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不良率北高南低趋势明显

炒股入门 2019-10-22 11:30炒股入门知识www.xyhndec.cn
摘要连日来各地区的银行业2018年经营数据及信用风险数据相继披露,券商中国记者统计盘点发现,整体来看,目前12个地区银行业公布数据仅两地不良率同比有上升,资产质量较上年有所改善。 区域银行业的资产质量水平,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转型力度、银行...

  连日来各地区的银行业2018年经营数据及信用风险数据相继披露,券商中国记者统计盘点发现,整体来看,目前12个地区银行业公布数据仅两地不良率同比有上升,资产质量较上年有所改善。

  “区域银行业的资产质量水平,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转型力度、银行机构对自身不良资产的核销与处置等都有关系。”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分析。

  具体来看,区域不良率“北高南低”态势延续,逾期90天以上不良贷款口径认定趋严,给部分银行尤其是环渤海地区、河南省、江西省及黑龙江省部分银行带来较大的不良资产核销压力;不少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在去年下半年以来集中处置不良,也带来部分地区不良贷款率反弹上升。

  ,不良贷款口径认定趋严也带来区域银行业净利增速分化,江苏、广东等地净利增速环比放缓,这之中尤其是中小银行不良贷款率水平较高、业绩承压。

  从各地银行业资产负债表看,多地资产规模增速放缓,银行同业资产和表外业务规模较上年持续下降,在监管倡导下,更多资金支援实体经济和民营小微。

  展望2019年,华东地区某上市城商行高管仍然看好随着资产质量夯实、银行业向上发展,“随着大数据系统改进、社会征信水平大幅完善,恶意逃废债的机会成本和条件大幅提高;上市公司股权质押情况、债券违约等信息更加公开透明可穿透,都会反向推动银行业完善提高风险控制管理水平。”

  区域不良贷款率“北高南低”

  截至目前,12个省份和直辖市已公布区域内银行业不良贷款率,最低的来自北京市不良贷款率0.34%、是上海0.78%,而这之中最高的吉林省不良率高达4.28%,其它不良贷款率相对较高的山西、黑龙江、青岛依次是3.04%、2.2%和1.87%,相比珠三角、长三角等地的水平,不良贷款率“北高南低”之势明显。

  尽管同比上年,东北、西部、环渤海区域银行业不良率已均持平或有所下滑,比如山西省银行业连续两年不良“双降”,去年不良率3.04%、比上年下降了0.47个百分点;但放在全国来看仍处于高位。

  “仅静态地以某一个时期不良率判断区域银行资产质量未必全面,但中西部、华北等地的产业结构中煤炭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占比相对较高,不良率确实相对会较高。”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分析。

  尤其是在供给侧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环保压力持续的背景下,作为地区经济“晴雨表”之一,金融机构的经营压力加大。比如东北地区,吉林省至2018年末不良贷款余额815亿元,不良率4.28%,与2017年末的4.31%有所下滑。黑龙江不良贷款率3.24%,比年初下降0.09个百分点;辽宁省金融办披露数据,去年8月末全省不良率为4.86%。

  《吉林省金融运行报告》将该省2017年信贷资产质量有所降低的原因归因于受区域产能过剩行业贷款质量向下迁徙;辽宁省银监部门在2017年银行业例行发布会上也表示,单体企业债务违约风险对整个辽宁地区企业的信用带来很大冲击,辽宁省金融办去年8月末公开提及省内农信社等不良率高、资本充足率低以及经营困难等。

  不过整体来看,银行业去年资产质量较上年有所改善,,仔细观察数据,会发现有两大变化值得注意一是,华东部分外向型经济发达地区的不良率同比略升;二是,不良贷款逾期90天以上认定口径的监管新政推进,带来各地区银行业不良率分化,部分省份不良率有所反弹。

  不良认定趋严,部分区域不良率反弹

  来看,东北、华北、西南地区不良率水平尽管相比较高,但同比均有下滑或持平;相比之下,江苏、上海等地不良率维持较低水平1.21%和0.78%。具体来看,江苏地区不良贷款余额1429.3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30.25亿元;不良贷款率1.21%,比上年末下降了0.04个百分点。上海银保监局数据,截至2018年末,不良贷款率0.78%,较上年末增加0.21个百分点。

