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期初价值(债券价值)
1、债券价值如何计算
题目你理解错了。 题目的意思是问在2003年1月1日以1040元买入该债券是否合算。
债券期限是3年,在2003年1月1日那天期限还剩2年。
2、债券的每期期初账面价值与债券面值的关系?
本期票面利息(应付利息)摊销额=面值×计息期的票面利率
债券面值是指债券发行时所设定的票面金额。
本期利息费用=期初应付债券账面价值×实际利率
本期溢价摊销额=(本期票面利率-本期利息费用)
3、如何计算债券的账面价值?
2007.1.1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2000
——利息调整78.98+10=88.98
贷银行存款2088.98
2007.12.31 借应收利息20005%=1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00-83.56=16.44
投资收益2088.984%=83.56
2007.12.31该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2000+88.98-16.44=2072.54
4、债券的账面价值计算
账面价值包括发行债券的面值和发行过程中发生的手续费、溢折价部分、如果对于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还需要包括应计利息
使用历史计价进行摊销。
摊销费用为有效利息与票息之间的差额。
有效利息=期初账面价值 x 发行期的历史市场利率(到期收益率)。
期末账面价值=期初账面价值+/-债券摊销
第一期的期初账面价值为历史成本,历史成本就是债券发行所融得的实际资金总额。
5、持有至到期债券 可提前赎回债券 期初调整后摊余成本如何计算
1、2005年到2009年5年的利息调整摊销合计应该等于21650,所以2009年的利息调整摊销=21650-3917-4113-4319-4535=4766,所以2009年利息收入=30000-4766=25234。如果直接用公式计算利息收入,2009年的利息调整摊销不会等于4766,也就不会把摊余成本调整到500000,这是由于前面的计算四舍五入,累计到2009年造成不等,所以2009年要采用这种计算方法而不是直接用公式,只有这样才能将四舍五入累计的不等消除,使得一年摊余成本等于面值500000。
2、2000000.952381+300000.952381+180000.907029+180000.863838+3000000.863838=510075
当期收回债券本金的现值=2000000.952381
当期利息的现值=300000.952381
以后期间利息的现值=180000.907029+180000.863838
剩余债券本金的现值=3000000.863838=510075
这个计算式计算的时点是2007年1月1日,收回本金200000是在2007年12月31日,即还有一年的时间,实际利率是5%,2007年12月31日距离2007年1月1日有1年,所以用一期现值系数0.952381,2008年12月31日距离2007年1月1日有2年,用二期现值系数0.907029,2009年12月31日距离2007年1月1日有3年,用三期现值系数0.863838。
票面利率6%,2007年的时候,本金还是500000,所以当期利息=5000006%=30000,2007年12月31日,收回本金200000,则剩余本金只有300000,2008年利息=2009年利息=3000006%=18000
6、求债券的市场价值
该债券的市场价值=10%1000/(1+12%)+(1+10%)1000/(1+12%)^2=966.20元
注2005年1月1日时该债券实际上只剩余两年期限。
7、会计中摊余成本的概念是什么?期初的摊余成本怎么计算
我给你两个公式,你自己套就可以了。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按实际利率计算的投资收益-现金流入-收回的本金-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最早一期的摊余成本一般等于实际的付现金额
再给你解释一下摊余成本,摊余成本实际上是由于发行债券、贷款等金融资产采用溢价或折价方式所造成的,由于当时是溢价或折价发行,那么发行价和面值之间就产生了差异,以后各期是对该差异的调整,最终是摊销到面值的。这个是个财务管理的概念,简单的说就是发行价摊销了本期利息调整金额后的余额就是摊余成本,就是摊销过后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