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资产经营业务贡献利润近六成 中国信达总资产近1.5万亿元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信达”)日前发布了2018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末,公司总资产达14957.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8%;全年实现归属股东净利润120.4亿元,其中,不良资产经营业务利润贡献持续上升,达58.5%。
中国信达董事长张子艾在2018年业绩发布会上表示,2019年中国信达的业绩增长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调整结构瘦身释放资本、提高效率加快周转以及不良资产业务都有很大的空间。“比如,不良资产业务空间可期,大概规模在5000亿元左右。”他说。
中国信达计划财务部总经理杨英勋介绍,按照“相对集中、突出主业”的原则要求,中国信达集中资源做强不良资产经营主业,不断提升主业竞争优势。2018年,不良资产经营业务总资产达6430.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4%。不良资产经营业务收入占比、资产占比和利润贡献持续上升,分别为:41.9%、43%和58.5%。其中,不良债权资产净额4052.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3%;不良债权资产收入305.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1%。
收购经营类不良资产方面,中国信达准确把握银行等金融机构处置不良资产机会,积极竞标,合理报价。实现对区域性商业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收购业务的突破,开展金融租赁、信托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收购。2018年,收购经营类不良债权资产净额1894.6亿元,同比增长27.3%。加强对资产的分类管理,提高资产处置效率。收购经营类不良债权资产净收益112.7亿元,同比增长28.2%。
收购重组类不良资产方面,资产规模和业务收入稳步提升。2018年收购重组类不良债权资产净额2157.9亿元。深挖重点客户价值,专业优势不断增强。2018年收购重组类不良债权资产收入193.1亿元,同比增长8.7%。
债转股资产经营方面,对存量债转股继续采取“一企一策”的经营方式,努力提升资产价值,实现良好收益。紧跟市场稳妥推进市场化债转股落地。截至2018年底,成功实施17个市场化债转股项目,总金额达222.8亿元。同时将业务拓展至优质民营企业,成功落地华友钴业和【、】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除传统业务外,中国信达还围绕不良资产主业开展特殊机遇投资业务。抓住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结构调整中的机会,对问题企业进行实质性重组,帮助企业摆脱经营中出现的暂时性困难。探索不良资产细分市场产品的创新,成立危困企业投资基金,捕捉破产重整中的特殊投资机遇,2018年以来共投放项目4个,投放金额2.1亿元。
同时,中国信达大力探索“大不良”资产经营,在监管范围内,适度延伸“大不良”业务外延,推进不良资产业务模式升级。一是丰富“大不良”业务内涵,抓住新常态下风险集中暴露和释放的机会,积极探索和拓展破产企业重整、烂尾楼盘活、违约债券等业务,成功化解了博源违约债券等风险。二是推进不良资产业务模式升级,提升资源整合和价值创造能力,运用“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共同盘活不良资产,并与国企混改、主辅剥离相结合,支持企业降杠杆。
2019年是中国信达成立20周年,杨英勋方面表示,将继续切实履行好在化解金融风险、服务实体经济和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专业职能。专注不良资产主业,持续打造专业能力强、经营效率高、经济效益好的核心竞争优势;围绕问题资产投资和问题机构救助,探索完善“大不良”资产经营新模式;以经济资本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增强资产负债匹配,做好融资研判,优化负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