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君安:下跌中孕育机会 寻找景气度提升方向仍是重点
导读
我们从产业到行业进行疫情影响的梳理,并提供两条投资主线。
摘要
从行业基本面上来看,疫情期间,劳动密集型的服务行业、可选消费品往往受冲击较大。2003年负面冲击最大的5个行业依次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餐饮行业、金融业、工业和建筑业,而批发零售行业和房地产增速在疫情期间不降反升。商品中,可选消费品消费增速回落明显,尤其是通讯器材、服装类、金银珠宝与文化办公等生活,必需品行业如日用品及中西药消费增速有所提高。
超跌必然会强反弹,疫情影响节奏不影响趋势。跌得较深的行业反弹最为明显,住宿餐饮业弹性最高。受负面冲击较大的消费品行业在疫情结束后增速均明显反弹。
当前与2003疫情在行业表现上有哪些差异?(1)短期内对电影、旅游、住宿餐饮等服务类消费及交运的冲击较2003年可能更大,但这也意味着如果疫情好转反弹会更显著;(2)如果疫情发展较为乐观,对工业和建筑业的影响较2003年可能较小;(3)此次疫情对地产销售形成负面冲击,或影响家电、家具等地产产业链;后续相关行业的表现,取决于疫情恢复程度及地产的放松程度;(4)金融业方面,当前的政策条件比2003年要宽松,或对后续金融业GDP增速的改善形成一定支撑。
市场下跌该如何应对?疫情的发展是客观事实,股票市场的走势取决于客观事件的预期变化。当前市场一致预期先我们认为下后上,综合历史复盘、政策对冲、ERP及富时A50提供的参考这四大视角,指数调整空间或在5%,更应注重下跌中孕育的机会。
下跌中孕育哪些机会?从SARS来看,“补涨-补跌”特征十分明显。在爆发期,与上述行业表现对应,休闲服务、交通运输行业下跌明显,基建制造业链条(电气设备、建材、建筑)下跌次之,汽车、银行、医药生物表现靠前。在缓和期,建筑、汽车、计算机、采掘表现居前,银行、公用事业、医药生物补跌。
当前我们应关注哪些行业?纵观历史,结合GTJA-CORE模型,市场趋势不变;“以静制动”,寻找提升的仍是重点。历史上,爆发期和缓和期的优势行业均源于基本面的修复,2003年,经济高速发展下的上游原材料、中游制造业、下游汽车销售表现高景气带动对应行业表现优异。当前,我们仍需以景气度提升为核心准则,关注1)景气-进攻主线新能源汽车/面板/5G/游戏/计算机;2)超跌反弹主线商贸/酒店/百货/银行/地产/券商。
正文
一、基本面哪些行业受影响较大?哪些行业回复较快?
1.1 2003年SARS:交运跌幅最深;住宿、餐饮反弹幅度最大
在此前的报告中,我们从总量层面测算了此次疫情对经济增速的潜在影响。本篇我们将着重于行业层面,寻找疫情下的风险和结构性机会。从基本面角度来看,疫期受影响较大的行业在疫情后期都会有较为明显的反弹,验证了疫情影响经济节奏,不影响趋势。
从各行业对GDP的贡献视角来看,SARS疫情期间,主要行业影响情况(表1、图1)
影响最大的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和恐慌情绪易传导的行业,即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餐饮行业和金融业。当时二季度GDP实际增速较一季度回落近2个点,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餐饮行业和金融业对GDP增速拖累最大,二季度实际增速较一季度分别回落5.6、3.6和3.6个点;
略有影响的是偏资本密集型行业,即工业和建筑业。2003年二季度工业和建筑业较2003年一季度分别回落2和1.7个点;
相对稳定的是批发零售行业和房地产业。2003年二季度批发零售行业增加值增速较一季度不降反升,这或许与人民减少了可选消费(如外出就餐)但增加了必选消费(如在家做饭)等及医疗物资购买有关。2003年房地产业表现较为稳定。
从行业重要性来看,受负面影响最大的三个行业在2003年占名义GDP比重约12.4%,略有负面影响的第二产业占比约52.9%,表现相对稳定的行业占比约10%。
1.2 后续反弹冲击越大、反弹也越明显,住宿和餐饮业的弹性最大
实际上,我们看到,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自2003年三季度起,反弹也较为明显(图1、图2)。2003年三季度,交运行业GDP增速大幅反弹5.3个点基本恢复至一季度的水平,从交运相关数据看,客运量和旅客周转率都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反弹(图3、图4)。住宿餐饮更是反弹了9.5个点超过了2003年一季度和2002年。疫后人们心情放松,有点“劫后余生”的感觉,是聚餐和旅游,从而导致住宿餐饮弹性最大。工业和建筑业增速温和反弹。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在三四季度表现偏弱,这与当时货币政策收紧有关。
二、关注结构SARS疫情中商品型消费行业相对稳定
在上述分析中,我们注意到,虽然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及住宿和餐饮均属于消费性质行业,但它们在SARS中表现完全不同。这是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