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金融市场的动态中,中国央行再次引发市场关注。据外媒援引消息人士透露,央行就14天期逆回购需求进行了询量,这是自今年二月以来的首次行动。逆回购作为央行调控市场流动性的一种重要手段,其操作期限的变动无疑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周二,中国银行间市场的隔夜质押式回购利率出现了显著的波动,一度跳升超过4个基点,连日上扬至近一个月来的高位。资金面的紧张态势从22日下午开始愈发明显,尤其是隔夜资金的需求尤为迫切,至今未见明显缓和。
为了应对这一局面,央行在23日以利率招标的方式开展了规模为1000亿元的7天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维持在2.25%,与上期持平。经过计算,减去今日到期的逆回购量800亿元,实现资金净投放200亿元,打破了之前连续三日的净回笼格局。
尽管今日早间公布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多数下跌,但隔夜和7天Shibor利率却出现了上涨。这表明市场资金供需仍然紧张,流动性管理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
东莞银行金融市场部指出,在月末时段,央行通常会加大资金投放以平稳流动性。预计本周后半段,央行将逐步加大公开市场净投放量,以稳定市场流动性。广发银行金融市场部高级交易员颜岩则认为,央行此举是为了缓解短期资金的阶段性紧张状况。由于加杠杆行为导致的短期资金需求旺盛,央行通过拉长逆回购期限来平衡流动性需求与成本,避免推动投资行为的过度杠杆化。此次实施的逆回购策略显示出央行对市场需求的深入理解和精准调控。随着资金面紧张的持续,市场对央行的后续操作充满期待。期待央行能够继续精准施策,保持市场流动性的合理充裕。