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新三板业务变局:券商分化加剧

炒股软件 2022-11-20 13:21手机炒股软件www.xyhndec.cn

  新三板市场正在出现变化。日前,有行业消息显示,至少有三家券商正在裁撤新三板部门或团队,其中一家是全国性大型券商,两家是区域性的地方券商。

  2016年,新三板挂牌呈现出了明显的“先高后低”的市场特点,进入2017年,越来越多的新三板企业开始选择摘牌或者接受IPO辅导。2017年元旦至今,已经有59家新三板企业宣布终止挂牌或收到受理通知,这个数字远超过2016年的26家。与此,多家国内财经媒体报道部分券商开始裁撤、调整新三板部门或团队的消息。

  长城证券中部某省区域负责人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他们公司已经不做小公司的新三板业务了,一方面是因为小企业新三板业务合规风险比较大,另一方面则是一旦出了问题,证券公司也会被处罚。风险与收益不对等,新三板业务也就失去了吸引力。

  近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官网更新的4条监管公告中,有3条与券商被采取自律监管措施有关,华龙证券、信达证券和中国中投证券均被公告处罚,而在今年1月份,安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信达证券和广发证券(000776,股吧)亦被采取自律监管措施。这也意味着仅2017年元旦之后,就有超过6家券商被处罚,其中信达证券被罚两次。

  北京师范大学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表示,2016年新三板企业定增募集资金仅为1200亿元,与2015年的规模大致相当,能实施进行定增的挂牌企业数仅为2015年的一半,新三板单个企业融资能力下降的背后,是新三板交易极不活跃导致的一级、二级市场价差极其有限的现实,大部分做市商都处于浮亏的状态,但做市商的合规成本和监管压力却越来越高,缺乏融资能力也导致很多优质企业直接选择IPO或被A股公司并购。

  不愿透露姓名的证券行业内人士表示,新三板市场开发难度越来越大、优质的企业越来越难找这都是事实,也与不同券商本身的规模和市场竞争力有关,国内较大的全国性券商一般都比较热衷比较成熟的IPO项目,由于这类项目相对较少,规模较小的券商以后必须做三板甚至四板项目以储备资源。

  在上述行业内人士看来,大券商做小项目不划算,小券商则很难拿到大项目,券商之间的分化也会越来越明显,市场竞争让小券商必须“弯下腰”做前期的小项目,慢慢培养自身实力。事实上,经过2016年的快速发展,国内大多数盈利不错的企业基本上都已挂牌,市场剩余的可挖掘标的企业资源也大幅收缩。

  与之相关的是,随着一些全国性大券商在逐步放弃新三板业务的,包括中原证券在内的一些区域性券商则在继续增加新三板方面的团队,希望在挂牌新三板市场的优质企业中培养更多IPO机会,将自己做大做强。

  宋向清认为,近些年来,国内券商的总量在增加,主板IPO却因为各种原因进程缓慢,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不同券商在市场表现方面的差异,实力较弱的区域券商之间的差距也会越来越明显,区域券商想成长为全国性大券商的市场难度将越来越大。

Copyright@2015-2025 www.xyhndec.cn 牛炒股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