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交所发布最细致IPO指南 针对创业板三大领域九个行业
最近,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审核中心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性的IPO审核指南,包括针对先进制造、数字经济和绿色低碳三大领域的具体审核指南,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这是交易所首次发布此类行业性的审核指南,明确了九个细分行业的审核要点。
据了解,这些审核指南的制定充分考虑了各领域的行业特点,列出了具体的审核关注点。比如,在先进制造领域,重点审查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制造行业的监管政策、研发情况、市场空间等;在数字经济领域,集成电路行业的审核则关注技术门槛、技术更新速度、行业周期性等方面。这些规定细致入微,让人印象深刻。
自创业板试点注册制以来,深交所在支持三大领域企业创新发展方面着力明显,这些企业在创业板的聚集效应逐步显现。截至最近的数据,创业板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共计XXX家,其中绿色低碳产业、数字经济产业和先进制造产业均有显著的发展。
申报创业板的IPO企业中,“三大领域”企业占据主导地位。这些企业在行业内的主导地位,再加上近年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等提出的大力发展大方向行业的要求,使得这些行业成为了审核的重点。每个行业都有其独特的典型特征,结合行业特点进行关注能够更加聚焦。
以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制造为例,除了关注行业监管政策、研发情况等,审核指南还特别提到了行业推广活动合规性事项,包括推广模式合规性、销售费用合理性等。此前,医药企业的销售费用一直是审核重点,交易所曾对存在的问题频繁发出监管函。
集成电路领域的审核也备受关注。企业承担的国家级或者部委重点研发项目情况、供应链的稳定性、技术先进性判断等都是关注重点。监管层还会考虑行业的周期性波动等特点,对产能与下游行业周期的匹配性、需求的持续性等进行评估。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人工智能领域的企业,审核指南还特别提到了未盈利情况的影响和未来预测。对于尚未盈利的企业,审核指南强调了未盈利对现金流、业务拓展、人才吸引等方面的影响以及未来实现盈利的预测情况。这一关注点的提出,无疑给人工智能领域的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为全面的信息参考。
这些审核指南的制定和实施,旨在更好地支持三大领域的企业创新发展,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为明确和全面的信息参考。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这些指南也将不断完善和调整。创业板至今未见亏损企业上市案例
随着审核指南的落地,特定九大行业的企业涵盖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制造、汽车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等,得到了更为清晰的指导方向。这一举措为这些行业的企业在寻求IPO时提供了更为明确的参考。这也引发了部分市场人士的担忧,那些不属于这九大细分行业的企业在IPO的道路上可能会面临更大的挑战。
但多位行业专家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这次的指南并非设立某种特定门槛,并不意味着只有这九大行业的企业才有机会上市。实际上,“其他细分领域亦可参照执行”。这表明,对于那些不在上述九大行业内的企业而言,也并非是彻底的“死胡同”。
深圳证券交易所(深交所)也明确表示,首发审核指南并非审核业务规则,它不会对现有审核标准产生新的增减或修订。其主要目的是供各保荐机构内部参考交流,而不涉及市场主体的权利义务变动。这一指南的发布更多的是为了提供一个更为明确的市场预期和行业指导。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创业板目前待审的企业中有一部分并不属于上述九大行业,如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厦门渡远户外用品股份有限公司、批发业的上海建发致新医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但它们同样有机会通过审核。目前已有五家企业成功过会,尽管其中一家因财务资料过期而暂时中止审核。但这五家企业的IPO之路并不容易,它们中的大部分自2021年至2022年接受审核以来,已历经超过两年的排队等待。以云汉芯城为例,其自2021年12月获得IPO受理至今年通过发审会历时超过三十四个月,IPO进程暂停的时间已超过一年。但即便如此,仍有企业凭借实力与努力成功闯过难关,成为创业板的一员。这一指南虽引发广泛关注与讨论,但创业板始终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待每一个企业,致力于打造一个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