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威亚太IPO募资额较首次缩水近半 与华润雪花、青岛啤酒焉能一

炒股软件 2022-11-18 15:21手机炒股软件www.xyhndec.cn

  

  9月30日,百威亚太控股有限公司(01876.HK)的香港IPO在经历一波三折后,终于如愿上市。与第一次上市计划募集764.47亿港元的资金相比,此次上市募资规模缩减了一半以上。根据百威亚太的官方消息,百威亚太本次共计发行12.62亿股,募集金额约340.83亿港元,而在今年7月,百威亚太拟以每股40-47港元的价格发行16.27亿股,最多可募集764.47亿港元。所得将用于偿还母公司百威英博的债务。截止发稿,报28.3港元/股,最新总市值约3749亿港元。

  对于第一次IPO夭折的原因,投行认为定价过高,带来的估值也较高,最终导致上市中止。投行认为,因为并购过多,百威亚太的商誉过高,这存在较大爆雷风险。第一次的招股书中,商誉高达132亿美元,占总资产的51%。而本次招股书更新之后的商誉只标记了67亿美元,近乎腰斩。

  为了改善并购导致的现金流紧张,今年7月百威亚太以113亿美元出售澳洲业务给朝日啤酒,剥离了缓慢增长的澳洲业务。业内人士认为,通过卖资产,一方面降低了商誉规模,另一方面也使得现金流有明显改善。不容忽视的是,截止2019年6月30日,百威英博净债务为1042亿美元。

  事实上,百威亚太上市之路颇为坎坷,早前百威亚太一度开启上市聆讯并披露具体上市计划;此后上市却在7月被叫停。在业界看来,啤酒扩张期已过,行业盈利空间不断被压缩,产业结构升级是大势所趋,企业集中竞争强度加大,啤酒行业新拐点已到来。此时,百威亚太上市,一为还债,二为加码中国市场。上市后,它与青岛啤酒、华润雪花的“三国杀”将重新开始,其未来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

  募资额缩水近半母公司巨额债务压顶

  据百威亚太披露的数据显示,本次计划发售12.62亿股,其中香港公开发售6312万股,国际发售11.99亿股,发售价定为27港元(即指示发售价范围的最低价)。按照上述金额计算,该公司将募集340.83亿港元。

  值得关注的是,该公司本次募资额相较于上次披露的计划缩减近半。在其7月份披露的上市计划中,发售价范围为40港元—47港元,扣除部分费用后,将募得636.43亿港元—748.57亿港元。

  对于募集资金的用途,百威亚太表示,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将全部实时用于偿还应付百威集团附属公司的贷款以完成重组。具体而言,全部所得款项净额将用于全数偿还韩国债务应收贷款项下百威亚太对Mexbre Investment SARL的债务,偿还股东贷款项下百威亚太对百威英博的部分债务。

  资料显示,百威亚太是全球最大啤酒品牌百威英博的亚太区公司。近年来,百威不断以收购形式扩张规模。

  在2016年,百威英博斥资6791亿元收购SAB米勒,从而垄断了全球1/3的啤酒市场。,百威还在国外市场先后收购了澳洲网上零售商、韩国精酿酒厂、蓝妹啤酒等;在中国市场,百威与哈尔滨牵手后,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使其尝到甜头,并陆续收购了哈啤、雪津、双鹿、金陵、三泰、牡丹江等国产啤酒品牌。

  此后,百威英博便陷入资金短缺的境地。截至2018年末,百威英博净债务高达1028.4亿美元,其资产负债率已经达到了69%,每年光利息支出就要50亿美元,而商誉在它的总资产中占比达57%,如果扣除商誉部分,实际的资产负债率已经高达158%。

  值得关注的是,7月12日原本是百威亚太预期的定价日期,当天就传出消息称,尽管百威亚太按照最低价招股,但下单数额不足,相关投行仍在与百威亚太管理层协商,希望能够降低募资额度、调低定价等方式重新上市,但未达成共识。

  7月13日,百威英博不得不发表声明表示,已决定不再推进其旗下百威亚太子公司在中国香港的IPO计划。这也意味着经历一周的招股计划之后,被称为食品饮料业最大IPO在港上市落下帷幕。

