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力选择概念股与炒作概念股手法揭秘
概念的力量:股市短期飙升背后的驱动力
概念,原本只是事物的界定,用以区分其他事物。当这一界定被引入股市,它常常会引发惊人的价值效应。诸如手游概念、军工概念、医改概念等,都是概念裂变的生动例证。让我们深入探讨几种常见的概念股。
1.重组概念股:永恒的话题,财富的裂变
重组是牛市中不可或缺的话题。一旦投资者在重组前捕捉到相关股票,往往能迅速获得高额收益。例如,海通证券由成都建投脱胎换骨,短短三年涨幅惊人。重组股往往业绩平平,但也有业绩优良同时拥有重组概念的股票,如东源电器。该公司的借壳国轩高科、涉及新能源汽车等概念,使其在复牌后股票连续涨停。
2.两会概念股:政策的风向标,盈利的确定性强化
两会召开期间,民生保障、新兴产业投资和体制改革等议题备受关注。与这些议题相关的行业,其盈利确定性会得到市场的进一步强化。
3.新能源概念股:石油危机的出路,战略资源的重塑
在全球经济不断发展和中东局势持续动荡的背景下,石油资源愈发珍贵。为此,各国纷纷转向开发新能源,以解决石油危机。
4.新三板概念股:高新园区的资本盛宴
随着新三板扩容的临近,多个国家级高新园区积极争取设立“新三板”。这一背景下,“新三板概念”应运而生,成为证券市场的一大热点。
从历史角度看,无论何种概念的炒作,其本质都具备以下三项特征:由某项与股市有关的事件引发;炒作概念自成板块;短线炒作和投机特征显著。多数概念具有时效性,加之炒作资金多以投机为主,因此概念炒作往往是短期行为。
以重组概念为例,丹甫股份通过资产置换、非公开发行股份等方式置入台海核电100%股份的重组方案公布后,其股价在复牌首日便封涨停板。这是概念炒作带来的短期强烈效应。
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追随各种小道消息和热点概念可能带来短期收益,但长期来看,赚少亏多的风险也不容忽视。真正的市场价值并非来源于短暂的概念炒作,而是公司的良好现金流、持续增长的盈利能力以及市场占有率。这些才是市场最终认同的要素,才能为投资者带来长期的回报。
概念既是市场未来的挖掘,也可能是炒作的借口。投资者需审慎对待,理性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