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美药业营收确认和用电量匹配情况引关注
【施美药业业绩瞩目,大客户与研发成果备受关注】
施美药业,一家在医药研发与定制化生产领域崭露头角的公司,近期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据《大众证券报》报道,拟创业板上市的江西施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施美药业”)的业绩和变化引人瞩目。
随着医药研发与定制化生产业务的迅速增长,施美药业的前五大中新增大客户数量过半,其中黄海药业、康哲药业等客户的加入为施美药业带来了显著的业绩提升。值得注意的是,施美药业对于一家重要客户的收入确认情况也引起了市场的关注。
以华森制药为例,这家A股企业在2021年成为施美药业的第二大客户,销售额达到2700万元。到了2022年底,施美药业对华森制药的销售额又增加了900万元。目前,两者间的研发成果转化项目合同金额高达3000万元,且项目仍在履行中。
施美药业的业务重心逐渐向医药研发与定制化生产倾斜,这一业务在公司的主营收入占比中已经超过了50%。与此华森制药作为施美药业的重要客户之一,其研发投入也呈现出增长的态势。从华森制药的年报中可以看出,公司的研发投入包括了委托开发费用、技术服务费、技术转让费等多个方面。
值得一提的是,施美药业与华森制药之间的合作项目奥美沙坦酯氨氯地平片项目。该项目是施美药业重要的自主研发技术成果转化项目之一,合同金额高达3000万元。目前,该项目仍在履行中。华森制药近期发布的公告也显示,公司已将奥美沙坦酯氨氯地平片的委托生产转移至施美药业,并完成了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的变更工作。
施美药业的业绩和变化不仅反映了医药行业的竞争态势,也展示了公司在医药研发与定制化生产领域的实力和潜力。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施美药业有望在这一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和发展。施美药业与华森制药等客户的合作关系也将为公司的未来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随着医药研发与定制化生产业务的不断发展壮大,施美药业有望成为行业内的领军企业之一。
除了业绩和变化外,施美药业的生产基地扩建项目也备受关注。据悉,该公司位于抚州的生产基地扩建产能募投项目的年产量比2022年公司产量高出50%左右。该项目的年用电量相当于整个公司2022年用电量的三倍以上,这也引发了市场对该公司产能扩建的环保和能源消耗的担忧。不过总体来看,施美药业的发展前景仍然充满潜力。期待施美药业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为投资者带来更多的收益和惊喜。施美药业与华森制药的医药合作项目引人注目
近日,施美药业披露了与华森制药的医药合作项目合同金额,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据悉,施美药业在报告期内向华森制药销售了价值高达2700万元的医药研发成果,成为其前五大客户之一。该笔交易涉及的是奥美沙坦酯氨氯地平片的研发成果和MAH变更等业务。这一合作项目不仅加深了双方的合作关系,也为施美药业带来了显著的营收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涉及金额达900万元的部分是在去年年底才被确认为收入。这部分收入是否属于前一年度已确认的营收的一部分,引发了一些质疑。人们不禁关注施美药业在医药研发成果转让相关的营收确认上是否存在提前确认营收的情况。关于营收确认的具体标准、节点、时间和具体金额等细节,也备受关注。这些问题的答案对于理解施美药业的经营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施美药业此次IPO募资投向了三个新建产能或有新增产能的募投项目。其中,手性降压药物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是公司抚州生产基地的扩建项目。这个项目的建设规模庞大,包括年产5.9亿片手性降压药物片剂等多个品种的生产线。公司电力采购情况却显示,在产量大幅增长的情况下,用电量并未同步增加。这一状况引发了市场对产量与用电量匹配情况的关注。尤其是与新建项目的环评报告中测算的年用电量相比,公司实际用电量显得偏低。这些问题的存在让人们不禁好奇:公司的产能增长与用电量之间是否存在不匹配的问题?不同药物的生产用电量是否存在较大差异?这些问题的答案对于评估公司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至关重要。
目前,《大众证券报》明镜财经工作室已向施美药业发出了采访函,希望能够了解这些问题的答案。截至发稿时,公司尚未给出回应。这也增加了市场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度。施美药业能否回应市场关切并解答这些问题,将是其走向市场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