  两个月后的9月18日,百威亚太又重启了IPO,募集资金数额、发行价都做了相应调整。

  对于百威亚太急迫上市,在外界看来,更多是缺乏资金主导。“在中国,百威赚钱是第一要务。”啤酒行业专家方刚直言。

  根据百威亚太招股说明书显示,2017年、2018年,该公司收入分别为77.9亿美元、84.59亿美元,毛利率分别为55.7%、55.2%,净利润分别为10.77亿美元、14.09亿美元。

  但值得注意的是,其母公司百威英博在接连扩张后,截至2018年末,百威英博净债务高达1028.4亿美元,目前百威英博的高负债已经被多方关注。2019年3月,全球评级机构标准普尔下调对其评级,另一家评级机构穆迪也将其信用评级由A3降至Baa1。

  百威英博最近一次的大规模收购发生在2016年,当时该公司以超过100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另一大啤酒商SABMiller(南非米勒),这导致百威英博的公司债务急剧上升。

  在2018财年,百威英博还宣布分红将减少50%,节约40亿美元用于偿还因收购SABMiller而欠下的高额债务。

  ,百威英博将百威亚太分拆上市。招股书显示,本次百威亚太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将全部使用于偿还应付百威集团附属公司的贷款以完成重组。

  在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如今,欧美市场较为疲软,增长较弱,而亚洲整个新兴市场呈现较强的增长态势,百威拆分了亚太部分业务在亚洲上市。百威收购SAB米勒后,现金流相对紧缺,短时间内弥补资金吃紧的问题很困难,所以百威将优质的亚太版块拆分进行单独上市,可以受到资本端的追捧以及青睐,从很大程度上能够解决资金问题。

  中国市场还有硬仗等着百威

  如今,全球啤酒消费处于低谷,中国市场更显宝贵。根据GlobalData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的总啤酒市场消费量为488亿升,占全球啤酒消费量的25%。尽管市场规模大,但中国啤酒人均消费量水平与其他地区相比相对较低,啤酒消费量存在巨大增长潜力。

  对任何一家啤酒企业来说,中国市场都是不可放过的“肥肉”。

  根据百威亚太披露的数据,2018年,百威亚太在高端和超高端类别市场的份额占有率达到了46.6%,高于排名紧随其后的青岛啤酒、华润啤酒的总和。

  百威亚太在招股书中表示,将在未来采取四大商业策略推动增长,从规模性高端化,核心产品差异化、发展关联非啤酒类饮品和市场扩张出发,加快公司收入及利润的增长。百威会根据市场成熟度进行不同产品的组合和营销战略的策划。

  规模大及品牌高端是投资者看好百威亚太的核心因素,但这并不意味着华润啤酒和青岛啤酒没有一战之力。

  近年来,青岛啤酒一直在升级产品线,先后研发出经典1903、全麦白啤、原浆、皮尔森、青岛啤酒IPA等新特啤酒产品以及奥古特、鸿运当头等高端系列产品。华润啤酒也在2018推出了勇闯天涯super X和匠心营造两个中高端新品,于喜力的合作也将助推华润啤酒高端化进程。

  华润雪花公司总经理侯孝海曾公开表示“通过和喜力的战略合作,不仅可以帮助华润啤酒在高端化上进一步提速,还有机会抢占高端市场第一梯队的位置。”

  东兴证券在研报中指出,国内啤酒行业现状与美国20世纪80年代相似,均需要通过高端化突破行业瓶颈。一方面,中高端产品的毛利率较高,在成本承压较大的情况下可以扭转行业低迷的格局;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产品差异性的需求也推动行业向高端化转变。

  也有分析人士表示,伴随百威亚太上市,在中国地区的产能应该会有很大动作。,百威百威啤酒相对偏高端,更加偏重特通渠道,未来该品牌在渠道和终端上可能会与国内企业有更广泛的对抗。不过,当下各个品牌都在发力高端产品线,百威也不是一尊独大,想要改变市场格局还是有一定难度。

  在品牌营销专家于润洁看来,在传统渠道上的渠道关系、渠道开拓等方面,百威亚太在短期内还不能与雪花、青啤相对抗。某种程度上说,青啤、雪花等国产啤酒是百威扩大高端啤酒推广的受益者。

  饮品分析师韩捷指出,中国啤酒市场呈现寡头垄断格局,一时难以被打破,,百威亚太上市与否对整个行业格局影响不大。当中国啤酒市场集中度进一步加深,“跑马圈地”后的“精耕细作”,才是企业掌握竞争主动权的关键。

  (文章来源财经网)

Copyright@2015-2025 www.xyhndec.cn 牛炒股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