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一定要信用评级(债券发行信用评级报告)
1、谁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债券信用评级?
进行债券信用评级的最上要原因,是方便投资者进行债券投资决策。投资者购买债券是要承担一定风险的。如果发行者到期不能偿还本息,投资者就会蒙受损失。发行者不能偿还本息是投资债券的最大风险,称为信用风险。债券时信用风险献发行青偿还能力不同而有所差异,对广大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来说。
2、为什么要引进债券信用评级体系
你借给别人钱,肯定想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万一他就一混蛋根本就不会还,你还会借给他吗!信用评级就是为了告诉大家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3、为什么发行国际债券要评级
根据国家的经济来评级
4、股票和债券的发行一般都需要通过权威的信用评级机构进行评级吗?
债券的发行一般都需要通过权威的信用评级机构进行评级,股票不需要。
5、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关于加强分支行对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管理的通知
一、关于信用评级机构现场访谈作业管理
对债券发行人高层管理人员及有关人员进行现场访谈,是信用评级机构对发行人实地调查中的重要步骤,也是信用评级分析的重要基础之一。信用评级机构要认真做好现场访谈工作,深入、详尽地了解发行人的相关情况,按月填写《信用评级机构现场访谈作业情况表》(见附件1),于月后5个工作日内报送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请以Excel文件报送,并以“信用评级机构现场访谈作业情况表—XX年XX月—XX评级机构”为文件命名)。
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按业务属地原则,将各信用评级机构现场访谈作业情况表分别下发人民银行相关分支机构。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要据此核验信用评级机构的相关报备材料,并充分发挥一线管理职能。
二、关于评级作业时间要求
(一)信用评级机构初次对某企业开展信用评级时,从初评工作开始日到信用评级报告初稿完成日,单个企业主体的信用评级或债券评级一般不少于15天(遇法定节假日顺延,下同),集团企业主体的信用评级或债券评级一般不少于45天。
(二)信用评级机构连续对某企业进行信用评级时,从初评工作开始日到信用评级报告初稿完成日,单个企业主体的信用评级或债券评级一般不少于10天,集团企业主体的信用评级或债券评级一般不少于20天。
信用评级机构连续对某企业进行信用评级是指同一信用评级机构对同一企业开展的第二次以上的信用评级,其进场开展评级工作开始日与上次评级报告(包括定期跟踪评级报告)有效期结束日之间的间隔一般不超过3个月。
三、关于债券发行人是否为集团企业的判定
主承销商依据银监会颁布的《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银监会令2007年第12号)对债券发行人是否为集团企业作出判定,并出具被评企业是否为集团企业的说明文件,该文件须加盖公章或经有权签字人签字。
信用评级机构在进场评级作业前向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和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提交的报备材料中,除信用评级协议复印件、信用评级收费凭证复印件、跟踪评级安排材料外,还应包括上述说明文件。
请银行间债券市场各承销商于2008年3月31日前,将有权签署上述说明文件的签字人的姓名、职位、签字样本报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备案。有权签字人发生变更时,应至少提前3个工作日向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备案。
四、关于《信用评级机构评级作业主要流程单》的报备要求
信用评级机构开展信用评级业务时,应及时填写《信用评级机构评级作业主要流程单》(见附件2),经加盖公章后,随评级报告向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和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报备。《信用评级机构评级作业主要流程单》应与工作底稿相关内容保持一致。
希望采纳
6、对公司发行债券进行信用评级主要是为了保护谁的利益
目的是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因为级别揭示了风险,报告内容也是主要给投资者看的。可惜现在评级市场竞争较激烈,要命的是给钱的是公司,而不是投资者,这导致级别给的都偏高,很难真正意义上的保护中小投资者,并且在中国的债券市场,发债的条件是较为苛刻的,级别给低了,在审核发债的时候就直接被PASS了,你见过BB到BBB级别发债的公司么? 没有,制度的不完善以及评级市场的竞争,导致目前债项信用评级无法真正意义上的保护投资者。
话又说回来,评级报告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能起到不少作用的,起码让投资者知道你所投的债券的公司是做什么的,发展的如何。
7、投资人关注债券评级报告哪些内容
,在债券市场上,投资者需要关注如下信息披露文件
(1)发行人编制的募集说明书及其摘要。募集说明书和摘要是公司债券的法定的信息披露文件,里面包含了大量与债券投资有关的基础信息。
(2)发行人的上市公告书或挂牌转让公告书。上市公告书或挂牌转让公告书中有关于流动性安排、起息付息日期以及票面利率等基本要素。
(3)发行人的定期报告。债券发行上市或挂牌转让后,发行人需要在每一会计年度结束后的4个月内披露年度报告,在每个会计年度的上半年结束后2个月内披露中期报告。
(4)发行人的临时报告。债券存续期内,如发生影响发行人偿债能力或者债券价格的重大事项,发行人应通过临时报告予以披露。
(5)受托管理人的受托事务管理报告。受托管理人应对发行人的偿债能力和增信措施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调查和持续关注,并至少在每年6月30日前披露上一年度受托管理事务报告。
(6)资信评估机构的评级报告。对于公开发行的公司债券,资信评级机构应当进行评级,并在债券上市后按照规定和约定对发行人或者债券进行定期和不定期跟踪信用评级,以及时反映发行人的违约风险和债券的信用风险;对于非公开发行的公司债券,则按照约定进行相应的评级并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