之间存在明显的缺口。具体差异达到数千万元,这样的差距显然无法通过简单的采购固定资产和部分费用的进项来弥补。这不仅引发了我们对发行人采购数据的质疑,也让我们对其增值税相关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产生了疑虑。这种差异的背后可能涉及到财务处理不当、数据失真等问题,需要发行人进行深入的自查和解释。

除了增值税的问题外,部分财务数据的规律性变化也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发行人的某些财务数据呈现出明显的自然数递增或递减的规律,这种规律性变化可能暗示着人为过度干预财务数据的可能性。这种规律性变化的出现可能反映出财务报表的整体质量和真实性不容乐观。这也引发了我们对发行人财务数据真实性的疑虑,无法排除其存在人为操纵的可能性。对于这种情况,需要发行人提供更为详细和透明的财务信息,以便进行更为深入的审查和分析。

发行人披露的募投项目情况也引发了一些疑问。特别是在产能数据方面,发行人未能提供具体的新增产能数据,而是通过大量的文字描述来阐述其必要性。这种缺乏具体数据支持的情况使得我们无法对项目的合理性进行准确评估。对于发行人的募投项目,我们需要更多的量化信息以便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对于这种大量文字表述却缺乏具体数据的情况,也需要引起其他投资者的警惕和关注。

核心产品酒石酸长春瑞滨扩产前景引人关注

在针对北交所的详细问询中,发行人不得不公开了本次募投项目的新增产能数据。透过这些数字,我们深入探讨了发行人核心产品酒石酸长春瑞滨的扩产问题。

面对招股书中披露的产能数据,我们发现发行人的主要产品线并未达到饱和状态。尤其是酒石酸长春瑞滨,产能利用率仅在60%-80%之间,这样的数据让人对其扩产的必要性产生疑问。发行人计划在此基础上扩产150千克,但如何确保这些新增产能能够被市场有效吸收,仍是一个未知数。与此与前文中所述的自主环评验收已有的180 kg/年产能之间的关系也值得进一步澄清。

发行人在对主要竞争对手的对比中,已经拥有相当高的产能规模。在这样的背景下,再进一步扩大产能,其市场竞争力及经济效益是否达到预期,也让人产生疑虑。

长春花系列抗肿瘤原料药项目细节待明确

发行人此次募投的另一重点项目长春花系列抗肿瘤原料药关键中间体产业化项目,同样存在诸多疑问。除了产能数据的不透明,设备采购情况也让人困惑。

招股书中关于设备采购的描述似乎存在混乱。虽然列出了部分设备的采购金额,但这些设备是否为主要生产设备尚不清楚。更令人疑惑的是,车间、仓库以及公用工程的采购被归类为建筑工程采购,这与常规的产业投资项目逻辑不符。这也让人对发行人在该项目的真实意图产生疑虑。这些问题的存在,让人对该项目的真实性提出质疑。

主打产品未全覆盖引发市场疑虑

发行人以其四种主打产品酒石酸长春瑞滨、伊沙匹隆、米尔贝肟和虱螨脲为支撑申请上市。在本次扩产计划中,后两者并未涵盖在内。这种情况引发市场疑虑,认为其中可能存在逻辑不一致的问题。伊沙匹隆作为近半幅招股书内容的产品,其缺失似乎更像是为了拼凑招股书而存在的装饰元素。这也进一步加深了市场对招股书中内容真实性的疑虑。

招股书中部分表述引质疑 内控基础待加强

除了上述问题外,发行人还可能面临其他挑战。例如关联方资金拆借的表述可能不实,这反映出招股书的部分表述可能存在问题以及发行人的内控基础较为薄弱。这些问题都需要发行人在未来的运营中加以重视和解决。特别是在面对资本市场的严格监管下,真实、透明地披露信息至关重要。这不仅关系到投资者的利益,也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石。只有建立坚实的内控基础,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引子

随着宏中药业即将在北交所上市,其背后的故事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让我们深入了解其发展历程及此次上市背后的种种问题。

二、工作经历:从质检员到董事长

张文凯,这位宏中药业的董事长,自2001年起便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他在温州强丰合成革有限公司担任过质检员,随后又担任温州门马化学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自2007年起,他担任宏中药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至今仍然领导着这家公司。

三、报告期内的转贷问题及资金占用疑云

宏中药业的转贷情况在招股书中有所披露。据报道,报告期内涉及转贷金额高达1,600万元。尽管招股书声称这些资金用于公司的日常流动和主营业务,但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更令人关注的是,2021年转贷金额与当年大股东的资金占用金额异常接近,引发了人们对转贷资金是否被大股东违规占用的疑虑。

四、内控薄弱、会计差错及主办券商频繁变动

除了转贷问题,宏中药业的内部控制也显得较为薄弱。报告期内,公司进行了多次会计差错更正,这不禁让人质疑其会计基础是否稳固。主办券商的频繁变动也让人对公司的经营状况产生疑虑。自挂牌以来,公司主办券商已经多次更换,背后的原因令人遐想。

宏中药业此次北交所上市背后的问题不少。从业绩爆发式增长的真实性、财务数据的可靠性、产能数据的真实性、招股书的表述准确性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疑问。海通证券作为此次上市的保荐人,面对这些问题,其态度颇耐人寻味。我们期待宏中药业能够排除万难,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一起勇闯未来。

Copyright@2015-2025 www.xyhndec.cn 牛炒股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