  可以注意到,江苏、上海两地产业结构中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小微民营企业主体占比较高,“东南沿海区域经济结构有所不同,在高层倡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区域金融机构一方面要支持民营小微,另一方面要坚持去杠杠、调整信贷结构、有序退出,肯定也会发生对不良贷款的风险控制。”温彬评价称。

  一个原因,一位华东上市城商行高管告诉记者,是“逾期90天以上不良贷款的认定口径趋严。”此前,证券时报记者也曾报道,监管要求各地银行2019年6末之前必须将90天以上逾期划为不良,不得再划为关注类贷款;在数月之前,陕西、上海两地银监部门即明确“逾期90天以上贷款全部计入不良”并列出了具体时间表。

  不过,仅以A 股、H 股市场45家上市银行去年半年报公布数据来看,合计有16家银行去年6月末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的比值高于100%,这之中,尤其以环渤海地区、河南省、江西省及黑龙江省部分银行比值较高、面对监管新政压力较大。

  从目前已公布数据的区域银行资产质量情况变化来看,这一监管新政的影响已经显现,部分区域银行资产质量情况分化明显。广西银行业自去年二季度开始不良率猛增,不良贷款余额从去年一季度末的434亿元激增至三季度末的924.38亿,去年一季度至三季度不良率分别为1.79%、3.71%、3.57%,年内不良率翻番;邻省贵州地区不良则实现“双降”,截至2018年末,该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480.92亿元,比年初下降69.74亿元;不良贷款率1.94%,比年初下降0.69个百分点。

  区域银行业净利增速分化,中小银行业绩承压

  目前,已有江苏、广东、黑龙江、吉林和青岛五地公布了去年的银行业利润增长情况,青岛地区账面利润负增长,为-6.1%。“行业感觉去年整体盈利水平不错,现在的银行除了做传统对公业务,还会拓展网络金融、发展小微和消费金融等相对高收益业务来反哺机构,并更有能力去核销不良、做大规模。”上述华东上市城商行高管分析。

  东北两省全年净利增幅表现亮眼,黑龙江地区净利润增速居第一位,同比上年增长28.7%,不过其去年前三个季度其净利润增速还为负数,分别为-9.2%、-8.9%、-6.2%,2017年全年净利润增速为-27.8%;吉林地区净利润也出现好转,全年净利润增速达6.4%,2018年前三个季度分别为-2.11%、2.30%、-1.08%。

  相比之下,广东和江苏地区银行业全年净利润增速较前三季度增速有所放缓,全年分别为14.17%、14.45%,而前三季度为20.20%、16.86%。事实上,这或仍是上述不良贷款口径认定趋严影响,如江苏地区上市银行多达8家,在2018年业绩快报数家银行加大了拨备计提。“不少银行在2018年第三季度、第四季度集中进行不良贷款处置,以消除潜在信用风险、夯实资产质量,但也,预计不少银行年报利润增速会放缓甚至下滑。”华南某大型券商的资深金融分析师向记者解释。

  这之中,中小银行不良率处于相对较高水平,资产质量面临着更大的压力。截至2018年末,江苏省政策性银行、大型银行、股份行、城商行的不良贷款率都在1%左右,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比例略高,为2.6%。此前有多地监管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当地中小银行的不良率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基本处于3%以上。

  吉林省银行业去年全年净利润比上年增长6.4%;但具体来看,这之中,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去年净利润同比上年增长50.74%、—325.46%、—37.86%、—38.42%,省内不同类型银行机构经营情况分化显著。

  “银行的客户对象中仍以国企、公务机关事业单位为主体,而在银行体系里,大中型银行资产规模占比超8成,总体来看银行业的经营水平仍然趋向稳健。”上述华东某上市城商行高管评价,具体到各家银行的盈利水平,除了考虑资产质量之外,核心还是取决于各家银行的风控策略和经营能力。

Copyright@2015-2025 www.xyhndec.cn 牛炒股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