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Nervana推Habana 上位,英特尔这次会赌对吗?
一则消息让业界哗然,宣布将结束在神经网络处理器方面的工作,将重心转向人工智能芯片,而研发 AI 芯片的核心单位就是去年重金收购的 HabanaLabs。
名噪一时的 Nervana走下神坛,Habana 在开启另一个时代。这足以证明,为了 AI 时代的胜利,英特尔再一次“壮士断腕”。
,这不是英特尔第一次下决绝之手,遥想当年,英特尔还是存储芯片市场的老大。
从存储芯片到CPU的“战略转折”
1985 年,面对日本厂商的低价竞争,英特尔在存储芯片市场战陷入运营危机,业界都在怀疑英特尔是否能生存下去,以“偏执狂”著称的格鲁夫和时任英特尔首席执行官摩尔有一段经典的对话。
格鲁夫问摩尔如果我们下台,另选一名新总裁,你认为他会采取什么行动?
摩尔回答会存储芯片业务。
格鲁夫反问那我们为什么不自己动手?
于是英特尔断然了存储芯片业务,将当时还是副业的微处理器业务扶上主位,转型让英特尔赢得了 CPU 时代的胜利。到 1992 年,英特尔成为了全球半导体市场的霸主,而当年打败英特尔的日本企业却不见踪影,决策被格鲁夫称为“战略转折点”,也正是这次转折成就了英特尔后面十年的辉煌。
痛失移动处理器市场的“症结”
时间来到 2010 年,智能手机需求不断升温,以高通为首的一大堆移动处理器厂商迅速崛起,英特尔并没有及时作出反应。直到 2011 年,英特尔才宣布用 Atom 系列处理器进入移动芯片领域,人称“阿童木”系列,而这个寄予厚望的产品线却让英特尔败走移动处理器市场。
和其它厂商采用 Arm 架构大相径庭,英特尔的 Atom 系列坚持采用了 x86 架构,而且 Atom Z2580 和 Android 系统出现了严重的兼容性问题,给消费者留下了极差的印象。让用户不解的是,在 2013 年,当高通和联发科采用 28nm 推出了骁龙 801 和 MT6592 时,Atom Z2580 还在采用 32nm,x86 架构本来在功耗上就处于劣势,落后的工艺制程让 Atom 处理器的功耗和封装体积问题雪上加霜;到 2015 年,主流移动处理器厂商纷纷奔向 20nm、14nm,而英特尔推出的 Atom Z3580 依然坚守在了 22nm。如果是 Fabless 厂商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理解,发生在拥有代工厂的英特尔身上真是让人大跌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